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为什么如此敬爱周总理?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八个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总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那为国操劳的枯槁憔悴的身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群众就禁不住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
中国那么大,事情本来就纷繁复杂,再加上在那个特殊年代,无数不可言喻的怪事乱相,更让周总理殚思竭虑,从早到晚都很难得到片刻休息,就是在他吃饭、睡觉、方便的时候,也有成堆的重要文件等着让他看,全国人民都知道,周总理就是被活活累死的!
周总理晚年时,重病缠身,仍然有非常多的事等着他去处理,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当时流行的方式,给他写了一张“大字报”,“批评”他太不注意身体,强烈要求他一定要多休息。
这张“大字报”送给邓颖超后,邓颖超叹了口气,然后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同意。
工作人员为了增加“大字报”的分量,又去找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李富春等人,大家也都在上面签了字,表示支持。
最后,工作人员把这张“大字报”送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看后,轻轻笑了一下,然后在上面写了八个字:“诚恳接受,要看实践。”
但是,当时的情况根本容不得周总理多休息,写完这八个字后,周总理又去继续忙工作了,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那么,周总理究竟操劳到什么地步?他为了最大限度地多做些实事,又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他的秘书的视角,来管中窥豹略做一下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而且饱经战乱,百废待兴,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设立了“总理办公室”,给周总理配备了17个秘书,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每人都需要分管多种工作,还是忙得手忙脚乱。
后来国家精简政务,其实这本来是针对下面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的现象,不是针对总理办公室的,但是周总理一向以身作则,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一再精简总理办公室,秘书一度只剩下六七个人。
到了1965年,周总理更是把总理办公室直接从国务院建制中撤销了,改设总理值班室,值班室的秘书只剩下两三个人,要分管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教、卫生等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可想而知有多忙!
每天全国各地送来的急电、文件都堆成山,秘书们首先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文件归类排序,分出轻重缓急,然后分别送给总理。
秘书们只是整理各自分管的部分文件,就感觉累得吃不消,但是,所有的文件都需要周总理一一过目、审阅、思考、批示,这是何等庞大的工作量啊!
因此,周总理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白天大部分时间他需要出席会议,会见各部门领导,还要到地方视察、会见外宾,一般是没有时间审阅文件的,只能在大家都下班后,甚至上床休息的时候,周总理才有时间审阅文件,每天都要忙到午夜。
秘书心疼总理,就尽可能把一些不那么紧迫的文件,自己用简单的文字陈述清楚,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以便总理能快速了解文件的核心内容,秘书的建议也能给总理一些参考,有助于减轻总理一些压力。
但是,对于那些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文件,秘书就不能插手了,尤其是那些注明“总理亲启”的文件,他们更是看都不能看,必须立刻想办法给总理送去,哪怕总理正在接待外宾,或是正在吃饭,甚至总理已经睡下了,秘书也必须悄悄放在总理身边,以便他随时审阅。
周总理甚至把卫生间都当成了办公室,秘书需要在前一天晚上就把一些最紧急的文件,放在卫生间的架子上,周总理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卫生间,一边方便,一边审阅这些文件,因此,秘书都把总理的卫生间称作“一办”。
周总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工作松懈怠慢,他看电报时,首先要看电报纸上刻印的时间,什么时间收到的,什么时间送达的,自己什么时间看到的,他都会严格检查有没有哪个环节出现了积压的情况。
因此,当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总理的秘书骑着自行车飞奔的情景,大家一看就知道,肯定又有重要的事要让周总理牵肠挂肚了。
秘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传达总理的批示和指示,周总理看过文件后,经常要立刻着手审议,有疑问的立刻调查征询,需要向毛主席请示的也立刻上达,然后迅速做出批示。
同时,秘书也要立即把批示意见传达给各部部长,部长们往往当天晚上送去的文件,第二天一大早就会收到回复,无不对周总理这种高效的工作佩服有加,并努力向总理学习。
可是,这是想学就能学会的吗?没有周总理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没有他放弃一切娱乐活动、长期高效工作的历练,光靠学是学不会的!
周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应该不怕死,如果打起仗来,要死就死在战场上,同敌人拼到底,中弹身亡,就是死得其所。如果没有战争,就要努力工作,拼命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周总理的座右铭,他的一生,就是这样过来的。
(参考资料:《多棱镜下的周恩来》《榜样:周恩来的故事》《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