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爱是两人一张棉被】“夫妻睡在床上”,真的能说“感情越来越好了”吗?

时间:2023-02-02 05:22: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门/特约作家芒莱阳

8月8日,刘若英结婚10周年纪念日,丈夫钟小强在微博上宣布10周年,谢谢大家的包容。

时间真奇妙。被称为“我总会孤独的”的奶茶结婚十年了,我对她的记忆仍然停留在菊花一样淡的“少女钓鱼”中。

忧虑,文雅,清新。刘若英有不上当的气质,她本人也感叹道:“结婚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没想到2010年,42岁的刘若英突然宣布婚事。

她和钟小强刚见面6个月就拿到了结婚证,婚后一直保持在床上睡觉的习惯,夫妻的交往模式非常奇妙。

“我们走进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回家后一个人向左向右,回到各自的卧室。”刘若英自传中描述的婚姻生活状态与我们想象的“亲爱的夫妇”完全不同。

刘若英认为这种“各自过得好”的婚姻不会被理解,没想到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有些人羡慕刘若英们能勇敢地做自己,还有一些人钦佩她敢于挑战“结婚禁忌”。

夫妻睡在床上在婚姻生活中几乎是禁忌。夫妻走到这一步时,往往预示着感情破裂的征兆。但是刘若英这里却成了舒适的生活状态。

这让很多人好奇:在床上睡觉真的能做到“感情越来越好”吗?

01

能不能分床其实和依恋模式有关。分了床,悄悄地向配偶传达了一句话。我不想一直和你在一起。

这包括很多原因。配偶呼唤,避免亲密,失眠,感情破裂,日程不同。

原因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着共同的答案:回避型依恋。

喜欢睡在床上的人大多数是回避型依恋者。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比起囤积,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性格比较高,冷,对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面对面聊天很容易害羞,但可以隔着手机和屏幕说“话不惊人地死”。

刘若英是回避型依恋者。她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由于父母多年缺席不在一起,她不能很好地表达亲密关系。对闺蜜的至爱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她对祖父母有着深深的依恋,但从小到大都不说心事,总是一个人慢慢消化。

美国流浪期间,她一个人做了三件事,明明家境富裕,但再累也没有向家人诉苦。

由于这种性格,刘若英们写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本书。书中有一句话:人的一生都在争取自己的空间,或者适应别人的空间。

争取和适应空间其实是一种回避。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种依恋模式。

安全爱好者可以保持适当的依赖。

焦虑依恋总是过分依赖配偶。

回避型依恋者非常重视距离感。

重视距离不是讨厌亲密,而是独处更好。回避型依恋者大部分都有孤独的童年,很早就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比起亲近别人,他们更擅长自娱自乐。是你。

“孤独是一种精神自由”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回避型依恋者即使结婚生子也向往自己的空间。

刘若英出道后单身多年,几乎没有绯闻。好像总是在人群外穿过海岸生火,不受男欢女的爱情牵制。

结婚10年后,我仍然以孤独为乐,认为“幸福是在亲人的怀里孤独的”。

孤独像人生信条一样渗透到了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让她理性地选择“分相”,不如让她追求自由的天性超越这种与众不同的婚姻生活模式。

02

粉丝们羡慕地憧憬刘若英结婚模式,但真的不能在我身上“分相”。因为我丈夫不会想要的。

事实上

“分床睡”有一个前提:配偶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婚姻是搭伙过日子,夫妻俩对“距离感”的把握应当保持一致:我想要一周独处一天,刚好,配偶也想要在那一天一个人待着,这样的节奏是最融洽的。

一个人的自由成了双倍的自由,相处时间长了,才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可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依恋模式不同,每个人对距离感的把握是不一样的。

安全型依恋者懂得保持距离,能够理解配偶需要时间独处,但一个人待久了会觉得被冷落,埋怨配偶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焦虑型依恋者喜欢亲密,巴不得天天和配偶粘在一起,如果配偶是回避型依恋者,就会感到对方忽冷忽热、难以捉摸、十分痛苦。

因为依恋模式不同,导致夫妻产生隔阂的故事太多了,我身边就有一个:

姐妹睡眠质量不好,丈夫半夜又老是扯被子,有时一晚上被闹醒好几次。为了睡个好觉,她提议分开盖两床被子,但丈夫死活不同意,说“夫妻同床同被子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改”。

夫妻沟通之后,她发现丈夫心底很抵触“分被子”,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妻子是在找借口冷淡自己,光是想想都会有焦虑感。

这种情况,暴露了夫妻俩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姐妹性格内向,喜欢独处,是回避型依恋者;丈夫喜欢呼朋唤友,感情中十分粘人,是焦虑型依恋者。

丈夫不同意分被子,根源是“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这种不适感几乎是从内心深处冒出来的,难以克制和改变。

所以,像刘若英这样“分床睡感情更好”的婚姻很罕见,因为只有回避型依恋者,才会对分床的相处模式感到由衷的舒适,可回避型依恋者只占人群的10%-20%。

钟小江热爱文艺摄影,虽然从事财经行业,但总是游离在人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独处,他甚至把北京的老院子改造成了图书馆。

两人都喜欢独处,才能“各自安好”;夫妻都向往自由,分床才能融洽。如同那句脍炙人口的话:好的感情不是非得睡在一起,而是心里有你,却互为知己。

03

无论安全型、焦虑型还是回避型依恋者,都有想要独处的时候。这时候最大的苦恼是:怎么让配偶配合我们?

首先,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你想要一年365天都很自由,但配偶只想要10天自由,剩下355天,对彼此就成了煎熬。

自顾自追求独处,对婚姻百害无益。这之前,我们要让配偶感到:虽然我渴望一个人待着,但我也不想切断和你的链接,我依然爱你。

渴望独处时,不妨与配偶说清楚:我最近心情不好、状态很差,独处可以让我更开心,这是我调整自己的方式,但我不希望这让你不舒服。

然后,学会换位思考。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分床睡,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什么是“渴望自由”,如果配偶提出疑问、闹小情绪,我们也要全盘接纳,用行动证明“我一如既往在乎你”。

刘若英在“分床”之前,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和丈夫探讨如何平衡自处和相处,达成一致之后才开始分床的生活。

她写道:“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吸引却又各自独立”。

除了沟通和换位思考,我们也要成长起来,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适应不一样的依恋模式。

人有成长属性,选择了某个人做配偶,同时也选择了他的相处模式,尽管过程会感到不适,但最终我们会融会贯通,拥抱这种“不一样”。

对喜欢独处的人来说,孤独是一种状态,但人生有很多种状态。

所谓成熟,就是能享受孤独,也能享受人群;可以从独处中吸取养分,也可以从相处中吸收能量。

一个成熟、笃定和平衡的人,总是能够探索未知的。夫妻相处方式没有对错,只要双方都觉得舒适自在,我们就能够从对方身上,邂逅最融洽的幸福。

我是潘幸知,你的贴身情感咨询师。如果你需要专业帮助,私信我,幸知帮你渡过情感危机。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