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在讨论,大明第一硬汉是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的答案是杨继盛。
生平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明武宗正德五年出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
从小家境贫困,但学习刻苦。十三岁时乡试中举,此后能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祭酒徐阶颇为赏识他。
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二岁的杨继盛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随后在殿试中二甲第十一名,成丁未科进士,之后任南京吏部主事。
力劾仇鸾
嘉靖二十九年,三十五岁的杨继盛调升京师,任兵部驾车司员外郎。
当时,蒙古的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侵扰大明北部边境,一路烧杀抢掠直指京师。嘉靖皇帝命仇鸾担任大将军带兵抵御。但是仇鸾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不敢与蒙古骑兵交锋。便上书嘉靖,说俺答汗不是要别的,就是想要点钱而已。如果大明和俺答在边境开设马市,俺答就会停止骚乱。
杨继盛知道后极力反对,他给嘉靖上了一道《请罢马市疏》来弹劾仇鸾。可这仇鸾是大奸臣严嵩的同党。他们私下商议后,仇鸾也上了一道密疏,反咬一口杨继盛扰乱国家政策。
杨继盛就这样被下了诏狱并被贬到狄道(今甘肃)做了一个小吏。狄道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偏远地区,当地人未经教化,只喜欢闹事。杨继盛毫不在意,他吃粗茶淡饭,住简陋的房子,并积极教当地人读书识字且分文不取。因此感动了蛮夷之地的乡民,大家都称他为“杨父”。
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死劾”严嵩
不久后,仇鸾密谋败亡。嘉靖皇帝想起来当初杨继盛的弹劾,召他回来复官。先从知县做起,一个月后升南京户部主事,三天后升刑部员外郎。
出门历练了一番,杨继盛又回到京城做官了。这一次,他任职的地点是兵部武选司,是主管武将的升迁谪降的地方,又闲又有很大的油水。
很多人都疑问,毫无背景的杨继盛,是怎么得到这个职位的呢?大家可能都想不到,居然是严嵩举荐的。严嵩认为这个人可以拉做自己的党羽,收为己用。
可严嵩怎么也没料到,杨继盛是个油盐不进、大公无私的人。他深知朝局黑暗,民生凋零的罪魁祸首就是奸相严嵩。
于是杨继盛就准备上书弹劾严嵩。其实在明代朝局,弹劾是家常便饭的事。看谁不顺眼,和谁有仇,哪怕是觉得对方今天衣服没穿好。不管大事小事都会互相弹劾来弹劾去,就像穿衣吃饭那样普遍。
但杨继盛选择的是一种特别的弹劾——死劾。
死劾就不是一张简单的文书那么简单了,它是一种态度,决心。弹劾的罪状足以置对方于死地。 严嵩与杨继盛非但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且严嵩提拔了杨继盛,想把杨继盛拉拢为自己人。
而且在那个时候弹劾严嵩的,就不是九死一生的事了。可以说是“十死无生”。
杨继盛和严嵩非但没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相反还是严嵩提拔的杨继盛。
朋友和同僚们都有劝杨继盛,这样是死路一条。但杨继盛只是笑而不语。在准备上书之前,杨继盛斋戒了三天,他做好了放弃一切的准备。
杨继盛写好了弹劾严嵩的千古名疏递交内阁,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很快就知道了奏疏的内容。一个五品小官弹劾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这不会只是一件小事,牵扯的也不只会是杨继盛一个人。
这封奏疏一上,朝廷上下暗流涌动,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陆炳、裕王、嘉靖都开始猜测和行动起来了。
徐阶和严世蕃都找到了陆炳,前者希望保住杨继盛(比较是他的学生,而且容易牵扯到自己)。后者希望掌管锦衣卫诏狱的陆炳除掉杨继盛并借此把裕王拉下水。
英勇就义
外面大风大浪斗得你死我活,而中心人物杨继盛的内心却十分平静。
很快杨继盛就被拖出牢房,被廷杖一百。明朝的廷杖威力是很大的,如果执行廷杖的人被示意了“用心打”,那么六十廷杖就足以致死。
一位同僚看不下去了,托人给杨继盛送了一副蛇胆,告诉他可以止痛。
杨继盛笑道:“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
杨继盛没钱买通行刑人,又得罪了权势滔天的严嵩,一般来说是必死无疑了。可杨继盛挨了一百杖,虽说皮开肉绽,伤筋动骨,竟然还是保住了半条命。
廷杖打折了腿骨,腿肉都被打掉了,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诏狱。他的伤口开始感染腐烂。
在一个深夜,杨继盛被腿上的剧痛唤醒,借着牢房里一盏小灯的微光,他看见了自己的残腿和碎肉。于是他叫来了一个看守帮忙掌灯,接下来,他干了一件耸人听闻,简直是挑战人类极限的事。
杨继盛拿着一个碎碗片,刮着腿上的腐肉,之后又自己截去了附在腿骨上的筋膜。全程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牢房掌灯的守卫惊的浑身直哆嗦差点没站稳。这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剧痛,之前也只有关公刮骨疗毒的说法,但那也并没有真实历史去考证。况且关羽是个驰骋沙场的武将,而杨继盛只是一位文弱书生。
杨继盛就这样活了下来,但严嵩还是没打算放过他,弹劾严嵩的,非死不可。
很快,严嵩就给杨继盛安了一个“诈传亲王令旨”的罪名。刑部侍郎王学益是严党成员,这个罪名很快就呈上去了,杨继盛依律处决。
然而嘉靖并没有批这封文书,因为嘉靖很聪明,杨继盛只是弹劾严嵩,严嵩想借刀杀人,嘉靖不会被大臣所摆布。
杨继盛的案子就这样被拖了三年,一直没有结果。三年后,朝廷里的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一齐上书,要求释放杨继盛。
这样一来,严嵩沉不住气了。自己一个内阁首辅,六部里都是自己的党羽,想处理个杨继盛这么难?
恰巧这时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送来了一份罪疏,严嵩不假思索的在后面加了一个人的名字——杨继盛。果不其然,嘉靖皇帝一看到,愤怒就批示了杨继盛秋后处决。
严嵩万万没有想到,杨继盛从准备弹劾他开始,就是一心奔着死来的,严嵩杀了他,就成全了他,中了杨继盛的圈套。
杨继盛要被秋后处决的消息传出后,他的妻子在家也写了一篇奏疏,这个女子的文化水平不高,这份奏疏是她口述,由杨继盛的好友王世贞代写的。
在奏疏中,这个弱女子说了一句“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
严嵩看到这份奏疏,都没看第二眼就扔了。王世贞是个讲义气的人,在诏狱中,他与杨继盛见了最后一面,杨继盛平静地说:“我的后事,就有劳你了”。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杨继盛英勇就义,年仅四十岁。临刑前,他还在牢里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
留作忠魂补。
个人看法
有明一代,忠臣谏臣有很多。有宁愿被割耳下油锅也不愿屈服的铁铉;有带领军民誓死保卫北京的于谦于少保;有力惩贪污打击豪强硬怼嘉靖的海瑞;还有被冤枉致死的肱股之臣袁崇焕。
他们都是忠臣,身上都有一副铮铮铁骨。但我认为,骨头最硬的人,他忠的不是君,他忠的应该是黎民百姓和自己内心的信仰。
我第一次知道杨继盛是在几年前读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时,当时看到那些文字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我的内心,我惊讶道这该是个怎样的人啊?这些冰冷的文字完全写不出当时杨继盛眼里决绝的目光和心里坚定的信仰。
总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那我建议你看一看杨继盛的故事。
铁肩扛道义,辣手著文章。敬佩椒山公!
创作不易,帮忙点点关注吧,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