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qq签名大全2013最新版的】冰雪伴随着70年

时间:2023-03-16 02:50:4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贾英写了文老照片电子整理李经纬李建川。

编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之际,编辑部整理了本报记者拍摄的冰雪运动相关照片。其中包含了20世纪50 ~ 60年代的黑白影像和21世纪以来我国冰雪健儿奋力战斗的样子,以及普通人更加热情的冰雪心。这些照片中几代年轻人的隔层“对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70年来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变化。

——————————

作为南方人,记者无法想象在严寒中滑冰或滑雪是什么样的体验。直到几年前的采访机会,记者才知道了60 ~ 70岁的东北冰球“老炮”。

1959年1月,北京,北海公园,两名青年准备去滑冰。张昌/照片

1956年1月,吉林长春,在第三届全国冰上比赛女子花样滑冰比赛中,一名女选手微笑着跳跃。贾华民/照片

那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紧邻大兴安岭的扎兰屯市,湖泊结冰形成的天然冰场上。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气温降到零下30 ~ 40度,一群老爷爷踩着冰刀轻轻滑过闪闪发光的冰上身,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撞击声,互相争吵,打着胡言乱语的小冰球,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谁说东北人冬天只有‘猫冬’呢?”额头上满是汗,但眉毛、胡子上结满霜的爷爷在结束了痛快的冰球比赛后大声说。

今天,记者翻阅《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拍摄的冰雪主题的老照片时,想起了几年前在扎兰屯见到的这些宝剑不老的冰球少年。如果算上时间,50年代和60年代是他们的童年,任何伴随着冰雪的冬日都一定是他们共同的回忆。也许《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当年访问东北许多冰场、雪地拍摄年轻人冬季体育日常时也擦肩而过。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前主任赵永康说,中国冰雪运动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滑冰滑雪的快速发展。

1958年全国学生滑雪比赛中,在成人男子队40公里接力赛中,吉林市4名代表队以3小时2 1分2秒1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贾华民/照片

20世纪50年代,几名速滑运动员在溜冰场练习。中青报劳资镇

1962年12月,哈尔滨一所小学冰上体育课,两个六年级的小男孩拿着溜冰鞋走在松花江边上。刘正本/照片

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橡胶厂的青年工人去南疆冰场滑冰。中青报劳资镇

根据《中国体育报》于2017年出版的《新中国初期的冰上运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冬季体育项目受到重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于1951年1月发布了《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工作计划纲要》,要求大纲。同年11月,团中央下发了《关于青年团组织参加1951年冬季体育工作的指示》,指示冬季体育以冰上运动为主。在全国体总团中央的呼吁下,东北和华北不少省市和地区的各级冰上运动会逐渐开始举行。”

1953年2月,第一届全国冰上比赛在哈尔滨举行,拉开了全国冬季项目比赛的序幕。此后,第二届至第四届全国冰上比赛于1955年举行

、1956年、1957年先后在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举行。随着我国北方十几个省(区、市)逐渐广泛开展起各类冰上、雪上运动,火热的群众性冰雪活动也成为中国北方的冬季一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这些冰雪运动照片正是建国初期大众滑冰、滑雪运动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这里,还有一个很让人惊叹的细节——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尽管物质条件极其有限,广大人民群众对冰上之美(花样滑冰)和速度激情(冰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的追求却未有丝毫降低。这些照片上的主人公,或身姿优雅,或全力冲锋,沉浸于只在冬天才能享有的这份冰雪愉悦。

1958年2月,在吉林市体委主办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一批10-12岁的少先队员正在练习滑雪。 贾化民/摄

1956年1月,吉林长春,第三届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各地代表队运动员入场,冰场边挤满了观众。 贾化民/摄

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几名年轻学生正在交流滑冰经验。 中青报老照片

1957年12月,北京,几名年轻人手拉手走上冰场。 贾化民/摄

1980年1月1日,北京,北海公园的冰场重新开放,体育爱好者们勇跃地参加冰上运动。 王厚林/摄

再往后翻阅照片,时间来到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遍整个神州大地,亿万国人正以崭新姿态努力创造美好新生活。那时,中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奏响了时代强音,并引发全体国人的共鸣。除了已经成为中国人永久骄傲的女排五连冠辉煌之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冰雪运动也曾是谱写那段时代强音的一个音符。

作为1981年中国男子冰球队队员之一的姚乃峰,曾向记者回忆过1981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C组比赛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盛况——中国男子冰球队以“堵枪眼”的顽强精神接连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最终以6胜1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二,晋级到世锦赛B组。中国男子冰球运动队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在赛场上不断创造佳绩的喜讯,在当时迅速引起国人关注,可容纳1.8万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场场比赛爆满,甚至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可以说,是中国男子冰球队的英勇表现,第一次将体育精神与国民精神紧紧连接在一起,为之后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引发的举国关注、全民追捧进行了预热。

1995年1月,在吉林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冬运会期间,叶乔波给当地体育学校的学生签名。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叶乔波获得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04年12月19日,北京首都体育馆,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表演赛上,一名花滑运动员正在表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15年11月8日,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的闭幕答谢表演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各国运动员手拉手走向舞台。 刘占坤/摄

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落中国奥运会第一金之后,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重要使命。不过,中国运动健儿在夏季奥运会上完成历史性突破之后,在冬季奥运会上改写历史的一刻却迟迟未能到来,冰雪健儿们为此憋着一股劲。中国速度滑冰名将叶乔波“挂着冰刀去、坐着轮椅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2004年1月3日,吉林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春冰雪节瓦萨国际越野滑雪比赛赛道旁,年轻的滑雪爱好者给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助威。该比赛除了邀请国内外的专业运动员参加外,还邀请市民参与体验越野滑雪的乐趣,让人与自然互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2013年2月24日,北京什刹海,一名冬泳爱好者跳入水中。 贺延光/摄

2016年1月9日,北京二环边的护城河上,冰球爱好者们正在进行对抗比赛,一对情侣在旁边观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夺得两枚银牌,为中国冰雪首次夺得冬奥会奖牌的叶乔波,因未能实现冬奥金牌梦,拖着伤腿继续参加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最终拼下一枚铜牌。但腿伤之严重已经到了令她无法站立的程度,比赛结束之后,叶乔波在国外紧急接受了手术,最后只能坐着轮椅回国,场面令人动容。在那个“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祖国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行着忘我奋斗。

2017年8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雪上项目的运动员在这里进行夏季训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14年11月22日,河北省崇礼县(现为崇礼区)云顶滑雪场,滑雪爱好者拉起申冬奥的大旗,拍摄宣传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拍下的冰雪主题照片已经全部是彩色,炫丽的颜色展现着冰雪运动的多姿多彩。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首次夺得冬奥会金牌,终于了却几代中国冰雪人的心愿。2015年之后,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在中国以从未有过的广度、深度受到亿万国人的热捧。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已经近在眼前,当“三亿人参与冰雪”从口号变为现实,自北至南、从东到西,中国人的冬天必定会越来越“火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