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刚开年,
一场大展就撕开了成年人的包裹。
在上海UCCA Lab「啸:声色如虎」展览上,
四位(组)青年艺术家,
通过艺术作品给观众「自我对话」的机会:
在被外部焦虑和完美主义推着走的社会里,
你有多久没有表达自己了?
这一次,
走进「啸:声色如虎」的世界。
在这个视觉感官、肢体体验
被全面打开的空间里,
让我们大声啸出内心的声音。
希望每一个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
都能更积极地面对新一年,
大胆走进人群中,走到公众场合里,
在“啸”声中,展现真我,
让一切难过和沮丧,都得以释放,
让自我的表达成为点亮时代的声音。
当电梯门打开,位于18层的UCCA Lab展厅,并未出现在眼前。取而代之的,是细细密密的红色线条,隐喻着都市生活的规则感和铺面而来的信息,满满荡荡占据眼帘。长达30秒,穿过层层线条的包裹,人才会进入到一块空旷的区域,感到一种自我的被“释放”。
这短短半分钟的入场,其实也昭示着「啸:声色如虎」展览内核。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扑面而来的信息就如同这份“裹挟”,我们该如何冲出重围,释放真我?
当人作为个体出现在社会里,难免会受到外部的影响。无论是消费主义、社会关系还是具像化的KPI、996.....我们常常因外力焦虑,在集群生活里隐藏克制。真我的情绪表达难道不重要吗?当然重要,或许我们该用“啸”的方式去呈现一次。策展人这样与我们说。
新年之际,由百威啤酒联合UCCA Lab和四位(组)艺术家呈现的这场展演,邀请所有人全情投入展现真我。在中国传统的虎年,借以虎寓意的顽强生命力,在本该“声色不露”的公共场所发出新年第一“啸”。
在历史上,“啸”既是一种前语言表达和天籁之音,又被看作是一种旷达而不拘世俗的表现。在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啸”更透露出一种原始的共通性,将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相通。
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天然表达,四位(组)参与展览的艺术家们也借用程序算法、自然形象、光线、颜色、声音等作为媒介,表达出他们内心的“啸”。
▲郭锐文
硕士毕业于伦斯勒理工学院电子艺术专业后
一系列关于算法的作品
受邀在全球各个媒体艺术与电影节展览展映
▲3ASiC
电子音乐人
将“声音”和“技术”结合融入在作品中
声音交互装置《啸》
用程序的魔力,与自我尽情对话
越过红线矩阵,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便是郭锐文 × 3ASiC的《啸》。
通过探索、定制、组合不同的计算机程序算法,郭锐文创造了一系列脑洞大开但又遵循某种秩序的视觉艺术作品,呈现一种独特的美学表达。
在郭锐文看来,「真我」是一种自己觉得舒适的状态,并且这种舒适是不基于别人目光或是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在这样一个状态里,人可以慢慢包容,接受自己,甚至是卸下自我伪装,完全不需要对外表演。
《啸》作为本次展览上的第一件作品,可以经由“声音”贯穿整个展厅。
郭锐文在现场放置了一个麦克风,观众可以对它啸出自己的心声。与他合作的声音艺术家3ASiC设计了一个声音程序,通过一些声音变形,实时将这些采集的声音变成类似老虎的咆哮。同时,郭锐文也会利用这些声音频率,经由算法,将声波变成一个老虎斑纹的视觉形态。
观众置身其中,会感受到虎纹不断向远处传递,又裹挟而来。在这种开放式实时反馈的形式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抒发想法,与自然界的“自我”尽情对话。
在这场极具理性思维的创作中,郭锐文没有设定观众会给予他何种声音或是情绪上的反馈,如他所说,“新一年,希望每个人能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自得自洽的状态就好了。”
就像是他写一个程序,当被一个bug困住的时候,往往可能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下,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许倬尔
作品涵盖装置、影像、数字媒体、行为艺术以及摄影
同时涉足公共艺术,活跃参与各类跨界合作
光影装置《太和》
色彩实践颠覆超验的视觉体验
从层层包裹的红线里再度走出,扑面而来的是艺术家许倬尔的作品《太和》。
作为一个“真我”派艺术家,许倬尔15岁起就开始疯狂书写情绪。而今,美术馆里、高楼间、大海边、城墙上......都能看到她基于自我视觉,审美和情绪创作的作品。
这一切的经验都源于去感受。“现在很多人已经都习惯了,走马观花对待这个世界,但这是不对的。全神贯注,才是人能够体验到真我,感受到生命流动的最好时刻”。 对许倬尔来说,在骑车或创作的时候,那种全情投入,不断去释放和体验生命力的过程是一种“啸”的状态,一种能量的传递。
作品《太和》延续了她“色彩实践”中对感官体验和色彩本质可能性的探索。色彩是随机的,是个人情感体验的产物。在“色彩实践”的场域里,每个观者每时每刻的体验都是抽象的精神化的,从不断变幻的感官体验,进而转向对内的自我探索。
展览中,标志性的圆环装置中漫射出红色光晕,与玻璃窗外的圆形摩天轮相得益彰。四周缭绕的烟雾,像是一个进入平行时空的指引。当白色烟雾穿过前方的镂空虎形雕塑,观众置身身其中,能感受到“虎啸而风生”的奇妙意境。
许倬尔说,这抹鲜艳的红色,既是她情绪的写照,又是对大家2022年的一个期许。红代表圆满;而虎作为生灵,可以回归到人性的信仰和关怀。在这个作品里,她希望观众既能审视和回望过去这两年的自我,又能充满希望地迎接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未来。
▲Noise Temple
将中国民间非遗技艺和古文化中的视觉影像
视为重要灵感来源的Audio & Visual艺术家组合
音画交互空间《鳞虫之七》
挥舞双手,寻找现代神话的线索
从玻璃展厅出来,经由红色矩阵再次步入一个电路金属质感的黑色房间,便到了音乐人黄锦和视觉艺术家Mian创作的《鳞虫之七》。这对将非遗视为重要灵感来源的组合,再度让经典的图腾在音画交互的演绎中“炸”了起来。
当被问及他们对于“真我”的理解,黄锦随即说道,很多人觉得逃离现实是追寻真我的一种方式,但在他看来,逃离现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深深的介入现实。在Mian看来,人要慢下来去感悟、审视自己。“借由作品,希望能提醒大家不要太依赖外界,而是寻找到自我的意义和本质。把速度慢下来,从深层的去感悟一些事情,这一整个过程,也是「啸」的实现”。
作为《鳞虫之长》的延续,《鳞虫之七》其实是鳞虫之长瑞兽龙的第七子老虎“狴犴”。这个系列的创作源于他们在四川成都的黄龙溪古镇,看到过火龙舞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会把熔化的铁掏出来,用一个木板去把它击碎,打向天空,就像烟花的效果是一样的。当场地照亮,能够看到一条龙在铁花的氛围里在游走。”
在《鳞虫之七》的沉浸式试听空间中,他们也将这一交互形式融入。现场观众可以尽情挥舞双手,于星空与荒漠的沉浸式音画体验中,创作出类似“打铁花”一样的效果从而召唤出龙虎神兽,迎来新年。同时,伴随着画面会有大量合成器和噪音声,创造出多元的节奏组合。“冲击力会很强,有虎啸这个寓意在里边。”
在《鳞虫之七》的声音创作中,考虑到狴犴代表着非常正能量的属性,音乐人黄锦决定将每分钟拍子的总数设定得相当高,达到160bpm,也是目前“鳞虫”系列作品中最高的设定。在他的声音创作中,也引入了联觉、通感的方式,将颜色转译成音色。外部采样与精致有序的故障噪音最终形成了《鳞虫之七》的声音部分。
在观众源源不断挥舞、释放自己的过程中,「传承和迎新」这样一个带有东方色彩的概念,交相辉映,愈发深刻。
▲陈英杰
中式涂鸦代表艺术家,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曾被美国前沿杂志《Complex》评选为
“二十五位一定要认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
综合材料 绘画《扑火 02号》
东方意象交融西方技法,以画为镜,以虎为魂
凭借着独特的传统中国水墨画融合西方涂鸦的风格,来自佛山的90后涂鸦艺术家陈英杰,用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光彩。
无论是自然,还是动物,在他潇洒恣意的画笔下,一幅幅标志性的画作诞生。有国画的浓淡相宜、圆润有致;也有涂鸦的色彩鲜明、个性张扬。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属于陈英杰真我的呈现,“真我就是接受不可控,找到下一个临界点。”
陈英杰作画时有一个“怪癖”,他喜欢将喷漆泼溅在一整面墙上,然后再用细笔勾勒。在他的作品里,你看不到技巧的堆砌,很多时候都是即兴发挥。在这次展览上,他同样用丙烯创作了一副泼墨作品《扑火02号》。从构思到落笔一气呵成——在混沌的火焰中凝聚力量,在撕裂的咆哮中释放自我。
“「啸」它是一种喊出来的方式,扑火是一种你跳入这种高温的状态下去融化自己,一种重塑的过程。它代表我不甘于每一次创作,以前我跑赛车的时候,在赛道上也是一种自我博弈的过程,不断突破自我。”
观众可以在现场零距离感受这幅画的极致张力,如陈英杰所说,“老虎它是一种自我的写实,它像一种自己在创作自己的一种状态,所以我想把我自己的情绪,我的生活,通过老虎这个形态去表现。当我去泼颜料的时候,每个颜料的轨迹他这些不可控的东西,画面也会自己形成自己的节奏。” 观众在欣赏时,亦能触发到内心的真实。
◆
口罩已经在脸上2年。在新年之际步入这样一个带着呐喊性的公共领域,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虎啸、呐喊、点燃!
这似乎也映照着时代的脉络,看似平凡的生活里,每一个普通人仍在努力不被驯服,不被迫接受,不归于统一。
新一年,走到人群中去,不要惧怕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表达;走到公众场合,抛开桎梏和压力,用力突破重围,释放自己的声音。
新一年,用一抹百威红,开启真我红运。也欢迎在今天走进这场展览,以「啸」和艺术家们一同创作,大声说出你的心声是什么?
未来,此次合作的艺术家作品也将于上海、 成都、长沙等地继续巡展,邀请全民同“啸”。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在新一年大声“啸”出来。
我们虎啸生威,一起红。
推广
展览信息:
无需预约,免费观展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日(10:00 - 21:00)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88号,盈凯文创广场18层UCCA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