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战争年代走散的夫妻——战争年代走散的夫妻

时间:2022-12-13 20:53: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01 无巧不成书

老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战争中,很多人都被迫经历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苦痛。

唐代诗人韩翃,在安史之乱时也曾在逃难途中和自己的爱妻柳氏走散了,他以为自己此生再也不能和妻子相见,伤心不已。

有一天独自去郊外散心,却意外和自己的妻子重逢,在侠义之士的帮助下,两人最终破镜重圆,成就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同样浪漫的故事在我解放军部队也曾发生过。

一位连长在看电影时突然大哭起来,周围的战士们都被吓了一跳,平时老成持重的连长这是怎么了?

在大家关切的询问之下,这个连长用颤抖的手指着大荧幕,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哽咽地说:“她,电影里这个女人,她是我老婆!”

什么?连长的老婆在电影里?这个消息传遍了部队,领导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他们找到这位连长了解具体情况,这时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

02 相见未有期

故事里的连长叫冯学永,他本来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天灾人祸更是让他们的日子雪上加霜,无奈他只能离开老家,外出寻找活路。

同在安徽阜阳地区的李秀英则比他幸运一点点,她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也不少,但因为舅舅家没有小孩,所以把她过继了过去。

小时候她们的日子也不算好过,特别是一场水灾,让她们几乎一贫如洗。

好在舅舅不但脑筋灵活,人也吃苦耐劳,所以又从走街串巷的小生意做起,慢慢挣下了一份家业,生活这才安定富足起来。

等李秀英长成一个袅袅婷婷,含苞待放的大姑娘时,舅舅家已经有了颇为丰厚的产业。

他和妻子商量过后,决定招个女婿上门,既可以为自己养老,又能和李秀英一起继承家业,正好这时候,冯学永来到他家当学徒。

李秀英的舅舅看他长得一表人才,做事又踏实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是当自家女婿的不错人选,于是就有意撮合李秀英和冯学永。

正好二人年纪相仿,一个如花似玉,一个意气风发,一个心灵手巧,一个聪明伶俐,两人互相都有好感,在一起自然日久生情。

不久后就在舅舅、舅妈的安排下喜结连理,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

冯学永本来就是个本分人,李秀英家原来也是穷人出身,对他也好,现在又把女儿嫁给他。

虽说自己是入赘,但他对妻子敬爱有加,对既是师父又是岳父的舅舅夫妻俩也非常孝顺。

虽然外界风雨飘摇,但一家人关起门还是过着衣食无忧,和和美美的日子。

一年后,李秀英生下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儿,冯学永高兴极了,他更加努力地劳作,只想给妻儿一份幸福的生活。

可惜覆巢之下无完卵,1945年,解放战争打响了,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很多士兵都无心打内战,不是逃跑就是向解放军投降,为了补充兵力,他们大肆在各地抓起了壮丁。

有一天,冯学永去地里帮自己也已经年迈的父母收麦子,当时李秀英又有了身孕,已经不方便下地干活了,于是她只能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冯学永早去早回,一定要小心。

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冯学永当天一夜未归,李秀英知道丈夫牵挂怀孕的自己,即使有事要留宿在父母家,也一定会托人给她捎个话儿。

于是忧心忡忡的她,第二天便顺着丈夫回家的必经之路去找他,结果令她心碎。

果然,丈夫连同其他几个青壮年一起被抓壮丁了,她知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丈夫这一去很可能凶多吉少。

而冯学永被强征入伍后也是心如刀绞,他想念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女儿,担心还未出世的孩子,也放不下两边的老人。

兵荒马乱的时代,他实在是放心不下,而且在国民党的军队中,被克扣军饷和上级欺压是常有的事。

他几次想逃,可惜到处都在打仗,根本没有办法安全回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能活着见到家人。

03 君心似我心

就在冯学永心灰意懒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起义投诚,解放军的领导对他们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不会勉强大家。想回家的,去那边领路费;想留下的,我们热烈欢迎。”

冯学永犹豫了很久,这时,他已经随部队走出很远了。

他当然很想早日和家人团聚,但现实却是到处都在打仗,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要想自己独行千里,很可能再次被抓去当壮丁,也可能遇到土匪强盗。

冯学永心想:“如果一直打仗,回了家也没有好日子。不如加入解放军,等战火平息了,再凯旋而归。”

之后,冯学永一改之前得过且过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战争中,不但多次赢得胜利,还常常用自己的遭遇劝降其他国民党军队里的士兵。

他的能力和决心被领导看在眼里,不久就同意了他的入党申请,还对他多次提拔嘉奖,冯学永随着解放军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眼看胜利的果实越来越近,他也开始多方打听老家的情况,还多次尝试给家里写信,遗憾的是他既没有打听到家人的情况,也收不到妻子的回信。

毕竟已经离家五六年了,妻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也许她都已经再嫁他人也说不定。

冯学永觉得既然国家还需要自己,他愿意为了国安家宁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加入抗美援朝的部队,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朝着朝鲜战场奔赴而去。

而李秀英虽然一直没有等到丈夫的消息,但她的心里一直深深地爱着那个对自己很好的男人。

她对自己说:“他一年不来,我就等他一年。他十年不来,我就等他十年。只要他活着,这个家就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他。”

虽然在战乱期间她带着孩子和老人辗转多地避祸,但只要形势稍微安稳一些,她总要回老家看看,虽然希望一次次落空,但她还是坚定地等着冯学永。

新中国解放以后,李秀英也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学习班,学到了很多新思想。

夫妻俩人虽然互相没有一点儿消息,却像是心有灵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条共同的路上。

在学习班学习过的李秀英有了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先进意识,她在等待丈夫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相信自己一个人不但能照顾好家,还可以为社会出些力。

安徽淮河时有水患发生,小时候李秀英就吃过苦头,那时一场水灾家里被冲得家徒四壁的情形还让她记忆犹新。

因此1950年淮河再次暴发洪灾的时候,李秀英和乡亲们立刻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拿起工具奔赴受灾地区抗洪抢险。

等水患过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彻底解决这个影响民生的大问题,于是当地民众自发参与了这个功在现代、利在千秋的活动。

而李秀英更是成了其中的积极分子,组织妇女劳动队,她鼓励大家:“姐妹们,这是为了保护咱们自己的家园,我们可不能落后!”

面对同志:“男同志能干的活,我也能干,别看我身材小,力气大着呢!”

就这样,她成为治理淮河的妇女代表和劳动模范,而她的所作所为也感动和带动了更多人。

为了宣传他们的精神,鼓励全国人民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环境。

他们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作为当时的典型人物,李秀英的一言一行也被记录下来,作为主要人物出现在电影中。

在修淮河的时候,李秀英觉得这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但她万万没想到正是她这种认真工作,艰苦努力,不计报酬的工作态度,竟然帮她找到了丈夫。

于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出现了,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冯学永坐在观众席里泣不成声,激动又伤心。

一方面他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见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妻子;另一方面,他看着大荧幕上,面有风霜身材瘦削的妻子心疼不已。

他没想到那么长的时间没见妻子,她竟然那么优秀那么出色,但他也知道,要成为劳模,妻子得吃多少苦,流多少汗!

04 携手共白头

在知道了他们的辛酸故事后,冯学永的上级领导非常重视。

但鉴于他们并不知道李秀英现在的生活情况,所以他们建议冯学永先给妻子写封信问问她的近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接到丈夫来信的李秀英心潮澎湃不已,她没有任何犹豫就辞去了水利局的工作,在政府的帮助下来到了冯学永的身边。

这一生,她和丈夫已经分别得够久了,从此以后她要与他不离不弃、相守相依。

后来李秀英和丈夫冯学永一直恩爱的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他们的好几个孩子也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皇天不负苦心人,这是一个真正令人感到幸福的结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