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电子支付改变了人们花钱的方式,改变了朋友圈人的社交方式,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变化。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世界,奔跑的时代。
你跟得上时代潮流,用各种高科技、新玩法包裹自己一层又一层,以为能摆脱无聊和焦虑,到头来它们却如影随形,正慢慢渗入我们的身体每一寸肌肤。朋友圈看似能让时间被填满,信息量巨大。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有意思的朋友圈却不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刚用朋友圈时,联系人里大多是熟识的同学、朋友,量少而精。后来朋友圈中慢慢充斥了这些人:代购微商、心灵鸡汤、养生链接。“朋友圈”中各种晒生活细节的图不堪忍受,有的朋友一日三餐晒图,新买了内衣也晒图。各种吐槽“来势汹汹”,但当微信朋友圈的小红点亮起来,还是忍不住要去“戳”。有人说这叫“红点强迫症”:只要看到朋友圈的角标小红点亮起,就忍不住要去点,即使这次点开没有什么需要看的消息下次也要继续去点,据统计,这种动作平均每5分钟就要发生一次,与强迫症这种心理疾病表现类似。
我们自封微博控,但到底最后是谁控制了谁?不知道有多少次冒起关闭朋友圈发想法?好烦啊,但总是有各种担忧,也畅想过没有朋友圈打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说我遇到过的糗事,一次聚会的时候大家掏出手机互相加微信,新加入的朋友们在翻对方的朋友圈,一交流,老朋友们发现为什么有好多我的朋友圈他们看不到?被当面揭穿好尴尬,更不敢提屏蔽这种明显容易被发现的操作了。
其实你平时发什么,很多人并不会太关心,但是一旦知道你发了却不让他看,这些人又不高兴了,虽然这些东西他看到了和没有看到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发条朋友圈不用很长时间,但是却要花很多时间去看看有没有人点赞,他们会评论什么。玻璃心这时候就会很作祟,表扬的话当然受用,讽刺的话却会想很久。
在朋友圈里被认可当然开心,一旦被忽视或者被误解内心一定有负面情绪,人总是对痛的感觉、不好的事情记忆更深,那么生活一定会被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你晒过的幸福、美食、旅行对被人真有帮助吗?有的人给你的生活点赞,可能心里巴不得你倒霉、过不好;有的人从来不回复,却默默为你祝福,当你需要人倾诉\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知道后马上就能来到你身边。
发条状态说自己生病了,是想获得更多的安慰还是同情?这些都不能抵抗病毒的侵袭,如同生活中的艰难,朋友圈里的安慰无力而又苍白,人生很多时刻,需要自己单枪匹马去面对。
过度依赖朋友圈,难免变得焦虑、空虚。当朋友圈的小红点不再亮起的时候,又丧失在现实生活享受真实人生的我们。肯定会感到局促、不适。
最终我也选择停朋友圈几天,有事情就用微信发信息,但看不到朋友圈了。只想看看我的生活会变得什么样。停用朋友圈之后,时间多出了很多。从前睡前刷朋友圈,起床前刷朋友圈,吃饭时刷朋友圈,现在,这些时间都花给了自己!睡觉看看书,早起不用坐在马桶上刷朋友圈,干什么都匆匆忙忙,我可以从容洗漱,吃早饭,不担心上班迟到。
一个星期之后我决定永久停用朋友圈。半年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是更加追从自己的内心。从前或许朋友圈里一句不好听的评论都会让我焦躁到删掉整个状态,现在却觉得那时的自己矫情地可笑。
停用朋友圈后少了不少烦恼,以前什么都想往上面发,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我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在加新的好友时候会很犹豫,啊,我和你不熟,你如果来看我的朋友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怎么办?现在就没了这样的烦恼。
停用朋友圈的这半年,看了22部电影,读了10本书,有时间也会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一本好书让我心情变畅快,在犹豫踌躇的时候给我指引,在这半年我觉得自己想了很多,知识面也宽了,看问题也不那么偏激了,做事也死较真了。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半年会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