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qq英文签名——qq英文签名短句

时间:2022-12-12 10:22:0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 英文“特权”梗?!

昨天,我的同事向叔提醒我,有个“privilege”梗上了热搜,这是个啥梗?

原来,某博主说她有个清华附中的外籍小姐妹,据说有“因双重国籍可以直升清华“这种privilege(特权),引起轩然大波。她这句话,有两个错误,一是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二是没有外籍生直升清华这条路(下面详述)。

该博主发表了金句:【既然提到privilege,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她因为这句,人称“高傲姐”。高傲姐接着说:【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我们在拥有特权的环境学会了善良】这有点怪异的中文表达有点费解,但大意是:关于外籍学生直升清华,她鄙视网民对此的羡慕嫉妒恨,而她的高傲源于她对小姐妹的特权的淡定、理解以及她的“善良”。基于她莫名的优越感,和傲娇的态度,她被喷上热搜还真该。

有人说, 这个英文梗的背后,一个英文单词浓缩了社会撕裂的现状。有网友评论道:“这个梗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拥有特权,却让别的没有特权的人保持沉默,这个梗会让你感到社会的参差吗?”

2. 事实有误,但触碰了敏感点

“因外籍而直升清华”是谣言:清华大学辟谣说,没有外籍生直升清华的途径。清华附中也声明此事为谣传: 清华附中国际部实际上就是外籍人士子女学校,不存在直升清华的伪前提,也没有什么双重国籍。

这个事本人还有些了解:作为清华校友,曾响应学校号召,在一些学校的课程上辅导学弟学妹们时,发现有个小组6,7人都是外籍生回国上清华的,他们很优秀,只是与国内高考生强项弱项不同。其实,外国人申请清华,类似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大学比如哈佛,也有严格的综合考核标准,比如高中几年的成绩,标考成绩,作文,等等。

敏感点是外籍生的录取率优势:申请清华的外籍学生没有那么多,因此竞争没有国内高考激烈。其他网友的调查,外籍生清华录取率虽比哈佛低,但不如国内高考竞争那么激烈。


名校是普通人心里的圣殿:清北复交科浙,东南西北中华(为了对仗,下联用了一个不科学的排名如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学子和家长普遍有名校情结,他们对上面任何一所名校都心向往之。尤其在贫困边远地区,学子们可能记不住本县县长的名字,但当年考上清北的状元名字一定都记得。在中国老百姓心里,一朝进士及第,鲤鱼越过龙门,这种朴素的思想一直存在。此事背后,清华是标签,清华录取的公平性,代表着高考公平的神圣性,触碰不得。

4. 高考机会人人有,但名校录取机会并不均等

残酷的是,成年人只能要求参与竞争的机会均等,无法要求竞争本身是公平的,因此也不能要求成功机会是均等的。

此梗背后的真相:

即便学校辟谣了,大批网民仍然参与此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跟国籍,地域,阶层造成的教育机会差异都有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请参考文末附录里的释义privilege)

阶层优势:其实,真正触动网友的是更深层的原因。在报考名校的优秀学生当中,大致来自两种不同阶层,即privileged(家世背景优越者) 和 underprivileged(家世背景弱者)。在高考这个话题下,前者粗略地用世家子弟来代表,后者用寒门子弟来代表。

能否考上大学甚至名校,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有每人不同的家世背景和家族托举孩子的能力,我们可以称后者为阶层优势,包括地域,国籍,家庭经济条件、人脉、家长的见识等等因素。虽然这个梗因弄错了事实而跑偏,但争议并不因学校辟谣而平息。因为,缺乏阶层优势导致寒门子弟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量化比较:如果用清华做升学梦的标签,那么”上清华“就代表着考入名校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每人都有理论上考清华的概率,只不过各人的概率相差甚远。

地域的差别:比如,云南30万考生,211录取率为4.5%, 而北京的211录取率为13.99%,录取率相差三倍多。云南考生上清华的概率是万分之1.5,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国籍的差别:本质上类似于地域差别,因为外籍生并不占中国考生名额。外籍录生清华录取率4.5%看似低,但竞争比中国考生要容易很多。

阶层难跃迁:阶层优势是人家几代的努力形成的,是个人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在自己这一代改变的。接触社会久了,你会发现阶层优势无处不在,个人力量难以改变。如果讲教育公平的阴暗面,教育机会全世界也没有绝对公平的。美国的名校精英教育也基本是富人子弟的天下。在中国,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不公平的特权是那些假特长生,假少数民族降分,开后门的保送生等等。在人生道路上,个人努力的多数时候影响很小。虽然令人沮丧,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地面对生活,就说眼前的高考,我们更要专注在其积极的一面,即一次考试让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5. 去拼才能逆天改命

对于普通人,考上名校的机会是拼出来的。我们要专注在这些通过自身努力,能逆天改命的机会。

努力带来的差距远大于地域和国籍差异:

我们以某位云南某地状元为例,他在云南30万考生有前200名的实力(他最后考到第20名),清华在云南如果招生47名,那么他上清华的概率高于23.5%(=47/200), 是全省平均概率的1.5万倍。(这是假设考虑到高考成绩的波动,云南200名之后的学子,高考逆袭上清华概率应该几乎为0)这就是残酷的竞争。 下面比较下两种思路:一是争论地域、国籍所带来的几倍差距,二是努力争取高考好名次。

竞争成功率差异 逆天改命的可能性

生在北京或是外籍· 2-10倍差异 0

高考名次 1.5万倍差异 万分之6.7

对多数普通学子,改变出生地或国籍机会为0; 而高考竞争,虽然很残酷,但机会大于0。相较而言,只有高考这条路可走。

高考虽难,却是寒门子弟最好的机会 大学之后生活中更多的事,比如求职去名企,升职加薪,买学区房等等,寒门子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会得到家里相对更少的帮助。寒门子弟需要更多倍的努力,才能与世家子弟站在同一平台上。

寒门子弟更需要家庭之外的帮助

通常人们认为,寒门子更自律,富家子会放松自己。但专业研究的数据显示相反的结果:世家子弟更自律,升学会更好;而普通寒门子弟通常自律稍差,升学也有差距。在普通的贫困家庭,家长需要忙于生计,孩子放学回家没人看管,玩手机影响作业的很多。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管,就是通常说的留守儿童,他们中沉迷手机每天4-5小时以上者达18.8%。作为普通家长,能帮一点是一点。向叔和我们努力在做的“向心圈“手机APP,就是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家长远程能管住孩子玩手机,不浪费学习时间。

另外,寒门子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高人给与学业上的点拨,提供心理咨询,职业道路上的指点。我们认识的一些公益组织,在下乡扶贫过程中发现,多数过去的贫困县消除了赤贫,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升学,高考,填志愿,找工作等关键节点,普遍比较迷茫。希望有更多人能参加这样的志愿者工作,给孩子们所需的指点、帮助。

7. 给高考的学子们:寒门子弟最励志!

高考当前,给将要高考的学子们说几句。不要去管网上这种privilege的梗,以及地域、国籍、阶层这些因素,个人既然无法改变,就不要受这些事的影响。

寒门子弟林万东的高考

不管你的高考过了多少年,听到这样的励志故事,还是让人热血沸腾:

2020年,清华校长点名的寒门学子,曲靖市理科状元林万东,高考713分,加上为农村学生而设的自强计划的30分,得分743,排云南省第20名。当时他家唯一的劳力他的母亲还在工地背沙。高考后,小林去工地陪母亲干活时,收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我们来听听林万东的自述:

【爸爸曾告诉我,咱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一个重点就可以了,妈妈也从不在我面前表现出她在工地上有多么辛苦,现在我知道,他们是不希望我带着压力走进考场。现在我明白了望子成龙四个字对父母的重量。一个成器的孩子,不仅仅带给父母喜悦,甚至还寄托着他们的尊严。。。。。。

高考结束后,我去了妈妈工作的工地帮忙,一天的工作下来,我的双手已经完全使不出力气,然而妈妈告诉我,今天我的工作量甚至只有她平常的三分之一。可能是心疼我,妈妈不让我继续在工地工作了。。。。。。

每个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对他都有特别的意义。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林万东的励志故事,比任何名校的高考誓师都要给力!高考是个人与命运搏斗的战场,既然要上战场,就要全力去打好这一仗。

8.一点希望:

回到这个“privilege梗”,因涉及到清华对外籍生录取问题,作为校友,对母校全是爱护和尊重。绝无批评之意,只有小小的希望。希望将来外国人来申请清华,比林万东考清华还要难!那说明“万国学子来朝”,也许,这可以作为清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

--- END ---


附录:释义privilege

这个梗的部分原因是中英文语义有差异。Privilege通常被翻成特权,而特权在中文里负面意思比英文更大,好像多跟贪腐挂钩似的。其实,特权这个词在英语里不像中文里那么负面:privilege,也指“特定待遇”(以别于“特权“,指给某特定人群的非先天赋予的权利),通常相对的词是right(天赋权利,每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权利)。英文里,包括拿驾照开车等等,都叫privilege。但比如选举,叫right(权利)。大家体会下这两个词的差别。美国父母常常教育孩子,上大学尤其上名校,是privilege(特定待遇),是希望提醒孩子,你上大学不是天经地义的权利,而是学校、父母和社会特别给你的机会,你要有感恩之心,而不要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这是privilege在这儿的本意。

中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原本是非竞争性学习(被鸡娃和补习班搞坏了,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不管成绩好坏谁都能上学,这是权利(right)。从十年级开始,就是竞争性学习的开始,被名校录取是优秀学生的“特定待遇”(privilege),必须是那些自己成绩好且父母培养和学校认可的优秀学生,才会有此机会,是很多别的学生没有的机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