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放学后路过小卖部门口,看见其他家长领着孩子在里面买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有些父母稍微露出不想买的意思,孩子就开始嚎啕大哭。相反,我要是有想要的东西只会在门口多看两眼然后扭头回家。这并不是我不想要,只是这种一哭二闹的方法,对我的父母来说并不管用,因为我家离学校近,父母基本不去接,还有是他们会在你哭时扭头就走,让你自己回家。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到最后,还成为别人眼中那个懂事的孩子。90年代的小县城,依山傍水,民风朴实,不会有陌生人对你说 小妹妹,跟蜀黍走吧,蜀黍给你买糖吃。所以那时的家长不会担心你会不会走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却不是每个人都是“手里的小人书”、“嘴里的棒棒糖”、“家里的洋娃娃”,大多数人的童年还是“老师的教诲”、“手里的习题”“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我想,别人家懂事的孩子,再懂事,他也只是个孩子。 “懂事”在还是孩子的年龄有着不该有的成熟和稳重,他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是牺牲掉自己任性的权利和天真烂漫的童心。小时候特别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长大之后就会变成一种执念,当你长大,虽是千金难买我愿意,但那时,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你想要的不是所谓的东西,而是这个东西给你带来的慰藉。
所以,在成长的路上,孩子就应该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欢就大胆去争取,不怕出错,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必小心翼翼讨好大人,伪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