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心理活动。
每次自己发完朋友圈,都希望有人能为自己点赞,还能做得更好。(莎士比亚)。
期待那个小红点上的数字不断上涨。01#
点赞即认同
不论是APP的大拇指还是朋友圈里的爱心,点赞这种行为是一种符号,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认同,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评价的体现。
现代社会犹如一个“破碎的竞争系统”,人们不堪重负,坐立难安。很多时候,好像我们自己和别人都不认为我们有价值。
而喜欢给自己点赞的人,往往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自己的认可和认同,即“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也被称为“自我同一性”。
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而且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
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
既从这种认同感中巩固自信与自尊,同时又不会一味地屈从于社会与他人的舆论。对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种认可感。
其含义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将要去到什么地方,以及和社会与群体有着稳定的认知。自我认同较高的人,通常会有更明确的目标,也更不容易被外界纷扰所惑。
大部分人的自我认同形成于18岁-25岁之间,但受家庭、个体经历、社会影响等因素影响,实际上仅有20%的人能在18岁形成自我认同。
02#
环境因素
在现代社会,确定“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方向·。
这决定你赞同什么、反对什么、为什么而欢乐,又愿意为什么而奋斗。换言之,自我认同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关键选择。
自我认同并不仅仅“与我有关”,“我”只是其中的一面。
认同的另一面是“我”与群体、与社会的相互试探与确认——即社会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拥和分享,“我”将群体价值内化,进而进一步确认自身的意义,并从中获取持续动力。
《身份的焦虑》书中写到: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虽然是“我”,但”我”很多时候是通过他人反馈来建立的,而点赞显然是一种良好的反馈。
无论是为自己点赞,还是为他人点赞,这种积极赞许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无比的真诚可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