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书法

时间:2022-12-04 18:34:1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很多人在观看影片《倩女幽魂》时,都会注意到这样一首诗: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是宁采臣、聂小倩的定情诗,其中“只羡鸳鸯不羡仙”广为流传,乃至成为香港武侠电影挥之不去的一道“梗”。

“只羡鸳鸯不羡仙”只是一句俗语,其最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意思是说,如果能和她结成美好姻缘,像一对和谐的比目鱼,谁还害怕死亡,只愿做一对鸳鸯而不羡慕神仙。

卢照邻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我们知道,初唐有四位才子名满天下,是为“初唐四杰”。这卢照邻就与王勃、杨炯、骆宾王等三人齐名。

卢照邻少年英才,以文扬名,仕途还未真正开始便已经结束。因此,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比较少,在新旧唐书中也只是寥寥数语。如《旧唐书·卢照邻传》载: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也。年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后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后疾转笃,徙居阳翟之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悲》等诵。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照邻既沉痼挛废,不堪其苦,尝与亲属执别,遂自投颍水而死,时年四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照邻的人生轨迹。一是出身幽州望族,幼时读书,学从曹宪、王义方,少有盛名。二是在邓王李元裕府上做了典签,即处理文书的小吏,很得器重,被称为邓王府上的司马相如。三是邓王李元裕英年早逝,卢照邻入蜀做了小吏(益州新都尉)。四是卢照邻辞官后感染风疾,隐居山林,因服用丹药中毒,痛苦不堪,最后投河自尽。

卢照邻的一生短暂而又平平无奇,而独以文章留名,这也符合“初唐四杰”的共性特点: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

人们常说天妒英才。英才非比要短命,定是赶上了不期而遇的“凶险”。对于卢照邻来说,凶险正是来自于成名佳作《长安古意》。

蜀地辞官后,卢照邻有感于长安盛景和自己的怀才不遇,挥笔下了七言古诗《长安古意》。《长安古意》铺陈直叙,描写了长安社会生活,流露出向往之情,同时作者反观自身,不禁牢骚不平。

作为文人,尤其是有才气的文人,写文做诗从来不是单单抒发情感,时不时还要讽刺以下现实。卢照邻也是如此。在诗中,卢照邻还大写特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其中“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引起了武则天的侄儿梁王殿下武三思的注意。梁家,东汉外戚梁冀家,梁冀为汉顺帝梁皇后兄,素有豪华奢靡的恶名。武三思认为,卢照邻在借古讽今,便将他下狱。出狱后,卢照邻便染上了风疾。

风疾也就是风痹,严重时会引发半身不遂。卢照邻先是一条腿废掉,后又瘫痪了一条腿。卢照邻隐居山中,生活拮据,孤独无靠,只得服用劣质丹砂来祛除风气,但这也透支了他的身体。后来,他遇到了药王孙思邈,并拜其为师。此时,卢照邻已是“花实憔悴,似不任乎岁寒;枝叶零丁,才有意乎朝暮。”在孙思邈的调理下,卢照邻病情有了好转,但未根治。药王离开后,卢照邻则隐居少室山之东龙门山、阳翟具茨山,他一边强忍着病痛,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在武则天登基,骆宾王失踪后,卢照邻心地洞明、勘破生死,最终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一生辗转波折,而独以文章留世。通过这些名篇,我们感受到卢照邻的痛苦与孤独,“愿作鸳鸯不羡仙”终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透过卢照邻,我们可以感受大唐盛世下的一丝苍凉,这种苍凉注定穿越时空,让古今共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