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记录不仅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代表了我们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朋友圈就是最好的体现。
有的人发朋友圈,自带七分正能量;而有的人,相应的朋友圈则是满满的负能量。
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埋怨职场的不公平。
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夸大其词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
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真正在乎你的人担惊受怕。
不要轻易发主体不明确的圈
上大学的表妹,上个月给家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乌龙戏。
凌晨三点发了个朋友圈:
整整三个小时,感觉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感谢医生及时拉一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好休息,配图是躺在病床上,一只输着液的手。
第二天早晨,看到朋友圈的姑妈,发疯似的一遍又一遍打电话给表妹,电话拨通没人听。
姑妈哭的像个泪人,打宿舍电话也没人听。
因为我和表妹在同一个城市,姑妈哭着打电话给我,让去医院看看表妹到底怎么了。
要不是前一晚上表妹发微信,说同学突然晕倒送医院,钱不够让借点,估计我也会被吓到。
安抚了姑妈,表妹电话依然没人听,我起床驱车去医院。
叫醒趴在同学病床边睡着的表妹。让她赶快给家里回电话,接着删掉朋友圈。
那天我在医院楼道口批评了表妹很久,临走时告诉她,以后不要随便发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人对微信好友开放的空间,虽然能设置可见天数长短,可很少有人会刻意去屏蔽一些人。
这就导致发一条朋友圈,至少在三天内,几乎所有的好友都能看见。
如果是一条正能量的朋友圈,大家会点赞、评论;如果是发一条类似表妹这样的朋友圈,主体不明确,只会让看到的人胡乱猜测,更会让在乎的人、更加担心你。
这是一个人做事考虑不周、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对在乎的人心理上的一种摧残。
因为你的朋友圈,不仅仅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会影响那些时刻关注你的人的心情。
心情不好时,别发圈
拥有喜怒哀乐的生活,才算是完整的人生结构。
没有任何一个人,一直徜徉在喜悦里、也没有谁一直深陷愤怒中,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找人倾诉、可以看书、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别在这个时候发朋友圈。
心情不好的时候,发朋友圈能舒缓情绪,更多的却是让在乎的人,替你担心。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生意做的不大,但日子过得很惬意。
因为在同一座城市,逢年过节都能约在一起聚聚。
一年多未发朋友圈的他,7月28日冷不丁发了一个动态。
两个人的感情,只要任何一方的付出过多,都不会长久,而好的感情,就应该把彼此当做合作伙伴,共同来经营这段感情。
既然时间也抵不住人心,那就好聚好散。
经常一起玩的几个同学、朋友,单独建立了群,把他的朋友圈截屏发在群里,一时间大家都在猜疑,是他越轨了还是媳妇劈叉了。
大家都商量要不要约他出来喝个酒,舒缓一下心情。
我住的地方距离他店面近,下班路过时顺便去看了一眼。
夫妻两人还是想平常一样说话互损,看到他们依旧恩爱的样子,我一头雾水的回家了。
晚上在群里看见有同学说,他和媳妇因为钱的事拌了几句嘴,加之到处都是文章和马伊琍离婚的消息。
他把吵架和明星的离婚联系在一起,感慨婚姻不易、一不留神就会碎,就发了个朋友圈感慨感慨。
这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糕。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也可以窝在沙发里看一部积极向上的电影。
但别在这个时候发朋友圈。
因为在此时发的朋友圈,受心情影响,一定会发跟心情相关的文字。
这样非但不能舒缓心情,还可能会让身边的人,跟着替你担心。
所以,即便是习惯性的想要发个朋友圈,也要把握尺度,做到能缓解坏心情,也不让在乎你的人担心。
把握尺度,谨慎发圈
每个人的朋友圈是一个江湖,有亲人、朋友、同事......
因为群体不一样,发朋友圈也需要照顾这些人的感受。
当然,你觉得发的朋友圈不适合给某一个群体看,可以在发送前选择分组可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让在乎你的人因为某一条朋友圈,替你担心。
不仅如此,你也能在评论区顺其自然去回复,不用考虑评论会不会伤害到某个人。
去年因为业务,认识了一个很阳光的姐姐。
她很少发朋友圈,但是只要发出来的内容,一定积极向上。
比如,长期坚持夜跑五公里、喜欢周末雷打不动的去书店看书、每周三都要去学习插花。
看了这样的朋友圈,只会让人觉得,优秀的人都在这么拼命的提升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偷懒。
这就是一个人该有的生活态度。
选择性发朋友圈,内容不仅不影响他人,甚至还能激发一部分人的动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也就能说明,从朋友圈,就能摸清一个人性格的真正原因吧。
积极向上的人传递给他人的一定是正能量,分享在朋友圈的内容,也能激发人的斗志。
只要能把握发朋友圈的尺度、合理利用朋友圈,不带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你的朋友圈一定跟生活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