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大全 正文
为了打入用户的朋友圈,这三个全国两会H5团队拼了(主创专访)

时间:2022-12-04 21:22: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随着全国两会的火热进行,媒体正在展开创造性的传播。这几天,很多全国两会“爆款”H5作品涌入了朋友圈。

喜悦,直达指尖;转发,一念之间。惊叹他们神奇的呈现效果之余,我们也自愿分享,加入口碑传播大军。传播君选取经典作品、专访主创团队,带你揭秘创作者光环背后的故事。

“我希望工资能再高点,假期能再长点……”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一晚,百万网友通过“微信群聊”向总理、部长和代表委员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与熟悉的微信群一般无二的界面中,不断弹出总理、部长、代表委员们的对话,他们还@网友,邀请加入对话,为两会建言。这样的“穿越”,都是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团队制作的《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H5作品实现的。

点击领取李克强总理“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红包后,还会跳转到代表委员的朋友圈,看他们对热点关切的状态和点评。飞机起飞、火箭升空、汽车开跑……动态配图一一刷过,带给网友声效视觉的全面体验。

这款H5作品迅速走红朋友圈,微信好友争相晒出“总理红包”“部长群聊”,让我们见识到什么叫真正的现象级“刷屏”。

快问快答

传播君专访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分享创意心得。

1、这款H5的创意灵感和策划过程?

H5是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两会的必选项之一。我们研究了过去的众多精品H5,结合自身定位,形成一系列产品策划,“两会群聊”正是其中之一。微信群、朋友圈都是网友非常熟悉、每天使用的界面,容易产生贴近性和参与感。“@用户”、发红包等互动手段,让用户觉得“与我有关”、感到惊喜,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

2、共有多少人参与?从策划到上线用时多久?

策划阶段参与人员较多,每个项目的可行性和传播价值都要经过反复讨论。项目确定后,会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个项目组,负责脚本、文案的撰写和修改,对接设计和技术团队。这次的项目从策划到上线用时大致三周,技术制作时间持续两周。技术制作过程中,脚本和文案也在不断调整完善。

3、正式上线时间?主要在哪些平台发布?传播量如何?

3月4日21时左右上线,主要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网友自发转到微信群、朋友圈,实现了二次、三次传播。后台数据显示,发布后不到24小时,点击量超过了600万。

4、最想分享的H5制作及传播经验?

新闻单位制作H5,在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一要从形象思维和用户思维出发,直观、可视化、有趣味的产品更能获得关注和转发;二要注重交流和互动,重视社交传播,促成用户的主动参与;三要做好要信息的“转译”工作,寻找与老百姓的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价值共生点。

A:嘿,最近忙啥呢?

B:哈,没关注我的朋友圈吧?自己去看!

……

以上两句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话。全国两会期间,浏览上会记者的朋友圈,也会第一时间获知很多精彩。央广中国之声新媒体团队满足你的好奇心!

这不,戳开《央广主播朋友圈都有啥》H5作品,就可以直接看到《央广新闻晚高峰》美女主播王艺的朋友圈图文状态。重点来了,轻点屏幕,只见主播竟然直接“跳进”自己的朋友圈,“站”在每条消息上,滑动手指,做起了朋友圈的“导游”。

晒娃晒美食、自拍秀心情、卖萌短视频……各式调侃互动一一还原,简直跟我们的朋友圈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王艺一边吐槽,一边介绍了每位同事在两会中所负责的工作,生动有趣地讲述中,不知不觉将自家两会的名栏目名记者来了个全预告。广告打得这么清新自然,问你服不服?

大家有多么期待这样的H5作品?据统计,这款H5发出当天,“中国之声“微信公号的粉丝数增加了3倍之多。众多网友和专家学者纷纷点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真的是惊艳了,媒体玩社交玩到这样!”

快问快答

传播君专访央广新闻节目中心新媒体部主任徐冰,揭秘幕后故事。

1、这款H5的创意灵感和成功因素?

主要是将视频媒体的抠像技术,和用户熟知的朋友圈相结合。集合了广播的声音特点,图文视频的可视特点,虚拟现实的场景特点,还加入了大家的实时评论,提升了受众感知的亲和力,加速了朋友圈传播。

2、共有多少人参与?从策划到上线用时多久?

一位技术制作,一位文案。从策划到上线大概一个月,其中技术制作部分3天左右。

3、正式上线时间?传播量如何?

3月2号18点,通过“中国之声”微信公号发布,目前播放量112万。

4、这款H5作品的制作难点在哪里?

视频H5是中国之声新媒体在“360度全景摄影+点播互动”之后,推出的又一新型报道样态,是完全基于中国之声技术创新、自主编程的原创产品。一款成功的媒体融合产品,不仅需要人力投入,更重要的还要软硬件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央广主播两会朋友圈》就需要一个非常懂技术的团队,且必须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赶时效甚至要放弃睡眠。同时,要做到流畅播放、用户体验好,还需基于强大的网络流量,需要资金支持。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些有趣的画面,让我们感悟到彼此的关联。对全国两会这样的全民大事件,你会在什么场景下关注它?

“赴京的火车上,一位代表委员捧着手机端详天安门城楼照片。镜头拉远,这个画面却只是报纸头版的一副插图。继续后退,报纸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长桌上。而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场景,也只是某代表团驻地电视屏幕的直播画面……”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本政经”工作室出品的《2017我来北京开两会》H5作品,用一镜到底的手法,长按屏幕上的小小按钮,带我们“神游”会场内外。

画中画的处理方式,结局持续反转,刺激用户探寻画面的归宿、追忆镜头的起源,极强的沉浸感中,精彩细节一一了然。

快问快答

传播君专访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党建采访室副主编姜洁,解析创作历程。

1、共有多少人参与?从策划到上线用时多久?

我们采取项目负责制,“一本政经”工作室共有8个成员,这个产品主要有两名成员参与了策划和脚本协作。从策划到上线大概半个月时间,其中技术制作花了8天。

2、正式上线时间?主要在哪些平台发布?传播量如何?

3月4日20:30正式上线,主要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发布,在朋友圈、微信群传播,湖南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次日也进行了转发。截至目前播放量在200万左右。

3、这款H5诞生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最大的难点是技术实现与时间的矛盾。最初策划的脚本比推出的版本更加丰富有趣,但是限于技术和时间,进行了一些妥协。

4、一句话分享H5制作的最大经验?

一定要“大开脑洞”,不要被已有的形式和内容所限制,敢想才能出新。

总结,2017年全国两会,媒体在H5作品的打造方面日趋成熟,文案画面巧妙融合、声效视觉比翼齐飞的“爆款”作品持续出现。探寻背后故事也发现,跟良好的用户反馈相对应的,是媒体对融合技术的追赶运用,以及在人力、时间配比上的大力转型。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