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非主流颓废个性签名】现在90后再也没有发量了,开始杀马特。

时间:2023-02-01 21:11:4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来源|城市画报(ID:cityzine)

已经获得许可,请转载并联系原作者

杀马特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但是,哪个90后青春没有杀死马特或非主流?我以为你要永远告诉贝贝要杀马特,没想到今天00后陷入了“中杀超市”。比如突然着火的“田园恶人”。

但是中二岁超市不是当年90后的“萨尔马特”。

照片来源:图虫创意

啊?葬礼家属上热搜了吗?

是超市(源自“smart”的“Smart”,丧葬家族是超市的一个分支)搜索了几次,前面是#我的SMART时代#,# SMART创始人理发谋生#.

看到这个姿势,杀死超市的封印会解除吗?事实上,很多90后网民对这场“大型文艺复兴”并不乐观。原因是已经没有羊了,回去了。

“很多90后因为发扬,退出了超市家族”、“当年的马特谢蒂塔”、“曾经杀死超市的东西开始脱发”。

另外,前几天努力模仿杀马特的人也吐槽说:90后“一点都不像”。眼神中没有孤独。

胖友们,还记得10年前大明湖畔的萨尔马特家族吗?“彩虹长发、烟熏妆、起伏异服、奇怪的金属饰品、纹身、随意混合拼贴”这种行头是当年杀马特的经典风格啊。

那么,一个严重的问题来了:胖友们,你们杀过马特或者非主流吗?首先,不要急着否认三联。到底有没有,证据静静地躺在你QQ相册初高中的照片里。

bstation视频

给我点线索:玉米烫发、斜刘海、超大发夹、黑色眼线、拍照时45高度和传单、颓废气质、QQ非主流网名、QQ火星文签名、QQ空间酷酷背景音乐、美丽悲伤系QQ空间背景。

所以,你,想起了什么。

连你愚昧的偶像都没能躲过杀马特的风啊!

从上到下东方神起,SS501

所以我们有理由嘲笑越南男子团体HKT是“洗衣剪刀三人组”吗?杀死马特的90年后,还有什么资格吐大脑坏掉的东西? (虽然稍晚有诸葛的感觉。)

杀死马特家族的烙印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杀死马特是一个不存在的传说。

不,他们不仅存在,而且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从规模来看,瞄准凶手。(这句话)全盛时期,光是“杀马特教父”罗福兴,就用QQ群管理了至少20万人的杀人超市。

再次,在影响中杀马特是“互联网第一家庭”,掀起的杀马特浪潮。它影响了一代青年的审美取向,其影响力现在也在燃烧。

假设如果杀马特晚出现10年,现在绝对分权粉数不胜数。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杀马特”一直是个贬义词。

然后闹得沸沸扬扬,有人向超市挥舞正义审判的大棒。杀了马特,就不能再悄悄地杀马特了。

2009年,杀马特完成了网络公敌,他们被嘲弄、辱骂、污名化、隔离。“脑损伤”、“傻X”、“无知屌丝”.像这样的标签接连不断。

直到今天,百度“超市市政府各界”丝毫没有掩饰对超市被杀的讽刺。主张与日本视觉界和超市杀戮没有任何关系。——日本视觉界是前卫认真的摇滚文化,是年轻人减压的工具,杀马特是年轻的“盲目模仿”,是“病态”、“幼稚”、“粗俗”、“畸形”、“山寨”文化。

日本视觉界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重视视觉效果的音乐团体,在服装和化妆方面追求前卫、大胆和雌雄同体的视觉效果。

观。

其实,日本和欧美视觉系摇滚文化,很多时候就是杀马特的渊源。

日本摇滚乐队X-Japan

日本摇滚歌手石原贵雅

华丽摇滚教父大卫·鲍伊

啧啧,充分证明网友说的一句话——“

”。

到2011年,反杀马特运动来袭,如出现专门反杀马特的账号、贴吧。

据说,当时有个杀马特在网上PO了张自己染发的照片,后有网友直接打电话给他妈妈,要求人家“管管你儿子”。迫于压力,这个杀马特不得不把留了半年多的头发剪了。

再后来,遭遇全民反杀运动(包括现实中)后,杀马特帝国溃不成军,街上也几乎没有杀马特出没了。

到今天,网络上依然有对他们鞭尸般的嘲讽、贬低。

恋一

为啥做杀马特?因为没钱

杀马特之所以是杀马特,根本原因是因为……没钱。

他们来自底层,多是农村或小镇青年,没钱没资源没地位,大多初中毕业,审美上一点也不“高端”,自然很难“入流”……

假如想做一名潮流个性青年——

没钱买名牌,所以只能买地摊上廉价的奇装异服,加上两元店淘到的首饰;

没钱做头发,所以只能用几块钱的染发剂、发胶做一个彩虹爆炸头;

没钱买名牌手机,所以只能用山寨机,上传渣像素照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回过头再看看杀马特文化,无非是一群底层小青年从工厂下了班,捯饬一下自己,给自己争取回头率,没有坑蒙拐骗,没有强迫旁人,何罪之有?最多,不过是打破了普通人视觉审美的接受程度罢了。

就像一位曾经的杀马特所质问的:廉价的就一定是不美丽的或者不个性的吗?谁说要用金钱衡量美丽和个性就是对的?穷就没有资格追求美和个性吗?

简直是一代底层青年内心的呐喊了。

而作为旁观者的大众忙着站队,跟风嘲笑。却忘了青年的天然属性是喜欢找团体,刷存在感。

正逢反叛能量过剩、无处释放的年纪,还能干什么呢,要么抽烟、烫头、文身,要么上网、恋爱、拉帮结派……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电影《青少年哪吒》

而更是一无所有的杀马特青年,作为城市新移民——干着流水线工人、Tony老师、餐厅服务员、保安、快递员等工作,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城里人,只得选择以“雷人”的杀马特造型示人,并以此作为替代的自尊来源,展示自我身份,寻得归属感、主流认同和社会关注。

“杀马特教父”罗福兴,从3岁起成为留守儿童,在校曾被同学霸凌,到13岁即去了深圳打工。为了获得外界的关注、认同,他借鉴日本摇滚明星石原贵雅的装扮,然后将自己身体当成展示场,自己给自己设计了一款太阳状发型,宣示自我的存在和价值。

他说即便自己被嘲笑,也比被忽视要好。

品味之争

一否定杀马特的意义,二将杀马特看作是奇观、小丑,会对社会造成威胁(出于道德恐慌),是那些嘲讽、辱骂杀马特的人主要在做的事,他们任意培养鄙视链,用尽毒舌功力,到底图个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这不过是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品位之争。

根据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理论,不同阶层当然有不同的文化品位,较上阶层通过维护自己的品位、生活方式,来展现、维持自身的文化资本、阶层地位。他们自认为自己的文化品位是高端的、深刻的、有意义的、正当的,而杀马特文化是低端的、肤浅的、无意义的、不正当的,甚至是丑陋的。

较上阶层给不同于己的文化“盖戳”,将其拒之门外,这样,借文化品位上的区隔,实现了阶层的区隔。

另外,加入猎奇、嘲讽、谩骂杀马特的队伍,还能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品位、知识上的虚幻优越感。

可谁的青春期不渴望寻找组织、寻求认同呢?

正如有人喜欢小清新,有人追求文艺范儿;有人崇拜某个偶像,有人喜欢某种类型的音乐,有人痴迷日韩偶像剧;有人加入某个小团体、小帮派,有人爱街舞或涂鸦;有人迷恋网络游戏、网络直播、耽美小说,也有人衷情于土味视频……

滑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以上和有人喜欢杀马特这件事有本质意义上的不同吗?都是用来抚慰我们被生活压迫的心灵的吧。

但遗憾的是,以上趣味选择,没有哪一个像杀马特文化,因其乡土气息,受到如此强烈和广泛的羞辱、贬低。

“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审美的权利?杀马特从来没有嘲笑过其他群体的审美。”罗福兴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讲。

等青春期一过,进入社会大熔炉,每个人大概都会像《艋舺》里说的——“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2018年年初,罗福兴在深圳一个城中村开了家美发店,平日生意冷清,3个月后,理发店被迫关门。走之前,他在店内墙纸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明明那么努力的想要留在这座城市、这个地方……

电影《艋舺》

不管你是不是杀马特,历经青春残酷物语,回到世俗生活,回到现实早安排就序的位置,似乎才是每个叛逆少年少女的最终归宿。

参考资料

1.“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南风窗》,2013年04期.

图虫创意 x 正版图片联盟 x 壹读/中国新闻周刊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