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嘎蒙】《加蒙卡福克》揭示了苗族家庭的幸福生活。

时间:2023-03-08 21:15:1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隔着火看到露珠晃动,苗子们跳舞,我们约定心要相依。”伴随着悠扬的芦笙曲调,永平县龙街镇安路村阴阳山民族文化广场上,安集村业余文艺表演队队长陶香带领着穿着苗族服装的10多名村民绕了一圈,兴高采烈地跳着苗族歌舞人加蒙卡包,粗犷豪放的动作随着老成的节拍和歌声的哭泣越来越开心。

1800多年历史的“苗族演奏歌曲”

安吉村是位于苗族、异族为主、偏远高山山区的少数民族村,被称为“大理州苗族歌舞之乡”,苗族歌舞“Gamon Kapound”由此诞生。

“Gamon Kapound”是苗族语音翻译,意思是“苗族演奏歌曲”,也被称为“葛天舞”,有1800多年的历史。

“Gamon Kapound”是安智苗族群众从长期生产、生活中提取的传统苗族歌舞文化的精华,是“初代”、“索尔球”、“结”、“疙瘩”、“金鸡镇尾巴”等反映当地苗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独特舞蹈动作组合,汇集了歌曲和舞蹈,每逢节日苗族群众都会唱歌跳舞庆祝。

2013年11月,“GAMON KAPOD”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可以说,“安吉的男女老少几乎都跳‘加蒙卡福’”。陶香说。

连续13年不断深入挖掘

永平县党委政府和民族宗教、文旅等相关部门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2001年,龙街镇文化站去安吉村组建了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从小热爱歌舞的陶香自愿加入文艺演出队,利用业余时间和队员练习舞蹈。“我们从小学习苗族舞蹈,但从‘加蒙卡口袋’跳下来,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陶香说。

2002年,“加蒙卡兜”在永平县第一届缅甸裔花卉节开幕式上正式亮相。2008年,永平县举行了新农村文艺汇演,从县文化馆到龙街镇指导演出,歌舞《加蒙卡兜》给州级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永平县文化馆聘请省州级专家考察和发掘安吉苗族歌舞,精心制作安吉苗族原生态歌舞《加蒙卡口袋》,培训安吉苗族歌唱队选手和文化馆专业演员后,成立了《加蒙卡口袋》专业表演队。

连续13年,通过不断的深度挖掘、加工、再创作,《GAMON KAPOD》从最初苗族群众自发的文化娱乐活动升华为具有视听冲击力的舞台节目。2009年11月,“Gamon Kapound”参加云南省第一届“大家都是音乐”大众文化广场舞蹈比赛大理地区团聚,获得银奖。2011年4月,参加大理州民族民间文艺大会,获得金奖。2011年参加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比赛,获得银奖。2013年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群像奖”,成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星。

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

为了提高“加蒙卡口袋”普及率,推进“加蒙卡口袋”的传承和发展。2018年永平县投资建设占地约4000平方米,通过集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培训、展示、学习宣传为一体的“阴阳山民族文化广场”,以苗族“加蒙卡福”文化传承为平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融合。

永平县文化部继续加强对苗族传统歌舞骨架的培养力度,对有歌舞绝技的田悦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劳动报酬。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苗族传统歌舞专升本档案,对现有苗族传统歌舞进行了结构保护和发掘,以声音资料、影像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舞蹈谱资料等形式进行了有效保护。

异族村民张永志是被“Gamon Kabook”吸引的一员。张永志看了2018年文艺演出队演出的《Gamon Kapound》,被他们欢快的舞蹈深深吸引,立刻找到了陶香香,说:“我想加入文艺演出队。”看到其他民族也喜欢自己民族的舞蹈,陶香愉快地答应了。

像张永志一样,很多人被“Gamon Kapound”吸引加入演出队。沿着这条路“跳”,各民族群众的心也越“跳”越近。

芦苇嘹亮,木鼓震天。今天,村里各民族群众都习惯在茶余饭后到安吉阴山苗族文化广场练习传统舞蹈“加蒙卡福”。“我们安吉的‘加蒙卡口袋’是永平的名片。特别是最近几年,不担心吃穿,还建了文化活动场,我们偏僻墓地里的乡下人也可以跳舞、吹笛子、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陶香骄傲地说。(民族时报前媒体记者陈慧君)

请列出转载来源《民族时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