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实用菌
01
春节,我祝大家新年快乐。
老婆吐槽我一年发一条,每条都一样。
除此外都是转发新闻和工作通知,朋友圈很是无趣。
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人到中年只想奉献社会再赚点小钱。
不过说实话,这朋友圈里藏的学问可多着呢,到处都是“情商学”。
今天,实用菌就出了一张朋友圈考卷。
都答对了咱就评论区见,惊喜福利在等着你。
02
第一问:自拍和他拍,发哪种朋友圈更受欢迎?
答案:他拍(没有修过度的)。
其实,你可以反过来想象一下,自己刷朋友圈的感受。
比起九宫格的美颜自拍,他拍照相对来说,更能反应一个人真实的一面。
就比如说,一个人发了张海边别人拍的照片。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TA去海边玩了,和朋友或恋人一起,心情如何等等。
19年华盛顿的一项调查还显示,人们对于发他拍的人评价会更好,会觉得更积极更外向,有可能成为朋友。
而自拍能带来的信息很少,发多了还会给人自恋的感觉。
当然啦,自己开心最重要。
但如果想让别人更喜欢你,或许多让朋友帮忙拍照效果会更好。
03
第二问:三天可见和全部可见,哪种人相处更友好?
答案:三天可见。
说起三天可见,人们通常会想到回避、神秘这些词。
似乎这样的人,大多是封闭内心的,有距离感。
但其实,将朋友圈大大咧咧都呈现出来的,未必好相处。
我们都知道,人有不同的依恋类型,也就是和人亲近的相处方式。
非安全型依恋的人,比如回避型的、矛盾型的,通常在现实中都很敏感。
而网络的私密性让他们更为青睐,因此更倾向在网络上自我表露,以此获得关注。
而那些三天可见或一月可见的人,在网络中更重视自己的隐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
这样的人大多是安全型依恋,大多相处起来会更加友好。
04
第三问:为什么有的人大小事都要发朋友圈?
答案:这样的人,比起当下享受更喜欢留下记忆。
发朋友圈呢,则是因为它既是方便的记录工具,还能让他人看到你的生活。
每个人在体验生活时,存在着两种自我:
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举个例子,咱俩去看一场好电影,全程你都很享受剧情。
结尾的时候,有个孩子哭闹起来,叫个不停。
事后回忆起来,你可能会觉得最后几分钟破坏了整场电影。
实际上,前半段享受电影的快乐是真的,但也的确转瞬即逝。
所以,有的人为了让快乐延长,就会更注重记忆自我,凡事都想留个纪念。
只是,直播式发朋友圈就没必要啦。
05
第四问:不发朋友圈的人,都过得怎么样?
答案:为生活所迫或享受生活。
前者是因生活而奔波劳碌,没空关注朋友圈。
后者则是全身心沉浸在眼前的生活中,不再在乎网络上的他人评价。
蔡康永曾说要恭喜不发朋友圈的人,因为那些人大部分的心力在于生活上,找到了重心。
很多人觉得现实没意思,更喜欢在网络上活跃的自己。
但其实在网络之中陷得越深,就会越发焦虑,因为很多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事物都被放大。
不管是有钱人的奢侈生活,还是非洲贫民窟的瘦弱孩子,极端的事看多了并不好。
所以,在网上冲浪再快乐,也别忘了多看看生活的点滴美好哦。
06
第五问:秀恩爱分的快吗?
答案:不一定,得看怎么秀。
这个灵魂问题,相信让很多情侣都深深困扰过。
分的快不快,倒不是因为秀恩爱,而是秀恩爱能看出情侣的相处模式。
就比如说,有的情侣秀得很高调,动辄发一些许诺性质的,像是让朋友圈给见证似的。
这样的情侣,往往感情并不稳定。
也许今天爱到非你不可,明天就打到看你就烦。
正因内心缺乏对感情的安全感,才会在最恩爱的时候秀下恩爱。
至于那些只有一方秀恩爱,另一方从不发朋友圈或者分组可见的……
实用菌只想说: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咱对自己好点行吗?
07
第六问:朋友圈“鄙视链”,你知道几环?
答案:由高到低,分别是咖啡读书性冷淡>酒店景点泳池咖>日常晒娃秀恩爱>自拍美颜9连拍>晒包晒吃爱炫富>求赞求转求投票>微商代购晒转账>谣言鸡汤震惊了。
看到这条所谓的鄙视链,你是否觉得有点无语呢?
这种通过鄙视别人来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心理,十分常见。
不仅在朋友圈里,很多地方都会有鄙视链。
比如看日漫的瞧不起看喜羊羊的,北上广瞧不起三线城市。
很多人总是习惯对号入座,让自己归属在一个看似良好的群体中,再去看低别人。
但这种靠比较建立起的自尊很脆弱,因为总会有更“高级”地在我们之上,越比较越痛苦。
其实,只要不冒犯到别人,朋友圈想发啥就发啥。
畅快表达、分享生活,才是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所在。
08
社会学家欧文曾说:
“人生就是一出戏,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我们作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在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朋友圈每天都在上演大戏,有人表演,有人喝彩,有人杠精。
发什么朋友圈,或许是一个人生活方式的缩影,但其实没有高低之分。
人生如戏,演绎出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