怀柔区九渡河镇,金汤长城脚下,黄花城水库西岸,夕阳斜照,芦花飘荡,一匹通体洁白、红鬃流长的神马“吉量”正安卧水边。吉量是《山海经》里描述的神兽,不仅可以日奔千里,骑乘它的人还可以增寿千年。它存在于古籍中数千年,而今终于有人以巨型雕塑的形式,将其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过去8年,艺术家邱启敬将《山海经》中近60只神兽的形象以雕塑形式呈现出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神兽们集体“出笼”,在怀柔区山海经·玊(sù)长城文化园区内与观众见面,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神马“吉量”。本报记者 李洋摄
观看邱启敬《山海经》大型地景装置艺术展,处处可以感受到古人瑰丽想象与当代雕塑艺术相结合带来的震撼。或立于山崖边,或穿行林间,或蹲守屋顶……这些巨大的神兽雕塑散落在园区的山坡、草地、楼房上,带给人一个又一个惊喜。吉量安卧时,成年人站在跟前只能够到它一半脖颈,可以想见它若站立起来该多么威武。头似狐狸、背长鱼鳍的朱獳(nòu),两只眼睛一只朝前看、一只朝后看,尽显狡猾。喜欢吞食噩梦的梦貘(mò)像一只大象,懒洋洋睡在河边,周边鸟兽人物组成的奇异布景均是它吞掉的梦境中的场景。还有华夏量度制作鼻祖竖亥,身形矫健,站立时有两三人高,它立于崖边,似乎在测算需要几步可以迈到对面的长城上。
“中国历代绘画名家都曾在绘画长卷中描绘过《山海经》文本记载的异兽。”邱启敬说,唐代吴道子,宋代陆信忠、金大受,明代吴彬、丁云鹏,还有清代石涛,他们对这些神兽的形象各有一番理解,而他自己是从2012年观摩古代绘本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古人留下的绘画作品以简笔画为主,少有神兽的立体化呈现。”于是,他开启了“山海经”系列作品创作,大量阅读古籍和史料、原创手稿,再进行立体雕塑呈现。8年时间创作了近60件大型雕塑作品,他计划要为书中明确提到的469只神兽还原出立体形象。
进行这个系列的创作,邱启敬一方面是借助这些立体化形象来做《山海经》的文化普及,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发掘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传承逻辑。他说:“我将人与神兽的情感和思想连接作为切入点,重新构建当代中国人与神兽、与《山海经》,乃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山海经》并不是一部神话那么简单,它也是一部警示之作,越研究越会觉得深不可测。”邱启敬逐渐发现《山海经》在后世文化中的不断演化和传承。
此次展览也并非单纯展示雕塑,而是设计了多个装置,或者说“场”。其中,山天大畜——坛城单元,艺术家放置了一个坛城的场域。坛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放置一尊神兽,而地上的“纹饰”则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做出来。在嗜梦之境单元,艺术家收集了几百个人的真实梦境,并将其刻于石级台阶,以貘聚境,筑梦为路。还有饕餮单元,要配合音乐、舞蹈、影像,全方位呈现出来。无论哪种形式的呈现,都是为了提供一个创世神话体系的当代文化样本,力图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李洋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