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剪辑/彭俊):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上瘾,央视网记者邀请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王葵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游戏成瘾的应对之道。
怎样看待游戏成瘾?游戏成瘾的表现是什么?
王葵:我个人觉得成年人和青年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心理诉求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现实世界中缺乏的成就感、归属感和尊重等。在我看来,电子游戏带给人们的不完全是负面的东西,现在有一些学习的内容也是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的,还有人从电子游戏中得到了放松和快乐,甚至在心理学上一些干预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呈现的,但是一些商业电子游戏越做越高明,确实容易让人成瘾。
国外研究表明,电子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但是有大约三分之一是十八岁以下。 Griffiths等人的研究表明电子游戏成瘾早期信号包括(1)把几乎所有能自行支配的时间都投入到游戏中;(2)这种在电子游戏的高度投入对工作或者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工作能力下降或者学习成绩下降;(3)和参加社交或者睡觉相比,个体更愿意玩电子游戏;(4)偷偷地打电子游戏,会为打游戏而撒谎;(5)避免或不再继续参加其他活动,且主要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电子游戏。
除了强制减少接触时间,我们还能如何缓解游戏成瘾?
王葵:我认为游戏成瘾很少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游戏成瘾和电子产品成瘾的个体,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会体会到比较多的挫折感。
换句话说,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适应不是那么良好,在被孤立、遭受到压力,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时候,打游戏的冲动会更加强烈。在游戏中他们可能会感觉存在一个暂时的避风港,能够很好地逃避现实。因此游戏成瘾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对现实世界适应的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人去应对成瘾,除了帮助他花更少的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或者游戏之外,还要想想如何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现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