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回家后说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到了这个时候,数亿人在回家的路上奔忙。
长长的回家路,家中亲人翘首以盼,离家游子归心似箭。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一群特殊的“新嘉兴人”之中,近距离去倾听他们的“回家”心声。
回家的车上都是老乡
“春运的火车票很难抢到,很幸运今年能有这样的活动,非常温暖和便利,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镇的涵雨告诉记者,以往,每当春节临近,购买回家的车票就会成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只要一有空,她就会把时间耗在抢票上。“前几年运气还不错,都抢到了。”涵雨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涵雨没有抢到回家的车票。正当她一筹莫展时,灵璧老乡群里一条“接您回家过年”的信息让她看到了希望。按照要求,涵雨很快完成了报名,然后就顺利踏上了回家路。
同样“幸运”的还有来自灵璧县冯庙镇的刘东。2006年刘东来到嘉兴,在农贸市场做干货生意,多年的打拼,刘东逐渐站稳了脚跟。
“去年我们贷款买了房,日子慢慢走上了‘正轨’。”刘东说,今年他们夫妻俩不能回家过年,但自己的妈妈却因为家里有事必须提前回家。“老人家年纪大了,不放心她一个人坐车回家,灵璧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接您回家过年’班车不仅免费,而且车上都是老乡,路上能有个照应,我们做子女的也比较放心。”看着车子慢慢远去,刘东这才转身离开。
搭乘着4辆长途大巴,210余名灵璧籍外来建设者正式踏上了返乡旅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早上7点,天蒙蒙亮,秀洲区政府边上的集合点早已是人头攒动。人群中,一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周围拎着大包小包的人不同,老人身边只放了一只白色的编织袋,装了一些日常换洗的衣物。
老人名叫王思光,今年70岁,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1995年来嘉兴,一晃已经25年了!”见到记者,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2个儿子,6个孙女,家庭的负担让王思光不得不背井离乡。“老家没什么好的工作,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出来碰碰运气。”于是,在老乡的介绍下,王思光来到了嘉兴。
刚到嘉兴时,王思光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异常困难。后来,他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木材为生,总算是在这里扎下了根。每天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王思光从没想过放弃,只希望能为家里减轻些负担。
年已古稀仍漂泊异乡,为什么不回家安享晚年呢?“我也想啊,可是生活不允许。”说到这里,老人几近哽咽。去年,王思光最小的孙女因为不小心被热水烫伤,光手术费就花掉几万元,大儿子又失业在家,“我要是再不工作,那可怎么办?”
8点25分,大巴车缓缓驶来。想到马上就能和家人团聚,老人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笑容,“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不管有钱没钱,都是要回家过年的!”
过完春节再“回嘉”
推着香槟色的行李箱,怀抱2个多月大的婴儿……见到胡月的时候,她正在吃早饭。“为了赶上这趟回家的大巴,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早饭还没吃哩!”
5年前,胡月到嘉兴闯荡。在同村人的推荐下,她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凭着自身的努力,胡月和老公在嘉兴买了房。“有了房,心就定了。”她说。
“去年,我们还提前还了一部分贷款,剩下的也转了公积金,生活压力小了不少。”谈起这几年的生活,胡月腼腆地笑了笑,脸上的喜悦发自内心。虽说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胡月早就提前买了一大包年货寄回老家,“有给父母买的新衣服,还有嘉兴的特产,粽子、酱鸭……”
这几年,嘉兴统筹协调促融合、全力以赴治环境,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看着嘉兴越来越好,我们特别高兴。”胡月告诉记者,“嘉兴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乡!本来我们打算过年不回去了,但考虑到孩子刚出生,想着带回家让亲人看看,所以就临时决定报名坐这趟大巴回家。”
踏上回乡大巴的那一刻,胡月百感交集,既有回家的激动,也有离嘉的不舍,“再见嘉兴,春节后再回来!”
【记者手记】
很多人在外打工,过年的时候想要回家;很多人在外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但一到过年还是要坐上回家的车……因为家里有牵挂的亲人和熟悉的味道,还有那听起来特别亲切的乡音。
有一种爱叫回家,有一种幸福叫团圆。在这场“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如何让回家之路更便捷、返乡之旅更温馨?今年,安徽省灵璧县专门安排了爱心大巴,全程免费(含就餐)接灵璧籍老乡回家过年,不花钱就能一站到家。因为记挂,所以温暖,不再“人在囧途”,只有“人在暖途”。
来源:读嘉新闻 文字记者:唐潇伦 摄影记者:冯玉坤 漫画:李泽峰 编辑:孙雪 责编: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