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 正文
“罗密欧与祝英台“罗密欧与祝英台话剧剧本?

时间:2022-12-01 作者:佚名

莎士比亚说:“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爱情”一直是古往今来无数作者最喜欢歌颂的主题之一!因此围绕爱这个主题也产生了数不尽的凄美故事,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这两个爱情故事都是以悲剧结尾: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在坟里化作了两只蝴蝶,因此有了后世那首宛转悠扬的名曲《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凄美决绝的结局,让这部剧成为了莎翁舞台剧中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细研究之下,同样是爱情悲剧我们却能在其中看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一个隐忍,一个奔放;一个顾虑重重,一个无所顾忌,这两种有着天壤之别的行为模式背后,隐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

“隐忍犹豫”与“热情直接”

《梁祝》中,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爱上了同学梁山伯,毕业时她约梁山伯:“二个月内, 可来见访。”并准备等他来时表露身份,让他向自己的兄长提亲,但因家庭自卑的梁山伯,半年都没来赴约!

在他终于鼓起勇气过来时,英台早已许给他人,“自恨来迟, 懊悔不迭”的梁山伯选择了隐忍,最后“相思之病,奄奄不起, 至岁底身亡”......

古人受儒家思想的制约,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压抑和犹豫。

《梁山伯与祝英台》

比如说让所有人都感到痛心的“宝黛之恋”,黛玉弥留之际正是宝玉拜堂之时;在《白蛇传》中即使是白素贞如何对许仙全心付出,当法海出现时许仙还是忍不住动摇,与法海一起出家,这才有了后面白素贞一怒之下的“水漫金山”;在“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不顾杜十娘对他的真心,把她卖给富商孙富,真心错付的杜十娘绝望之下选择了玉石俱焚......

我们虽然一直都在歌颂爱情,但从这些大多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潜意识里我们是不相信爱情的!

传统中所说的“爱情”大多是指“婚姻”,有句话说“两个人的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就注定了我们讲的“爱情”不会独立存在,这之中夹杂了太多的经济、利益、地位等等复杂的因素,所以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就多了许多的犹豫和柔弱之感......

《红楼梦》

而在西方社会中,爱情来的更为直接和热烈: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凯普莱特家的宴会上一见钟情,夜晚罗密欧便翻墙跳进朱丽叶家,冒着被她家人发现的危险在窗前互诉衷肠。确认对方的心意后便直接找到神父为他们主持婚礼。在被卷入家族纷争后,他们毅然选择了以死来化解家族间的世仇!

这种决绝和勇气在其他的故事中也很常见,比如说《茶花女》中,阿尔芒为了玛格丽特放弃了父亲为他安排好的大好前程;《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变卖了所有家产;《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中,安东尼为了爱情毅然决然的舍弃了江山!

虽然他们的许多爱情故事也是以悲剧结束,但他们追求爱情的坚决和不屈一直燃烧着。即使是最后没能在一起,他们对爱情也是坚信不疑并勇敢争取的,所以在西方的童话中才有了那个一成不变的结尾: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茶花女》

“才子佳人”与“英雄美人”

在中西方的爱情观中,除了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女性中意的“白马王子”类型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中,“佳人”往往喜欢的是“才子”。无论是《梁祝》中的梁山伯,还是《西厢记》中的张生,又或者是《聊斋志异》中的各色有艳遇的男主,无一例外都是“书生才子”的身份。

而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加上“文官”主政现象的存在,使“读书人”在一般人眼里都高人一等,抛开文人心思细腻更懂柔情这一点之外,选择一个读书人至少是投资了一只潜力股,这种观念依然影响着现在的我们,大多数女性对文质彬彬、有才华的男性有着天然好感。

东西方审美差别

而西方主流审美中,“美人”喜欢的差不多都是“英雄”。比如说特洛伊战争的开端是为了赢得美人的青睐、北欧神话中女武神布伦希尔德爱着的是“屠龙英雄”齐格鲁德。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极重的审美在电影中体显的更为突出:比如说《勇敢的心》,还有一系列的超级英雄系列,无一例外都是这种类型,即使是相对于偏俊秀型的罗密欧,都是会提着剑为朋友报仇的主儿!

这里要顺带说一下西方的“决斗”传统。决斗刚开始只是为了解决司法上的问题,最早出现在德国的《勃垦第法》。因为当时的司法程序还很简单,当法官无法判定到底谁对谁错时,双方就会被告知下次开庭“带着你的剑来......”

后来发展到民众私下也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盛极一时。《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就是因为与朱丽叶的表哥决斗致其死亡,这才发展出后面的剧情。所以当时整个西方民风偏彪悍,这也就造成了女性对武力强大者天生的崇拜。

不同行为模式后的社会文化

以上中西方对待爱情,无论态度的不同还是审美的不同,都来源于背后所处社会文化的不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使人们的爱情观也烙上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由恋爱、私定终身都是“不合体统”的,甚至会被惩罚。

只有门当户对、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才是被人们接受的婚姻常态。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开始兴起,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样违背人性的政策,从一而终、贞节牌坊这样的东西被立为标杆,整个社会都在压抑个性,更别提一直就不被考虑在内的“爱情”!

在这种“高压”下,爱情这种“非常态”的东西根本没有生长的土壤,即使是反抗也是带着文化烙印的反抗,瞻前顾后,反抗得了家庭也反抗不过封建制度!

所以即使是像“牛郎织女”这类看似圆满的爱情故事中,他们最后也只能屈从于王母娘娘,每年才能见一面。

《牛郎织女》

《汤阴县志》中记载着岳飞第二任妻子李娃,不仅帮岳飞照顾内院,还能协助他管理军事:

“部下军事有谋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于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

夫妻感情非常深厚,但就是这么德才兼备的女子,被后人称道的却是她对婆婆的“孝道”:

李娃在遗言中说道:“死后葬庐山,陪伴岳母姚太夫人”......

为此,宋孝宗还专门赐了她“楚国夫人”的名号。一个女人最在意的,不是与自己的丈夫在一起,而是时刻谨记孝敬公婆来彰显自己的“孝道”。

我们无意评判她的选择,只是感慨儒家文化影响之深!即使是现在,这样本末倒置的家庭关系,在中国家庭中比比皆是。

《精忠岳飞》李娃剧照

而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了封建思想的禁锢,但相对来说他们的历史比较短,所受影响并没有中国般根深蒂固,加之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倡导的是男女平等、爱情至上!新思想顺应形势迅速被人们接受,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更为开放和热情的爱情观。

与中国传统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形式相比,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使女性的人格也更为独立和完整,这样的前提也孕育了更多敢爱敢恨,更为纯粹的爱情。

不一样的文化,相同的期盼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就算不去探讨它更深层面上的意义,我们也会承认这一点,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爱情的甜蜜与苦痛!

也正因为它这样奇妙的感觉,使它成为无数文人创作的来源,也成为整个人类为数不多共同的期盼之一。所以,即使是在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爱情作品中,每个人也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为书中人物的遭遇泪流满面、感动唏嘘,它的美好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代替的。

现如今,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观既有着西方开放的爱情观,但又带着不可磨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思想更多元化的我们体验到的美好便会更多,也更有机会找寻到属于自己“最好的爱情”!

但无论这段爱情是一段还是一生,都希望你可以记得高晓松说的那句:最好的爱情,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资料:

  • 《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价值系统分析对比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梁敏仪
  • 《东西方文化对人与神的爱情观》邵明伟
  • 《中国人的情与爱》武志红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qianming/7078.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