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灵意画是由中国当代人田炳信创作的系列字画、钢笔画,其灵感源于中国的远古典籍《山海经》、甲骨文和先民的阴山岩画。根据他对中国远古典籍的常年研究和心得,以一个现代人的灵性,从精神上追根溯源,以绘画的形式探索中国人的心灵家园。因其画风充满精灵古怪的意象,故称其为灵意画。
中文名: 灵意画
外文名: soul-image painting
何为灵意?此处的灵,是指存在于生命体内或出入于生命体并与生命体有暂时或长远的依存关系的智慧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它在宇宙时空中属于阴性能量体,可以借助于某一介质而驻世,如人、动物、植物、非生物等;也可以独立存在,如鬼、游魂、精灵等。此处的意,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而是能够传达、复制超强的思维、记忆的信息载体,我们称其为神。它是阳之精气的集结,是独立于宇宙时空或借存于某个实体的阳性能量体。
作者简介
田炳信,法学博士,诗人、作家。现任港澳传媒集团董事长、港澳日报社长,兼任中国生态道德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国际关系促进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兼职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1982年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即进入新华通讯社工作,先后担任过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农村牧业采访室记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副总经理、新华社广东分社政治文教采访室主任、新华社广州记者站站长、广东省信托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法制日报》社长助理、香港《文汇报》社长助理、香港《成报》社长等职。曾先后出版《现代热点采访录》、《神秘的内蒙古》、《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变色》、《美国为什么妖魔化中国》、《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历史不止一只耳朵》、《遛脑》、《我说你听——田炳信深度访谈录》、《狄野蛮声》、《田炳信诗集》等著作。2005年,《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入选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
田炳信先生作画,先用毛笔蘸墨画,再以钢笔线条画,引来坊间骚客或惊奇、或讶异、或错愕、或狐疑、或赞许、或羡慕、或膜拜、或深思的目光、言词、品评,可谓应有尽有。可他落笔作画到底生出了些什么?他不解读,大家云里雾里;他一解读,仍旧一头雾水。有人把他的字画、他的画字,与毕加索的理性、抽象、立体画相比照;与反映先民生活、拜祭等场景的阴山岩画相参究;与巫师、神汉、修行者在通灵状态下的涂鸦(所谓的灵异画)相归类。其实,田炳信之作是他在灵性感通和神识交汇状态下的自然呈现,在与他交感之后,其呈现的画作,被称其为灵意画。
起初,田炳信只是遛脑,玩玩文字游戏,可玩着玩着就真的进入了文字本体的迷宫。在亘古幽深的迷宫里,他的灵性意识感通、接收到先民们的画字,其实是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相互交流、感应的主体形态和过程的记录。
读田炳信之诗作,几乎篇篇会有让你哭笑不得、尴尬不已、知不道、识不得的生字,会有出自中国第一部词典兼百科全书——《尔雅》却被打入冷宫两千多年而不见天日的生字、僻字,但他却从未按“诂言训,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畜”的编排顺序对这些生僻字加以冗长、累牍地释义,而是将其有秩序、有规律地镶嵌在诗意盎然、韵味无穷的诸多诗歌之中。信手拈来几首,如《焕灵光》、《七淼鱼》、《紫星幂》、《燚金銮》、《簋卿卿》、《青白雾》、《穷蝉鸣》、《落蝶静》、《鸣蛙子》、《荻萌萌》、《凹凹娇》,《大河嘂》、《马塔》、《奣》、《朙》、《駥駥踏青》等,皆为田炳信以灵性意识和神性意识,与宇宙时空中的各种动物、植物、非生物,在其生长、运动、交流等信息进行对接的体现,抑或是对《山海经》中各种意象的生动描绘。在此我们姑且称其为灵意诗,而他的灵意诗是不经大脑思考的。
燕雀雁鹫、鹏雕凰凤,叽喳于枝头树梢,横飞于云天太空;
蛇蛙鼠兔、狐狼虎豹,游窜于石缝草间,狂奔于山脊原野;
鱼虾鳅鳝、蚝螺鲍龟,酣睡于沉沙积泥,浮戏于缓流急湍。
风吹雾散林木啸,
雨打霞蔚草蒲油。
群山叠嶂,岱为星点;
众海通连,澫作塘池。
巫敲锣,妖擂鼓;
吹拉弹唱,歌舞欢嬉;
灵神共乐,山海和谐。
《山海经》是一本反映巫妖时代的地理通册和那个时代的志书,它以山、海、大荒为三才,揭示阴、阳、庸的谐和;以南、西、北、东、中表五行配位;以外南、西、北、东表四隅,内南、西、北、东表四正,展现先天八卦之正位。它以平铺纪实的手法,呈现巫、妖在千奇百怪、广阔无际的山海中的生活形态。
然而,田炳信的画与诗略有区别。他凭借多年积淀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历,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文字语言和概念的与时精进,在描绘灵性感通和神识交汇的场景时,遣词精准,运句典雅,通篇朴实。他的诗篇虽本自天然成,但为了养眼,为了朗朗上口,还是免不了再加工、修饰和润色。田炳信的画作则是另一番境况,因他没有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虽说仅凭个人的素养也能透过那深邃、毒辣的眼睛读懂、读通大师的画作、古人的极品,但要亲自用笔涂鸦,手拙本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他就是“逆天”,还真就拿起笔,管它是毛笔、钢笔抑或圆珠笔,只要能落下印迹,皆可旁若无人地随手为画,犹如上帝抓住了他的手,任其在纸上灵性撒野,肆意挥洒,喷流不息。他的画作如诗篇,不需要意识的支配,只是借笔迹呈现灵性感通和神识交汇的意象。它是原生态的,是远古的灵性借助田炳信之手在现代的呈现,也就是我们所幸能看见的灵意画。
dot作品赏析
田炳信的绘画作品既不是水墨画,更不是西洋画。但是,这些绘画作品有灵性,有意思,很中国。这些绘画作品妙笔天赋,线条流畅,挥洒自如,点、线、面组织神奇,黒白对比强烈,空灵、古拙、神秘、抽象、超现实,在绘画史上无法归类。
灵意画作为绘画艺术
仔细品读这些绘画便不难发现,田炳信这些作品首先是绘画,大多数作品取材于甲骨文,山海经等神话、传说。山海经里的神鸟,灭绝的古代怪兽,线条非常流畅,但是稀奇古怪。
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神秘、古拙、抽象、明快、空灵,当然还有怪诞的成份,而且意味无穷。可以看出,这些作品受阴山岩画等史前时期的岩画影响较大。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岩画,正是以其神秘、古拙、抽象、明快和意味无穷,而令人感到妙不可言。由于先民的真挚、纯情和物我两忘,而使他们的作品化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岩画是先民们为生存而被激发出来的全部情感的倾注,是他们的生命艺术形式——原始岩画艺术符号,其魅力也正在这里。
特别是阴山岩画中生殖崇拜主题,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表现为夸张与写实的女阴、男根崇拜,其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稚拙与成熟的动物生殖崇拜,神秘与直白的男女交媾图形以及强烈与诙谐的舞蹈纹饰。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7000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进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据考,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的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田炳信的这些绘画作品,完全契合了古代中国岩画与绘画的这些风格特征,这让他的绘画创作与所有现当代画家保持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同时,也让他成为当代一位特立独行、极具鲜明个性的画家。
灵意画不仅是绘画,而是亦书亦画
亦书亦画,是田炳信绘画作品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元素,笔和墨是少不了的。虽然他的绘画只有笔即“线条”,而没有水墨,但这丝毫不妨碍这些绘画作品的中国画属性。
这种只有用笔没有水墨的绘画,也许正是中国画的本来面目。在遥远的史前时期,在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牙牙学语阶段,先人们不是创造出了以阴山岩画为代表的粗犷、古朴、自然的绘画作品,而且一直流传至今吗?!
中国古人讲,书画同源,这个理论相信无人置疑。实际上从甲骨文、阴山岩画的研究成果看,每一幅画,其实都是一幅字。田炳信通过对山海经、甲骨文、阴山岩画的研究,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虽然现在他使用的绘画工具是钢笔,但是以后完全可能使用铅笔、毛笔来画。实际上,使用什么工具、材料来画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是否传达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是否能够反映人类的灵性、思维、感知,能否让人类重温远古时代的生存状态、生产和生活方式,能否唤醒人类“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绘画,既是绘画中的书法,也是书法中的绘画。也许,他从甲骨文、山海经里面看见了画,从而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绘画作品,而我们则从他的一幅幅绘画里面,看见了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的最初面貌。
灵意画的符号性特征
田炳信的绘画,符号性强,线条流畅,点、线、面的处理很到位,很有空间感。不难看出,大多是急就之作,属于信手涂鸦。这些绘画可以视为他的阅读笔记,准确地说,是他阅读过后的“速写”。
当然,他有一颗精灵古怪的脑袋,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能够画出如此粗犷古朴,如此神秘怪诞,如此抽象明快,又如此空灵自然、意味无穷的绘画,不是俏皮的顽童,就是阅历老到的丹青高手。
想象力,是艺术的翅膀,也是田炳信绘画的一个可贵之处。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家,不是一个好艺术家,至少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田炳信无疑具有惊人的想象力。没有惊人的想象力,是很难想象能够创作出如此神秘怪诞又如此可人纯粹的绘画作品的。
前面说过,田炳信的绘画灵感可能来自古代岩画,这又不得不说说岩画。
中国历代的书籍,往往只记载历代帝王的生活情况,鲜有反映当时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岩画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反映社会生产的,有狩猎、放牧、农业等;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祖先崇拜、祭祀仪式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村落、舞蹈等,岩画里面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岩画记录了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岩画也就被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学家称为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
大量的动物岩画,表面看画的是一只虎、一匹马或一只羊,其真正涵义是什么?我们并不能单凭直观印象加以判定,因为他们要表现的并非动物本身,而是它的暗藏寓意,诸如图腾崇拜、祈求牲畜兴旺等等。动物形象只是表达理想的一种媒介,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或出于敬畏、或出于祈求、或出于占有心理,使其在思想中成为实现愿望的筹码。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四周常画有狗的形象,目的也不是画狗本身,而是表示狗所代表的超自然的力量。
岩画作为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大多是涂绘或凿刻在岩石上的图画,最初是原始人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的一种符号记录和摹写,很少有特定的含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增加,原始人有了表达各种思维活动和心理意愿的要求,于是便赋予岩画某些象征意义,这时的岩画无疑表现出了较强的艺术性,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那么,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的田炳信的绘画,又表现了什么象征意义呢?
要认识田炳信的绘画,不仅需要审视绘画作品本身,也需要从创作这些绘画的时代背景进行观察,更需要对画家本人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
灵意画的象征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加速进步,物质文明发达,开始进入到一个后工业时代。现代化在带给人类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种种不安和烦恼,甚至是恐惧。环境危机,生态危机,食品安全危机,使人们寝食难安,坐卧不宁。
正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开始反思,探索减少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成本,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寻求一种科学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田炳信读大学时,是中文系古汉语语言专业,法学博士,又长期从事新闻、出版职业,出道前一直求学、生活、工作在内蒙古。虽是一介书生,可却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长大的草原汉子,一条真正来自“北方的狼”。当然,这种“狼性”主要表现在他开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博大的胸怀。
尽管内蒙古不是他的出生地,但却是他真正的故乡,更是他灵魂的栖息地。所以,工作以后,虽然他一路向南,先是北京,尔后广州,再到香港,但是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于故乡的理解和依恋,对于故乡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情结,又让他的脚步重新开始一路向北。但不管他的脚步行走多远,内蒙古都被他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关于他的绘画,他说,毕加索、米罗的作品非常质朴,就像小孩子初学画画一样,一开始都非常幼稚,意境也不明确,歪歪斜斜,模模糊糊,朦朦胧胧,但是非常质朴,非常纯真,有些作品尽管还只是步履蹒跚,牙牙学语,有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感觉,但就是这份质朴和纯真,能够挑动人们的神经,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让人看了之后内心颤抖的原因吧。
田炳信的绘画与史前岩画有着非常相似的一面,看他的那些绘画,的确给人一种宇宙洪荒,混沌初开,无边无际,拙朴自然的感觉,但在表达心灵、情感、意象上,他的绘画与史前岩画又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他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他的绘画发生在当代,关注的自然也是“当下”。因此,他的绘画毫无疑问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毫无疑问属于当代的艺术。
那么,“当下”人类需要关注、值得关注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去往何方?人类能否回到从前,不是要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需要找回持中守正,顺其自然,管控好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理念与精神。正是基于人类现实生存发展状况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忧虑,他才以一个资深媒体人的敏锐视角和社会责任感,用绘画的形式,呼唤人类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回归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这也许是田炳信探索、创作“灵意画”的初衷,也是他的“灵意画”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观察,对田炳信绘画艺术的时代精神与审美价值进行梳理、研究,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