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恋爱游戏昵称高级符号 超帅的高级昵称符号

时间:2023-04-01 17:24:2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撰文丨喻娴婷

上回说到,网恋给千万女性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恋爱空间,但是网恋对象哪有那么好找?女生们必须时刻警惕骗子让自己人财两空,不仅如此,你永远不知道屏幕那一方的“真命天子”究竟是什么鬼,辛辛苦苦谈了一年,最后发现对方是个五十多的大叔,这种崩溃谁又能懂?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投入时间和金钱在各种恋爱游戏中,毕竟与其期待虚无缥缈的爱情,不如游戏中的“野男人”,只要你愿意氪金,他们就能给你甜甜的恋爱体验。

如果说男性玩家更倾向于探险和杀手的话,那么女性玩家则更注重游戏的社交性和成就感,而恋爱游戏,恰恰能给她们带来现实生活无法体会到的满足感。女性玩家在游戏市场中的地位已经逼近男性玩家,甚至在消费能力上远远超过男性,这也让市面上的女性向恋爱游戏越来越多,其中可以选择的男主角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优质男生的类型,可盐可甜,总有一款适合你。

那么,女生们为什么会宁愿和游戏中的二次元“纸片人”谈恋爱,也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TA?

虚构叙事中的恋爱沉浸感

游戏最令人沉迷的是剧情和互动,恋爱游戏首先是构造浪漫的爱情故事,通过即时的反馈,让玩家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步步陷入预设的叙事,达到深度沉浸感。戈夫曼将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看作一种表演,其目的在于表达意义。同样,玩家在游戏中的沉浸式体验也是一种表演与自我呈现,只不过网络世界虚拟空间取代了现实空间,虚拟角色替代了现实中的交际角色。并且,在网络游戏中,自我呈现有了更大的创造与表现空间。

正如戈夫曼的“拟剧论”,女性玩家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她们在游戏中扮演的是日常生活中难以企及的角色,与虚构的对象建构剧情,游戏中呈现的画面、剧情、道具等为玩家提供了一个表演的“前台”。

而通过游戏中的手机系统,玩家可以接到男主的电话或短信,如同真实的社交互动,这种互联网技术达到的高仿真模拟体验让自我表演深入玩家的生活中,增加表演的沉浸感。而玩家的现实生活作为隐匿的“后台区域”,可以被自主掩盖在舞台之后,所以不管你是在偷偷抠脚还是躺尸在床上,点点手机,男主角们都会和你来一场浪漫的“旷世奇恋”。

同时玩家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的形象或者行为导致男主角对自己失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游戏里设定中,男女主角是必然走到一起的,并且玩家可以选择的是与哪个男主进行更多的互动,让自己心仪的TA对自己情意绵绵,这种完美的剧情极大地满足了女生们的虚荣心。

这也是为什么在B站关于《恋与制作人》的视频弹幕中,有那么多“李夫人”“白夫人”了,因为对于玩家而言,男主角的爱是不用考证的,具有文本的融贯性。她们不用思考其他人是不是“情敌”,因为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游戏文本叙事中,男主角的爱都是真实的。

虚拟理想自我的建构需求

米德曾指出,自我产生存在两种背景:一是动物之间的合作活动的姿态对话,二是游戏和竞赛活动。在网络游戏中,玩家用游戏的方式与自我进行沟通对话,通过角色扮演控制角色,同时获得从外部观察自己的视角,深化自我建构过程。在恋爱游戏里,玩家既可以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又可以是新人律师,甚至可以是江湖侠客,这些身份给了玩家不同层面的可能性,也让她们在自我审视中完善对自我的建构。

恋爱游戏中的身份体验往往远离现实自我,接近理想自我,人们渴望受到异性的关注和欣赏,不论男女,这都是一种天性。小时候,大家爱看的“玛丽苏”小说,女主角拥有世界首富的爸爸和超级巨星的妈妈,坐着加长林肯被送到全宇宙最大的贵族学校,被一群帅哥环绕并喜欢的生活,虽然过分夸张,但谁又不偷偷羡慕呢?这种梦想被如今的游戏转化为接近现实的叙述方式,游戏中的女主角从《遇见逆水寒》的“傻白甜”到《未定事件簿》的果敢坚韧,其内核都是女生们对于理想自我的期待和追求。

当然,自我除了是“自然我”,还是“社会我”,玩家们也会在群体认同中完善对自我的建构。在一款恋爱游戏上线后,玩家也会迅速建立起拥护各个男性角色的阵营,这些“夫人”“老婆”们形成了类似于粉丝的“社群”。在这些群体里,她们认知到自己是这个群体的一份子,与之相应可以带来认同价值与情感意义,和其他群内玩家相处过程中感受到被认可、赞同和喜爱 , 也使得她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与游戏相关的社会互动与人情交往过程中去。

所以一方面,游戏中的理想自我给了玩家一个努力的目标,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和女主角一样受到男性的瞩目;另一方面,社群中的互动交往又让她们形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以此建构出一个在虚拟世界完满的自我。

现在想想,是不是在一次次的过剧情、刷视频、做攻略、创作同人之后,感觉自己更爱这些男主角了呢?而他们的形象也从单纯的“纸片人”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变得立体丰满了起来,不过,如果不是他们本身就如此完美,谁又愿意给他们这么多的爱呢~

完美恋爱对象的角色期待

恋爱游戏有意弱化了女性角色的外貌细节,更注重浪漫氛围的塑造和与男主角的互动,玩家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在这种情感沉浸式体验中获得幻想的满足和对现实不满的心理补偿。因此,不但恋爱类游戏中的玩家在游戏中的身份是理想自我的模型,而且其交往对象也是理想的性别角色,二者都是玩家的心理补偿方式。

现实生活中囿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都难以找到完美的恋爱对象,而且也没有“主角光环”让危急时刻有男主出手相助。但是在恋爱游戏中,这些幻想都能一一实现。男主角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性格、社会地位、资产水平,甚至还有超能力,这些理想化特质能够满足不同玩家的梦想,例如《遇见逆水寒》中的燕无归,对外人是冷酷无情的杀手,却在面对女主角的时候极尽温柔,这种反差更激起了女生们的热情,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男主角是标出的,而他们却对平平无奇的女主角一往情深,甚至与其他男性争锋“吃醋”,令玩家们欲罢不能。

而女生们现实生活中的择偶标准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有学者认为这是虚拟世界中的普罗透斯效应:“在虚拟环境中用户会参考通过化身外表所预期的性情,然后表现出遵从这些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普罗透斯效应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化身”(avatar)。在虚拟世界中,网友们会用局外人视角观察化身所代表的虚拟自我,从而导致行为甚至外表上的改变。

有的玩家偏爱《恋与制作人》里的李泽言以及《未名事件簿》里的左然,通过游戏中与他们的互动,认清了自己就是偏好傲娇+沉稳属性的男生,在现实生活中找男朋友也会或多或少按这个标准来,指不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一步到位呢~

在恋爱游戏中,“化身”一方面体现在玩家理想自我的呈现,另一方面则是理想的“他者”,他们是现实生活中难以预见甚至不存在的异性对象,不但满足了玩家对恋爱对象的所有要求,还具备超现实的能力,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忘记自己惨淡的现实生活,建构最简单的爱情“白日梦”。

不过,现在的恋爱游戏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思路也发生了转变,女主角不再是傻傻的“小白兔”,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这也隐含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身份期待,毕竟自己不努力,怎么让优秀的男主角注意你?这种倾向真实的叙事虽然让玩家有了更为沉浸的游戏体验,但也同时给了女生们一个“闷棍”,让她们从梦境中清醒:原来自己单身的原因还是自己!

所以啊,刷完这一波体力,和游戏男主角们的互动结束后,还是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去邂逅自己专属的恋爱吧~也许你的“白起”不会飞,但也会在风里等你:)

参考资料:

[1] 温彩云, 周宣任. 恋爱·游戏·白日梦:女性向恋爱类游戏的心理作用机制分析[J]. 艺术评论, 2018(008):41-50.

[2] 卞玉龙、韩磊、周超、陈英敏、高峰强.虚拟现实社交环境中的普罗透斯效应:情境、羞怯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5,47(03):363-374.

[3] 赵毅衡.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4]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冯钢.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丨刘冰坤

视觉丨欧阳言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