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6千多名学生背着背包从五湖四海跑来,都去了师父的约定。
在送行的一群人中,有一对姐弟十分显眼。18岁的李秋杰是今年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新生,他19岁的姐姐张丽媛,在两年前考入信阳师范学院,同样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生。两人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陪伴,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鼓励和感激。相依相伴,指引同行
“我和姐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父母工作原因,我们小时候并没有生活在一起。”弟弟李秋杰说。两人像同一棵树上的枝叶,虽相隔甚远,但同树同根,仍旧彼此牵挂。直到父母工作稳定,一家人才得以相聚。姐弟俩性格迥异,姐姐开朗健谈,弟弟含蓄内敛。两人只相差一岁,姐姐张丽媛对弟弟却有种“老母亲式”的关心;弟弟李秋杰不善言辞,但在姐姐情绪低落时,也会在一旁默默陪伴。
当被问到最难忘的事时,弟弟李秋杰想起他高三的一段时光。那时学校里压抑的氛围、回家后父母的过度关心,让弟弟李秋杰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对父母的管教产生了逆反心理。姐姐张丽媛留意到弟弟心态的变化后,主动充当了父母与弟弟之间的“调和器”。“弟弟性格内敛,我常和他沟通,帮助他坚定前方的道路。”姐姐就好似人生道路上的路线图,为弟弟指明方向、排解迷茫。“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姐姐像是李秋杰在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他一直朝着姐姐的方向,不断努力着。他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他们也清楚地记得彼此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成功、挫折、荣耀和幸福。
师道为伴 带带相传
“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姐弟俩的爷爷是一名从业四十多年的乡村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乡村地区教育事业奉献。“一个人撑稳一条船,一群孩子就有了走出大山的可能。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一片乡土便有了欣欣向荣的希望。”从担任教师起,他就一丝不苟地对待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用自己 40余年的岁月诠释了“守望”,弟弟李秋杰幼时跟爷爷在一起生活,爷爷经常给小时候的李秋杰讲述他和学生的故事。三尺讲台,一片丹心,李秋杰深受爷爷的感染,教师这份职业在李秋杰心中占据了一份特殊的地位。父亲曾从事过教师职业,为学生呕心沥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母亲如今是一名小学教师,任教期间,她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参加业务培训、更新教学方法,精心备课,把课堂变成趣味课、探讨课,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孩子主动参与。爱岗敬业潜心教学,心系学生立德树人,接力奉献不断求索,终得桃李芬芳。在家庭浓厚育人氛围的潜移默化下,2019年,姐姐为成为一名教师而来到师院。
进入大学后,姐姐张丽媛经常与弟弟分享她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师院学习氛围的浓郁和师资力量的雄厚等。从那时起,师院在弟弟李秋杰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弟弟高考尘埃落定之后,姐姐张丽媛和父母开始着手搜集各院校信息。后来结合弟弟自身条件和学科优势,师院成为了姐姐推荐院校的首选。于是她和弟弟积极沟通商量,向弟弟“安利”自己的学校,也向父母提出建议:“不如就让他报考信阳师范学院吧!”因为这样一种教师世家的情结,也想起姐姐平时跟他分享的在师院的生活,再结合自身情况和姐姐的建议,最终弟弟李秋杰选择报考了信阳师范学院并被成功录取。就这样,在家人的影响下,时隔两年,姐弟俩再次相遇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时光流淌,张丽媛和李秋杰姐弟的同校缘分在师院得以延续。在弟弟李秋杰来到师院前,他就对姐姐言语中描述的学风优良和环境怡人的师院充满了期待,想要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得到锻炼,一展风采。在师院的日子里,他们是彼此的依靠;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也将是彼此最信任的同伴。隔一岁却差了两届,来到师院后的李秋杰愈发感受到和姐姐的年龄差距。从呱呱坠地到意气风发,姐弟俩并肩同行,共度精彩流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他希望自己在姐姐的引导与陪伴下,走过这段崭新的路途。姐姐也希望弟弟在师院这个成长平台上,能够遇见更优秀的自己。“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和弟弟的成长经历,我会用‘榜样’。我只是给他一个方向,他以后一定会比我做得好。”姐姐张丽媛告诉记者。姐姐留下车辙的地方也有弟弟的脚印,弟弟沿着姐姐的足迹一路走来,他们将在师院一起启程,相互扶持着进入人生另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文案:宋一雯 殷千贻
编辑:吴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