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朋友圈,我的 QQ 空间就一天天冷清下来。连同我自己在内,曾经点赞、浇花、求回踩的小伙伴几乎都转战到了微信,要不是收发离线文件,兴许连 QQ 都懒得登录。
翻看空间里的 “说说”,最近一条更新于 2012 年,倒数第二条则是更久之前,盗我 QQ 号的人发的 “快看偶资料,挣钱的买卖,哈哈”。
三四年前,在微信的挤压下,没能抢到移动互联网第一波红利的 QQ 开始转型做年轻人市场。现在的 QQ 空间已经是 95 后的天下,熙来攘往,热闹不减,只是已经抽身的人体会不到罢了。
如今,我只会因为两个理由点进 QQ 空间:一是手滑;二是午夜梦回时分,想再确认一遍,曾经留在这里的黑历史,到底删干净没有。
那时总是很有闲,不惜倾注大量精力丰富自己的 QQ 空间。背景音乐要精心挑选,要么紧跟潮流,要么彰显逼格。笔法稚嫩的日记,相册里的配文,敲了又删,一字一句都要细细琢磨。
绞尽脑汁取一个狂拽酷炫的名字,“緈諨の窝” 又或者 “哦們ぁ约锭”,“某某某的空间” 这种敷衍平淡的默认设置只会让人输在起点。
当然,最花心思的还是空间装扮。
浪费一下午时间,把花花绿绿的免费皮肤装饰都换一遍,折腾到最后精疲力竭,然后发现,要想让 QQ 空间脱颖而出,还是得充个黄钻。
黄钻贵族专属的皮肤,你用了,旁人就懂了。虽然在追求性冷淡极简风的今天看来,那些年斥巨资购买的装饰品,其审美水准无异于被你鄙夷的中老年表情包。
贵族特权的博大精深,远不止于花哨装饰。在 “私密留言” 功能的加持下,去爱慕之人的留言板肆意尬聊,全是光天化日说不出的肉麻情话。
值得一提的还有 “隐身访问”,“你看过谁” 再也不会赤裸裸地显示在空间主页,宿敌、前任、前任的现任,随意窥探也不怕尴尬。
还有超大容量相册、独家宠物领养、黄钻专属礼物…… 这些功能并一定全都会用上,但闪烁在 QQ 资料里的一小坨金黄,已经足以让你鹤立于网络 Social 生态链顶端,睥睨众生。一个月 10 块钱,可不是每个学生伢都能消费得起。
2007 年推出的黄钻,在当年就为 QQ 空间贡献了超过九成的收入。十年过去,这个占比在不断缩小,但千万黄钻用户缴纳的服务费仍是重要收入来源。
要知道,相比于已经被联合国定义为 “中年人” 的我们,95 后和 00 后更愿意为虚拟商品掏钱。
戏台搭好,彩排完毕,下一步就是邀请亲朋好友来捧场。
那时每次打开 QQ,弹出来的消息大都是 “帮我踩一下空间”。而每一次空间回访,都是一次艺术潮流鉴赏之旅:荧光色字体,非主流 style 的留言签名,还有争奇斗艳的 “花式踩空间” 代码。别不好意思说你没用过。
留言多寡是反映你网络人气的直观指标,踩与回踩,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往来,不回个脚印就会显得你很不讲胃口。
最开始,我只想把这里当做记录生活的自留地,却不得不面对 “回踩” “求赞” “点名游戏” 的社交绑架。
再后来,QQ 空间成了一块被广告商盯上的肥肉,《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软文开始肆虐。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我而言,是 QQ 空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
你一定记得,QQ 空间的农场、抢车位、朋友买卖等等小游戏。深究下去,这些都是 QQ 从竞争对手那里抄袭来的产品。
2010 年,一篇《“狗日的”腾讯》细数了鹅厂种种 “罪行”:QQ 空间抄新浪博客,QQ 相册抄网易相册,当然还有数不清的 SNS 游戏。但是最懂人性的腾讯,总能借着 QQ 的巨大流量后来居上,让用户心甘情愿熬着夜去种菜、偷菜。
别家有的我也要有,眼看着 QQ 空间一口一口吃成大胖子,眼看着老用户一点点流失。
人的社交圈其实不需要太大,社交网络里的喧嚷也并不总是会带给人快乐。
日记里的无病呻吟,说说里的生活琐碎,只有少数几个人才会一字一句看完。
大部分人来访时的第一个动作,并不是给我养的花浇水,而是把我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掐掉。
离开 QQ 空间时就悟出了这些道理,在投奔微信后,依然在朋友圈营造的封闭社交圈里重蹈覆辙。
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假装在回复楼上的社交达人,其实是在自言自语;你只会在某个机缘巧合下,发现那个给你每条朋友圈都点赞的人,其实给每个人的每条朋友圈都点了赞,然后心底一沉。
加过滤镜的九宫格,字斟句酌的配文,由于看不见陌生人的点赞、留言,每个人都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更加自如地展示粉饰过的生活。经过雕琢的朋友圈假象,被我们误以为是 “真实生活”,所以肆无忌惮袒露真实一面的 QQ 空间才会被我们称为 “黑历史”。
曾经毫无遮掩的非主流少男少女,早就学精了,删光了说说、关闭了相册,或者干脆设置访问权限 “仅自己可见”。
社交产品似乎有种轮回:开始新鲜狂热,接着疲于应付,到最后归为寻常。
曾经从 QQ 空间撤退的我们,现在也开始逐渐淡出朋友圈。看腻了鸡汤、炫富和自拍,不想再纠结于朋友分组,于是把权限设置成了仅显示三天,又或者干脆关闭。
大概,社交工具越是想打开我们的世界,我们越希望,有一个角落能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 “空间”。
QQ 空间的繁复装饰,朋友群强加给自己的戏码,都是 Social 方式的 “主流”。而那些吐槽、自省、独白和密语,才是属于自己的 “非主流”。
曾经青涩的 “黑历史” 勾勒出成长痕迹,在自我的拼图里,它反倒成了最真实的那一块。
文 | 周古月
图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