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专家研讨了陈凯歌导演的新片《妖猫传》,张颐武、钟大丰、杨远婴、陆红实、贾磊磊、张卫、赵卫防、王海洲、皇甫宜川、赵彤、索亚斌、左衡、王纯、李星文、胡建礼等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大家对《妖猫传》十大焦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焦点一:幻术
影片《妖猫传》由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刘昊然、欧豪、张天爱等主演,在中国古装电影长廊中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幻术,幻术不仅是影迷好奇心关注的焦点,出乎意外地也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有的专家指出:这部电影用幻术重现了唐朝的灿烂与辉煌,讲述了幻与真的关系,幻术超现实的,人能飞,因而也是超重力的,能变成仙鹤,幻术召唤回大唐的盛景,重现了大唐的辉煌,从极美到极乐,但幻术之后是欲望及其限制。幻术也是电影之术,从这个角度看现幻术一方面是钱,一方面是欲望,最后积淀出那些所谓灿烂的东西。
影片中妖猫在试图重建极乐之乐的理想世界的目的,正是通过对金钱、对欲望的把控来完成的。这个故事非常具有隐喻性和爆发力,凯歌导演把电影之道,道之电影,把人类的大故事讲得很好。
有的专家指出:《妖猫传》中奇幻场面的营造主要靠幻术,但是相由心生,本片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感情”来维系幻术,利用了人们对大唐盛世繁华景象的情感渴求,打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虚拟世界。它不像其它同类型影片那样是通过简单的叙事逻辑来展现幻术的,这体现出了陈凯歌的匠心。
有的专家认为幻术是贯穿影片情节线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建立很多人对自我行为和自我认识的关照,这其间有许多地方,让你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幻的。影片是在讲真和幻相互关系之道。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局部,都在解构已有的建构和已有的讲述,解构的还有人们对于盛唐的记忆。那场极乐之宴就是由幻术大师变出来的,所以最后指向了一种结构性的、不可知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其实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读解,
“凯歌这部片子的好处是在于他提供了比以前的作品更丰富的读解可能性,但是他又不给我们一个特别明确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想让你觉得:我跟一般的商业电影不一样,影片中有更深的东西可以读解,如果读不出来,那就看表面这一层吧。”
焦点二:杨贵妃
专家们讨论了杨贵妃的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有的专家指出:《妖猫传》用一个女人来展现大唐的辉煌,这个人就是杨贵妃,她是大唐盛世“文化软实力”的代言人,她和另一帮代言人(即以李白、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这个女人的身上被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怀,一种足以迷倒万千臣民的神秘魅力,所以她仅回眸一笑便可以让皇帝、百官乃至大唐百姓一见倾心,甚至可以把白龙和丹龙迷得神魂颠倒,这里其实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有的专家认为:这部影片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原来有一个传说,说杨玉环没有死,后来去了日本,为什么影片有那么多笔墨放在杨玉环的故事上?这值得深思。近些年来拍杨玉环的电视剧、电影非常多,但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好像一沾杨玉环就特别背,翻案也没翻得多么漂亮。这部影片企图走出窠臼,它仿佛在说:女人不是祸水,一个朝廷的灭亡不能以一个女人的死亡来替代。
有的专家还分析道:这部影片通过杨贵妃的塑造:表现出对女性的崇拜,同时还在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在没有危机的时候,杨贵妃是大唐盛世的一个代表、一个骄傲,大唐所有的辉煌都通过这个女人来实现,她也是欲望的代表,杨贵妃美到极限后,男人一看就晕了,很多男人愿意为她而死,但是一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大唐就不需要她了。影片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影片在批评男性的前提下完成了对女性的崇拜。
有的专家还说:两位少年的视角代表了原著作者的视角,这里表达着原作者对中国的大唐盛世的很多想象,影片里无所不在的唐城和特效所打造的视觉奇观,也体现了两位少年对杨玉环莫名的喜欢和崇拜,一见杨就愿意为其付出全部的情感。这从侧面表现出杨玉环的光彩照人和难以抵挡的魅力。
三、焦点三:唐明皇
既然赞美了杨贵妃,那么影片对唐明皇的描写站在什么角度呢?是不是唐诗《长恨歌》中描写的深情皇帝?
张鲁一饰演的唐明皇
有的专家认为:《妖猫传》可以说是从当代女性视角,对《长恨歌》这一经典历史文本中的唐明皇进行的一次解构。 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唐明皇”描绘成一个深情的帝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情佳句,但是影片通过对杨贵妃死亡真相的揭示,彻底暴露了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皇帝为爱哭瞎双眼是骗局,实则是被妖猫挖去了双眼;他其实一直把杨玉环当成一件高贵的玩物而已,为了权力随时可以牺牲掉爱情。
有专家还指出:唐明皇有过爱情,但在特殊情况下,求生的意志战胜了他曾有过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唐明皇在影片中其实是虚伪、自私、狠毒的,成为美好女性的对立面,这个故事解构了唐明皇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传说,比较符合当代女性的审美需求,而且充满戏剧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有的专家分析道,凯歌导演对唐明皇有独到的人性观察,描述了唐明皇的诸多不妥,将他的人性往深里挖掘,表现出对封建君主思考的深度。
焦点四:白居易
对影片塑造的白居易,专家也有各种说法:
有的专家认为:导演通过对白居易的塑造,体现了他自己对文人、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对艺术的一种致敬。
有的专家说,洒脱不羁的白居易对皇帝死亡真相的执意推测,以及对杨贵妃死亡之迷的执着破解;一方面表现出诗人高贵的自由人格,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大唐的开明风气。这与当下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应,同样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导演陈凯歌显然对这种宽松舒适的创作环境和心态有所向往。
有的专家指出,影片表现出白居易高于李白的倾向,这与日本学界的对李白和白居易谁高谁低看法是一致的。
有的专家分析到,对陈凯歌来说,白居易就是他自己,白兄就是陈兄,影片中的白居易具有历史的高度,他是宏大的,他要探寻两个极乐的不同。
焦点五:妖猫
对于影片的核心形象妖猫,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专家指出:妖猫有象征意义。首先,它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者,它是杨贵妃最忠诚的守护者,在贵妃陨落后,它吹响了复仇的号角。其次,无处不在的它成了欲望的禁令,它要把现实的欲望全部压抑掉,重新建立一种秩序,所以当陈云桥在妓院行男女之事的时候它出现了,而后又在妓院里扫了众人的雅兴。黑猫(妖猫)就是杨玉环的复仇替身。
有的专家觉得,猫用妖来表达,更像一个精灵,像个猫精,实际上它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因为它附着了人的心灵,在西方文化里,黑猫是很不吉利的东西,它出现预示着某种凶相。但凯歌却从别的角度使用猫,让它做叙述者之一,别有深意,恐怖的东西很恐怖,奇幻的东西又很奇幻。
但有的专家针锋相对地说,片中的黑猫有吉祥的意义,有想象的意义,猫有九条命,这有很深奥的意思。作为皇帝的宠物它是猫,但放出来,它又是一只虎,猫在变化之中,你会发现猫是大唐历史唯一的讲述者,这里充满了暴力和凶悍,猫的隐喻里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就是为那个时代赎罪,猫是一个复仇者,它终止了陈云桥这些人的欲望,具有象征意义。
焦点六:影片主题
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引起专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家各持己见,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它是佛教主题,有观点认为它是命运主题,有的认为它是女性的立场表达,有的认为它是完整的历史隐喻……
认为影片是佛教主题的专家指出:《妖猫传》表达了佛教的真实观:你以为你看见的是真实的,其实不是,因为任何事务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皆无自性,皆无固定的状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以你看到只是幻象,大唐的宫廷内曾经那么辉煌绚丽,可多年之后,宫内水池尤在,但人去楼空,留下的只是枯枝败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幻象是佛教关于真实的世界观。这个片子不断在表现幻象,在强调历史的非真实性,强调它的无常性,杨贵妃再美也是无常的,大唐再盛也是无常的。影片中最明显的佛教符号就是“空海和尚”,作为佛教代表,和白居易一起全程参与了对杨贵妃死亡真相的调查和揭秘,从而似乎强调着万事皆空的佛理。
有的专家认为,这部影片呈现出的佛教生死观、涉及了关于灵魂的表述。其实小和尚一直在寻求佛教中的超越生死的观念,其中有一句台词也与这种观念有关:“我的灵魂不在躯体里很久了”。全片弥漫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的价值观传递。它讲述了创作者对于生死、对于逝世的理解。从影片内容呈现看,凯歌导演对佛教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与当下的其它影片相比,表现出自有的独特之处。
认为影片具有命运主题的专家说:陈凯歌的许多影片都贯穿了对命运的思索,外界迫使自己和命运进行抗争,《道士下山》有这个影子,《妖猫传》也有这个影子,所有人的结局都不能说很完美,但实际上都是他们对自己既定命运的抗争,这个意念在凯歌的电影里一直有延续。陈凯歌在这部电影里设定了两种命运,一种是杨贵妃的死,一种是和尚从日本来,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怎么样才能够到达幸福的彼岸而不被现实痛苦所纠缠,影片在引导观众向这方面探索,实际上陈凯歌不想给一个很完整的答案。对于李白来讲,这个隐秘的幸福彼岸就是做诗,对陈凯歌来讲,彼岸就是电影,其实一部电影的表达,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有时比它显现出来的多很多。
有的专家认为,陈凯歌似乎怀疑所有终极美和代表着终极真理的东西,他疑问这类终极是否曾经存在过,如果存在过,那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过?在《妖猫传》中,杨玉环的美就是代表了一种终极真理,而探寻她死因的过程就是寻找终极真理的过程。白居易和空海代表了两个追求的向度,一个是要追求极致的艺术,一个是要追求解脱的宗教的含义,最后它完成的是理想价值意义上的破灭和重建,这才是陈凯歌电影里一以贯之的东西。
有的专家觉得:观众可以从影片中体会到陈凯歌导演对生命的一种感悟,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个体生命应该怎样释怀和放下,它涉及到这样的命题。白龙变成了猫,到处复仇,就是因为他的执念,但是这种执念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大唐盛世不再,杨玉环也不可能再次苏醒,导演在影片最后也是对它的复仇行为给予了否定。当然,对于白居易和空海来说,揭秘大唐悬案的过程,未尝不是一次修行。
有的专家认为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是女尊男悲,是站在女性视角反思历史。
有的专家对此补充说:极乐之宴是真核的东西,是导演对历史的思考,水满则溢,极乐十天之后便成了大悲,也是在提醒我们居安思危,还要韬光养晦。
有的专家觉得:这部片影片在努力在建构一个世界观,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想象的世界。中国电影一直在世界观建构方面不太有建树,原来的武侠小说有一套江湖规则和门派以及武侠价值观,然后提供给你想象力。我们的电影一直缺这个,所以怎么建一个自己的世界观和与之呼应的形象体系,这个片子可以说是一个尝试。
有的专家认为:这部电影是历史的隐喻,极度地宣传辉煌,表现极度大唐的灿烂感,充满着隐喻性想象,它在讲人生如戏,历史如戏,讲述了大唐从弯到直的历史,讲述了大唐神秘的魅力超越了原有的力量,讲述了极乐的世界,这个极乐既有感情的极乐,又有秩序的极乐,黑猫挖眼睛是秩序的禁令,所以影片讲了大唐从感性到理性的绝对飞跃,凯歌把电影之道,道之电影以及人类的大故事讲得很好,总得来说,这部电影为电影史做出了贡献。
焦点七:故事结构
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是专家争论的又一焦点:
有的专家觉得这个故事很大胆,在真真假假之间,在历史史实和大胆虚构之间寻找一种逻辑关系,整部影片的逻辑关系比较严谨,剧本完成度也比较高。
有的专家指出《妖猫传》是其片名,但这部影片可以说由两部片子组成,前面是一部片子,后面是一部片子,前面和后面其实是两个故事、人物稍微显得有些隔离感。前面的部分可能对于市场回报和吸引观众有利,但是和后半部分的似乎拉开了距离。
有的专家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结构方式:它是小叙事,大历史,用黑猫开戏,引出重大的历史事件,执念很深,想回到盛世的大唐。最后影片把中国最伟大的时代通过想象的方式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展现了。
焦点八:长恨歌
影片似乎否定了著名诗歌《长恨歌》的历史真实性,对这一点,专家们也意见不一,有的专家认为影片经过了否定过程之后,又回到了原来《长恨歌》文本原点上,有的则认为否定就是否定,没有回到原点。
有些专家这样分析:《长恨歌》在影片中是一个很有趣的文本,它对大唐盛世的描述直接影响到《妖猫传》电影文本的影像建构,通过幻术展示出一幅幅盛世图景,但是在叙事推进中通过对一桩历史悬案真相的揭秘,让已经建构起来的盛世图景又迅速被解构掉,也颠覆了观众对于《长恨歌》原本的认知,巧妙地是,导演通过男主人公白居易在影片最后的觉醒,不再刻意去修改出一版真实的《长恨歌》,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版本。就像原本的平静的湖面,被一块石子激起一波涟漪,最后又回归平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感悟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有的专家说道:在看的过程中,一开始觉得这是一部偏惊悚的片子,但看到后面,就想探寻杨玉环到底是怎么死的。影片中白居易最后决定不再修改《长恨歌》,《长恨歌》实际上写的是白龙对杨玉环感情的故事,这对之前的《长恨歌》的故事认知比较颠覆。
焦点九:大唐气象和画面制作
专家们对影片表现出的大唐气象及其画面制作同样反响热烈:
有的专家指出:《妖猫传》对陈凯歌前几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一贯风格还是有所承袭的,比如说绚烂的特效场面,在本片中具体表现在大唐盛世的视觉呈现。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喜欢追求“极致”。
有的专家认为:这部影片的展现的大唐气象以唐明皇和杨玉环为焦点展开,以男人对杨玉环的钦慕为角度展开,这样有其典型性但也有局限性。
有的专家分析说:影片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广角镜头展现大唐的辉煌,用宏大的视角体现出了大唐的繁华和迷乱。
有的专家特意指出:影片中盛唐时代极乐之乐的盛大狂欢和道士种西瓜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毕竟是靠幻术营造出来的景象,虽然看热闹的群众看上去都很高兴,但可能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盛唐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专家们对影片的画面和制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专家觉得:这部影片里的特效可以说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镜头的应用以及画面的剪辑都很到位,并把影片故事融入其中,数字技术把大唐的景观呈现得美轮美奂。
有的专家说道:在视觉特效方面,为了拍这个电影,陈凯歌跟当时的政府和开发商合作花了20多亿做了唐城,它和横店的古代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这部影片里的唐城的视觉新鲜度是很高的。实体拍摄,再加上较好的特效,复原了人们对唐朝的想象。
有的专家觉得这个电影给观众的第一个感受是:它的三维数字技术用的比较好,三维技术大量用在了观众想象的世界里,但在我们生活当中是不能经历的,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经历,比如船在海波当中来回翻卷,最后被抛到海里,还有盛唐奇幻的极乐之宴比较震撼。
焦点十:导演的创作追求与市场把握
专家们认为导演在创作中有一种认真的态度,导演对观众和市场有自己的把握和认识。
有的专家说:就创作的本身来讲,凯歌导演是在不停的尝试突破自己,因此对影片上映后的市场反响和专业评价是拭目以待的,无论这个影片会引起什么样的讨论,但对中国电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有的专家回忆:这些年来,从《梅兰芳》到《赵氏孤儿》,再到《道士下山》,每一部都有新的视觉探索。虽然有人评价凯歌有的电影作品总是半部好片,前一小时很精彩,后半部分就有后劲不足的感觉。但《妖猫传》改变了过去的惯性,是比较畅快淋漓地完成了整部影片,也可以称得上是凯歌近十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
但有的专家担心这部电影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会让个别观众处在懂和不懂之间的状态里,影片用一种玄幻的方式讲述故事,会不会让有些观众觉其太深。有的专家不这样认为,因为不同的观众会在不同的层次上理解这部影片,每一类观众都可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专家敬佩凯歌导演在这个时候拍出这样一部片子,虽然票房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他还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灌注于新的作品之中。虽然这样做有利有弊,但作为一个创作者,不断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有的专家指出:从电影形态来讲,从过去《黄土地》式的这种极端写实向现在《妖猫传》的极端写意的转型,陈凯歌的电影观念有非常大的转变,他完全把电影作为可以想象的世界来营造,而不再纠结于历史和现实,所以他的电影具有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双重意思,在历史和神话之间,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在魔幻和想象之间,实际上都是在真相和虚假之间,他在努力架构一个看起来真实世界的同时,用另一种结构的方式回到虚幻的路径上。因此凯歌的电影经常有一种阅读的陌生化效果,他能够对一种过去的电影形态做总体性的总结,而不是在个别的段落上,这是让观众特别认可的一个方面。不管这部影片在商业上怎么样,陈凯歌这个电影里表达了对电影和人生的命题,他说他可以对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鞠躬,这样的电影是很可贵的。
有的专家分析说:整体来讲,这个时期的陈凯歌能拍出这样一部影片是很不错的结果,这么多年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起起伏伏,最后找到了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凯歌导演是用理性主义的方式来讲一个情感故事。他让你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故事背后也有着非常伟大的、非常高尚的、非常深刻的对社会或者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在追求影片多层次的表达,所以影片呈现出一种意义复杂性和多元读解的可能性。在凯歌之前的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比较直接的政治隐喻和社会隐喻,而且经常也会有些暗示让你去猜测,但这个影片在这些方面有节制,有分寸,而且内容也较丰富。
有的专家还认为:《妖猫传》渗透着陈凯歌导演审美的理想范式,如果能把这种对于东方美学及其电影语言的尝试延续下去,是很有价值的。同样充满奇幻色彩,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前不久刚上映的美国电影《水形物语》可以作为《妖猫传》的两个很好的参照,陈凯歌在这部影片中的初衷和自我定位是什么,是很值得思考的。
有的专家说:《妖猫传》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并带有悬疑感的完整故事,有照顾观众的商业走向,也有文化思考的一定高度。这部作品要比《无极》和《道士下山》在人文价值和美学追求上更出色。影片虽然是讲唐朝的故事,但是特别像是在讲80年代的故事,对于影片中纵欲的解读,恰恰是某种理想主义的释放,更像是对80年代那种完美的、理想的、高歌猛进的状态的一种追忆。而且讲故事的方式很有第五代导演的特色,会使用很多全知视角、限制视点等标志性叙事手法,跟现在的年轻导演有很大的区别。
有的专家从另一种角度分析,说《妖猫传》是一部日式风格和陈凯歌艺术理念融合在一起的影片。《孩子王》里陈凯歌那种对很多东西的质疑和解构态度,在这部影片里还能找到影子;《无极》里面放风筝的情节,到了本片演化为利用幻术将人变成白鹤飞来飞去。当然,本片也渗透着陈凯歌后现代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具有碎片化的散点透视。
除了以上十大焦点外,专家还对影片中的同性爱情、推理解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