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生我何用】新时代新市民

时间:2023-03-16 19:02: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成为一名冬奥火炬手

■ 栾玉帅 北京 京东物流快递员

我来自吉林省集安市农村,2015年进入京东物流成为一名快递员,负责中关村地区的快递配送工作。这里科研院所林立、互联网企业扎堆,大家对物流时效要求很高。初来北京的我有点儿懵,从早上忙活到深夜也送不了几个件。

为了能在大城市立住脚,我一边送件一边熟悉着负责区域的大街小巷,一条路一条路地走,一栋楼一栋楼地爬,一个件一个件地送。50件、100件、150件……慢慢地,我对业务越来越熟练,每天的配送单量快速攀升。周边的京东小哥每天配送量为140单左右,我能送到170多单,各种购物节期间四五百单也不在话下。

随着配送量的节节攀升,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每个月能拿到1万多元。虽然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我的收入并不高,但在我老家,这样的收入已经算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了。

之前我的想法同老一辈的打工人想法一样,就是想多攒点本钱,再回老家经营个小生意,娶媳妇生孩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直到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知道了生活还有更多的可能,对未来也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从此,我打定主意一定要留下来,在北京生根发芽。

2017年,京东物流作为北京马拉松的赛事赞助商,也给我们基层员工争取到了一批参赛名额。领导看我平时送快件跑得挺快,身体素质也比较好,就鼓励我报名尝试一下。初次参赛,我轻松跑完全程,此后一发不可收,每天坚持跑步一二十公里。去年的北京半程马拉松上,我跑出了“非职业选手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近几年国内多项长跑赛事中,我多次获得好成绩,被网友称为“跑得最快的快递小哥”。

一路奔跑,追逐梦想。北京这座城市带给我越来越多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今年2月2日至4日,冬奥会火炬接力活动举行,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火炬手。这不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给予我一生的荣誉和骄傲,更代表着我们京东物流甚至是全国快递小哥的形象。

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融入城市。梦想,也许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我想,只要努力奔跑,就一定会离梦想更近!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主城区买了自己的房

■ 尹春建 河北邯郸 公司老板

早上5点半起床,读一个小时书;白天和妻子一起去公司上班;晚上除了必要的业务洽谈处理外,继续学习充电——如今的我过上了有规律的市民生活。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到成为城市白领,我和妻子整整奋斗了19年。

1981年,我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家里穷,且当时乡村的教育条件不太好,我仅仅念完初中就去打工了。

2003年,我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了白手起家打拼。所谓“打拼”,就是把老家种的西瓜拉到邯郸市主城区繁华商贸地段来卖,卖完一车再拉一车。

在城市打拼,最直接面对的就是住房问题。

那段日子,每天凌晨4点,我和妻子就把西瓜摊摆上了街头,晚上回村里住。有时为了多卖些西瓜,我们从凌晨4点一直守到晚上12点,直到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了。宾馆自然是不舍得住,就拿摆摊用的一张钢丝床临时睡一会儿。住房,对我来说,就是马路边那窄窄的钢丝床。

2005年,我投奔在邯郸某钢企工作的表哥学着做销售。为了融入城市,我边打工边学习,练普通话、学销售技巧,很快打开了局面,每个月能拿到700元工资。

而后10年间,我几乎每年都搬家,从城中村到住宅楼,有的是面临拆迁,有的是房东卖了房……没办法,都得给人家腾地方。住房,对我来说,就是一间漂泊的小窝。

随着年龄增大,有了小孩,孩子要上学、老人要赡养,我不得不勒紧了腰带拼命加油干。2010年,我攒下几万元,又从岳父家里借了7万元,拉了几个朋友一起入股,开始创业筹建自己的公司。

创业艰难,一切从头开始。好在这几年踏实肯干,积累了点人脉,而且邯郸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在办营业执照、办理相关手续、申请银行贷款等方面,得到不少帮助,公司经营目前正常。如今户籍虽在老家,但生活在城市也不受影响,农民融入城市不再是梦想。

终于,2017年,我在邯郸主城区买了自己的房子,整整144平方米。我终于能把老婆孩子和父母都接来城里一起生活。通过奋斗,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也有了我这一盏。

本报记者 张腾扬整理

“共享奶奶”为居民解忧

■ 诸泽云 四川成都“共享奶奶”公益活动支柱成员

原本是为陪伴在成都工作的女儿,我和老伴才选择从老家迁居过来。没想到我不仅很顺利地融入了成都的生活,还开启了“共享奶奶”公益事业,去年我还被评为“感动成都十佳市民”。

来成都之前,我一直在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大企业工作,什么科室都干过,也算忙了一辈子。2005年退休后,女儿在成都工作定居,我和老伴就寻思过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才算幸福。后来断断续续地两边居住,直到近几年才真正安心定居成都。这来之不易的真正的融入,首先得感谢社区,社区为我们这些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平台,有唱歌、跳舞、手工、营养餐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果自家没事,一周都可以去参加社区活动。我热爱唱歌、跳舞,常常有武侯区社区学院的老师来教授音乐课,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姐妹,大家后来成为“共享奶奶”团的支柱成员。

有一天,我们在小区休憩闲坐,正当放学时间,就发现很多小孩放学后无人照管,自行在小区里玩乐。我就琢磨可不可以帮忙带带这些孩子。把这个情况跟社区书记李含荣反映后,他经过调查社区双职工家庭,发现小孩放学后无人看管的比例高达40%。李书记百分百支持我们的想法。

在社区主导下,吉福社区“共享奶奶”团成立了,同时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辟“红色小屋”用作陪伴空间,哪个家庭有需要就在社区报名,30多个自愿报名的“共享奶奶”谁有空谁就进行公益照看和陪护。

自己的孙女长大了,老伴一个人就可以应付,我则把大部分时间分享给了社区的孩子们。大手牵小手,也是各找乐趣,作业辅导不了的时候,我就回家请教老伴,第二天再给孩子们解答。我感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每天非常充实。照料过的孩子看到我们,都会甜甜地叫几声“奶奶!奶奶!”我们心里也像蜜一样甜。连我的外孙女都说,“我的姥姥是‘共享’的,是大家的姥姥。”老有所用,感觉比打麻将益处还多。我想,在一个地方生活,大概总是参与感越强,归属感也越强吧。

朱小路整理

开了一家咖啡店

■ 左亚运 江西九江 咖啡店创始人

2013年,我从安徽的一所医药护理学院大专毕业,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毕业后一路走到现在,会辗转几个城市。

刚毕业,我去了老家的乡镇医院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工资不高,也很难有晋升的空间。在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后,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了。为了能为家里承担更多,我最终决定走出家乡去闯荡。

几经周折,我来到上海,做过咖啡机销售,当过课程顾问,一个月去了十几个城市跑业务,住在800元一个月由厨房改造的房间里。虽然是在上海工作,却没有多少时间静静地看看这个城市。那段经历真的很苦,“这么大的城市,我真的属于这里吗?”这样的想法不止一次在我的脑海浮现。恰巧有个朋友引荐我到九江工作,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再后来就有了和朋友们一起创业的故事。

因为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咖啡机,正好朋友在九江有一个店要转让,我就想着把店盘下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开一家咖啡店。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创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做不好以后是离开九江回老家?还是回上海?还是去哪里?我也不知道。想归想,从开店到现在半年多,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今年春节也成为第一个没和父母一起过的春节。

幸运的是我在九江有一群很好的朋友,画我的肖像做海报、帮我设计logo、帮我想店名。那段时间我收到了很多快递,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是哪个朋友买的,里面有他们觉得好看的内饰、有他们觉得好吃的甜点、有他们觉得好看的杯子杯套……这个店与其说是我的,不如说是大家的。

咖啡店开业后,起初一天一个客人都没有,后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营销,现在已慢慢步入正轨。我总想,用心的付出总会有收获。现在的我比在老家时多了一份充实,比在上海时多了一份安心,收入状况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尝过才知道。对我来说,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用心去做好,苦也值得。作为外地人,眼下我正在申请政府的公租房。我想留在九江,想开更多的店,用一句话说,“干”就对了。

朱 磊 谢婉茹整理

不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

■ 袁娟娟 新疆克拉玛依 餐饮店店长

2009年,我和丈夫从甘肃农村来克拉玛依打工。经过这些年的打拼,丈夫从打杂的小工成为一名厨师,工资过万元。我从普通的餐厅服务员,成为一家餐饮店的店长。现在,我和丈夫每月工资加起来超过2.6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11年,儿子出生,1岁多时,我们把他送回老家后又继续返回克拉玛依打工。相隔千里的每个日夜,我俩特别想念孩子,后来又把儿子接到了身边。

好在作为新市民,我们不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因为在克拉玛依,新市民的孩子能和本地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环境,没有差别。这是我们愿意留在这里继续奋斗的一个重要原因。

“妈妈你看,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校服,好多啊。”儿子上一年级没几天,就扛着一大袋校服回来了。我打开一看,冲锋衣、羽绒裤、运动服、衬衣、短裤,一共十多件,完全可以满足四季穿着需求。而这么多校服,我们只交了200多元,其余70%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克拉玛依,孩子上学几乎不花钱,从幼儿园至普通高中都实施了免费教育。孩子们每学期只需要交几十元的教辅用费,学费和学杂费都是全免的。每个月,孩子还享受一箱免费的学生奶。

去年,实施“双减”政策后,孩子每天放学后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托管,每天2个小时,一学期才收400元的托管费。托管的2小时里,孩子不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还可以自由选择阅读、书法、篮球、羽毛球、锡纸画、素描等几十门兴趣课。我儿子很喜欢这些兴趣课,每学期选的都不一样。

2021年,我们在克拉玛依买了房子,进一步融入了这座城市。现在,我和丈夫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实现他的人生梦想。

郭雪梅整理

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 周欣玥 青海西宁 公司会计

2020年我大学毕业以后,离开陕西西安家乡,乘着西行的列车,独自一人来到西宁,成为中国联通公司青海省分公司的一名会计。高原反应带来的失眠、还有对家的思念,很快被忙碌的工作稀释。说实话,从金融专业到会计职业,跨度还是不小的。但简单雅致的宿舍、口味多样的食堂,还有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很快就进入角色。当然,工作上还有非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干得越来越好。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西宁,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有温度。现在,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在西宁落户都很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政策也越来越好,免除了许多人的后顾之忧。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去年10月,西宁市和海东市陆续发生多起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主动申请成为社区防控志愿者。第一次做防疫志愿工作,第一次穿全副武装的防护服,第一次不断机械、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太多的“第一次”锻炼了我的意志,也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在核酸检测点、在防疫宣传点、在小区信息采集点、在通信抢修现场、在应急网络保障现场……到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能够尽份力,真的很自豪。

平常下班时间,除了上一些会计专业的网课外,我还报了自己喜欢的小语种课程和健身课程,不仅能学到很多东西,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高原的好季节就快到了,自己来西宁也快3年了。未来,我希望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在更多的岗位上锻炼成长。只要努力,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贾丰丰整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