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埃里克的第一次幼儿园演出是一场大型戏剧演出,那时他上了一个小班,只有三岁多。
一个班有24个孩子,那天我们家长都坐在学校舞台后面,看着一群造型可爱的孩子,在聚光灯下,或可爱、或有秩序、或调皮地做着动作,我知道我们这群在观众席的家长们,都做出了一样的举动:举起相机。
当我看到我家娃穿着萌萌的青蛙服装,在舞台上摆动着左右手可能都不协调的动作时,我满心思里想的就是一段话:
天啊,我家孩子上舞台了。他那么小,平时那么爱哭,竟然有勇气登上那个舞台,还没有哭!
我们一家人感动得稀里哗啦,恨不得捧着一束大鲜花,舞台高光打在那群孩子的身上,然后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孩子:你太棒了。
今天想和大家说的话题,和这个小序曲息息相关:大型比赛要如何筹备、或者如何帮助紧张的孩子放松,让孩子可以在台上做得更好?
01
从1月份跟朋友们分享了我家孩子参加比赛的过程后,也有妈妈给我分享喜讯,受我的鼓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带孩子体验全过程,没想到挖掘了孩子的很多很有趣的故事,还有朋友的孩子在过程中脱颖而出,取得让人意外的成绩,连续晋级等等……
这些信息或喜或忧,但有一点感受我们一定是共通的,就是揪心。
这种揪心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天底下可怜父母心的那种,喜忧参半。
我们希望孩子好,又担心自己拖后腿帮不上忙。
我们感动于孩子的努力,又害怕自己不够胜任。
连陪孩子迎接挑战,可能自己也都能力有限。
这些心情,我全都有。
拿到全国第一名或者进入决赛这些念头,我也是真没有。我们家经常调侃说,力所不及之处,也只能等待孩子以后的机缘了。
和我们大人这些内心的“小九九”相比,孩子的表现反而真实太多。
孩子怕,就是真怕,孩子紧张,就是真紧张,孩子放松下来,也是真放松下来。
02
作为一个业余陪赛妈妈,我无论是2019年带哥哥参加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的初赛,还是带哥哥弟弟参加今年的希望之星演讲比赛,我能做的事情相比2019年有点进步,但其实也达不了多大的难度——我相信,屏幕前正在看我文章的朋友们,你们都能做得到。
1、提前和孩子磨文本
演讲比赛都有主题,我们俩孩子免不了都要去准备。参加比赛我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孩子们也知晓的,就是没有代笔,如果孩子连90%的内容都没想法,其实他也不合适参加这个比赛。
所以当2019年带着哥哥做初选时,哥哥的自我介绍是用思维导图来讨论出来的。寥寥几句的自我介绍,我们就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沟通。
哥哥当时的自我介绍,就是标准的“思维导图体”:
我喜欢乐高
我喜欢蓝色、绿色和黄色
我喜欢篮球
现在让我回看那个自我介绍,坦白说,我觉得提升空间还蛮大的。
一部分原因也在当时的我经验比较稚嫩,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更深一层去挖掘自我介绍的文稿亮点。这些自我介绍都是6岁孩子的文稿,我能忍住不让自己替孩子写的心思,但没想清楚如何让孩子说更多、更放飞,更愿意表达自己。
今年当我引导弟弟的时候,我拉着孩子换了一种讨论方式,却意外发现,通过一些趣味讨论和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后,弟弟出来的文稿,竟然是很鲜明的“Eric体”:
我喜欢躺在我哥哥的大腿上睡觉
我想成为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
这样子的自我介绍,我不管评委喜欢不喜欢,但是我很感动呀,因为我能想象到这便是Eric会说的话,这是他的大大脑洞中一定想跟人分享的东西。
2、协助孩子反复练习
比赛的临场不确定性太多,既然要上场,反复练习到稳定的状态,基本上是每一个孩子都不能绕开的。
我家俩孩子都对演讲没有太大的兴趣,除了学校活动之外,很难看到他们两参加什么演讲的活动,连有时候我在家里吆喝“一起唱首歌吧!”,他们这些直男们,都是看看我,然后一起走开,让我在后面牙痒痒却又拿他们没办法。
但既然是比赛,反复练习就是磨,都得花时间去试一试。
演讲的指标其实很简单,以希望之星为例,评委的考核无外乎分为几个部分:
孩子需要有几大注意事项,比如身体姿态是否够放松、说话是否嘹亮大声、动作是否丰富有趣,特别是肢体语言的部分,孩子的眼神、动作、面部表情、感情的饱满度,都是评委会认真看的部分,这些都是我需要提前做的功课。
因为那么小的孩子,当我们和他说“NG重来”的时候,我家两个孩子,都因为彩排的反复,就在旁边哭泣过。扭过头去不理我的不理我,捂着手袖难过着啜泣的啜泣,我内心的揪心、为难、百感交集、想逃跑弃权一样的心情,说真的,现场都涌现过。
我会说服我自己,想要不顾孩子水平去冲第一名而做准备的家长,一定不是像我这样的。这个难关看起来是难,但也是在孩子适龄、适度的范围内去进行的,这也是属于孩子的一场全力以赴呀。
孩子从来没试过要这么正经地做一件事情,哪怕是短短的自我介绍,他们的胆怯显现无疑,但我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他们内心在接受到妈妈的坚定后,是有调整的,他们通过呼吸、蹲坐、沉思等不同的方式,给自己更多的力量,勇敢地、专心地调整好状态去讲自己的文稿,那些他自己写的、本身就是他想讲述的内容。
虽然磕磕绊绊、稚嫩如斯,那却是他们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地“我口说我心”啊。
03 家人的信心真很重要
我家哥哥2019年希望之星演讲比赛,走到半决赛预选就止步了。坦白说,我之后也没有去分析为什么别的小孩子成功、自己的孩子落选了。
虽然肯定有些遗憾,但也觉得意料之中。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我家哥哥的英语水平同年龄里其实不差的,但比赛和英语基础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但让我惊喜的是,自从2019年带哥哥参加比赛后,我能感受到哥哥在改变,他愿意上台和同学分享,愿意在台上演讲。
从文稿、到PPT到视频制作,再到上台的演讲,都是他自己独立、一个人完成的。
如果我们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比赛,是以孩子能否走到多少关来判断价值,那无疑大部分止步在这里或那里的我们,都是失败的。但如果我们的方向是带着孩子重新认识自己、走出敢于尝试的一步,这样的认知或许比能否取得终点胜利,更为持久和有意义。
陪伴孩子走过的这几年,我常说“慢就是快”,并不是因为我佛系、或者我对于孩子没有任何期待,但总是这么说,是因为我真的愿意等待和陪伴,我相信孩子内心的力量,也知道星星之火终究会燎原。
【END】
作者萌芽,早教启蒙与心理学专家,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弟子。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