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唯有杜康、唯有杜康上一句是什么?

时间:2022-12-13 14:13: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酒这个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出现,这说明酒的历史,要比我们记载的历史还要久远。关于酒的起源,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据说,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饮酒了。虽然我们早已不知道酒的发明者是谁,但是关于这种让人疯狂的液体,很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说,甚至地理相对隔绝的美洲文明,也有酒的传说与文化。考虑到那时候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生产力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酒的发明应该是各文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独立发现的。毕竟谁家还不存点水果,难免烂了出酒味了,又不舍得扔就吃了。

甲骨文中的酒字

而具体到我们中国,自然也有着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关于中国的酒是怎么出现的,一般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你肯定知道,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指的就是酒神杜康是酒的发明者。杜康同志原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大臣,负责粮食的生产与保存,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正部级待遇。但是因为工作业绩过于突出,每年仓库结余的粮食就越来越多,很多都因为腐烂坏掉了。于是黄帝就很生气,并把他降为中央粮食储备库主任,变成了厅级干部。有一次,郁闷的杜主任发现,他保存在树洞里的粮食,被野猪山羊给啃了,但是吃完粮食的动物感觉浑身瘫软。再观察发现,这些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已经开始发酵,并流出了带着香味的液体。杜主任尝了尝觉得很好喝,就上报给黄帝。黄帝一尝也觉得这东西喝起来很爽,便把众大臣叫来开会。文化部部长仓颉仓老师在喝完以后,这样评价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然后就给这种东西专门造了一个字,这便是酒。




另一个版本说的是,酒是一个叫做“仪狄”的人发明的。《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意思是说,大禹的闺女看她爹治水累毁了,于是便令手下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这种东西,大禹喝完就竖起了大拇指。当然,不论是杜康还是仪狄,酒是他们发明的可能性都极低,甚至这两个人是否真实存在都值得怀疑。而我们更加认同的,则是第三个版本,这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那么人类的酒究竟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欢迎收看大型娱乐节目回到2049第五季第29集《玉液琼浆》。


我们知道,酒之所以为酒,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含有酒精。而酒里的酒精,一般是单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所得到的产物。至于什么是单糖、多糖,这你不用管,如果有朝一日我疯了做起了科普,我再跟你说,十分不具备科学精神地说,你吃起来就感觉甜的,那就是单糖,大米这种吃起来不感觉甜的,就是多糖。总之酿酒基本上,就是实现将糖分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此说来就奇了怪了,既然所有的酒的酿造原理都一样,那么为什么酒和酒之间的差异会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这是由酒的原料选择、处理方式、酿造工艺,以及后续加工方式所决定的。




理论上,一切含糖的物质,或是可以转化成糖的物质,都可以用来酿酒,像是水果、谷物、薯类、豆类、蜂蜜、牛奶,甚至是稻草秸秆,都可以是酒的原料。而在这些原料中,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身就含有单糖的物质,比如水果,买回来的葡萄或梨,放得久一点,就会有酒味出来。现在也有很多闲着没事儿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人类最早的酒就是果酒。果酒基本上都会富含水果的香味,而且当发酵不完全的时候,果酒本身还会呈现出自身的酸甜味道,再与酒精一配合,便营造出独特的清甜味道。另一类原料就要稍微复杂一些,它们本身不含或者极少含有能够表现出甜味的单糖,但却含有其他种类的多糖,比如说富含淀粉的大米、地瓜、玉米等,经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多糖进行水解以后,便可以得到单糖,并进一步经过发酵分解成酒精。




具体来看,通过降解多糖来酿酒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为古老,或许也是最恶心的办法,就是利用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多糖分解成小分子的单糖或双糖。也就是说,将谷物放在嘴里充分咀嚼后,再把嘴中的谷类碎渣给吐回容器中,由于容器中存在有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这些谷类碎渣便会进一步发酵,并最终得到含有酒精的口嚼酒。当然了现在由于卫生的原因,这种口嚼酒已经极为罕见了。不过要是那个好看的小妹妹给我整一杯我还是可以喝的,最近我们的微店也将推出黄博士的口嚼酒,届时欢迎各位老板购买品鉴。

口嚼酒

后来随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发现,这种用于酿酒的粮食,本身也是种子,而当种子开始萌发时,其内部产生的酶,会自动地将淀粉水解为单糖,由此便诞生了第二种用粮食酿酒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水中浸泡粮食,并促使其萌发以后,再将其进行蒸煮并开始发酵。这种方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我们的老祖宗们采用了,而且还专门给这个方法造了一个字,叫“糵”。通过这种方法酿造的酒,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像是国外的几乎所有的使用谷物酿造的酒,都是使用酒糵进行发酵。


第三种方法则更为特殊,它是使用经过选育后的霉菌,并将霉菌接种在煮熟的谷物中然后混合均匀。在这里,煮熟的谷物作为接种霉菌的培养基,为霉菌的繁殖提供营养。与此同时,霉菌也将淀粉类物质分解成单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小块产品,被称为“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曲,在繁体字中,曲字旁边会加个米字旁或麦字旁,意思是这个东西来自于粮食。有了这个酒曲之后,如果你想酿酒,就可以将其拌入蒸煮过的粮食中,并向其中加入酵母。通过这种工艺,在发酵的过程中,霉菌除了将进一步繁殖外,还会继续将淀粉水解,并产生一系列具有特殊风味的物质,同时加入的酵母将进一步地把单糖分解为酒精。

酒曲

可以说,酒曲法是我国独有的酿酒方式,我国古代聪明的劳动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酿酒道路。由于这种特殊的工艺,中国的酒同国外的酒相比,一般会有更加浓郁而特殊的香味。另外,酒曲法不仅在我国的酿酒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也进一步影响到了中国周边地区,比如朝鲜半岛的烧酒和日本的清酒,就是仿照中国的酒曲法进行酿造。甚至他们所使用的部分酒曲菌种,都是从中国引进的。鉴于此有人提出,酒曲的发明应该被评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日本清酒

总之不论是口嚼法、酒糵法,还是酒曲法,最终都是把含糖量较低的粮食进行发酵并产生酒精。但是这仅仅是酿造工艺的差别,实际上,经过酿造的酒与我们餐桌上的酒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后续的处理工艺,而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酒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发酵酒,或者叫酿造酒。这种酒就是经过上述的发酵过程后,直接将发酵的产品经过压榨、过滤、沉淀等方式所得到的酒。发酵酒由于是纯天然的发酵产物,所以酒精含量一般达不到很高的水平,酒精度一般在2-20°的范围内。发酵酒的刺激性比较小,而且所含有的杂质比较多。由于其中含有没有完全发酵的糖类,以及其他一些有机酸类物质,所以发酵酒一般都带有甜味或者酸味。此外,有些发酵酒还含有不溶解的固体物质。所谓莫笑农家腊酒浑,所以一般来说,在质量比较低的酒里面,这种固体杂质就比较多。发酵酒的种类跨度很大,我们平时最常喝的黄酒、啤酒、葡萄酒、糯米酒等,基本上都是发酵酒。

黄酒

其中消费量最大的发酵酒,应该就是啤酒了。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大麦经过发芽并糖化后,被送入烤箱中进行烘焙。在这一过程中,由淀粉水解得到的糖类与大麦中的蛋白质,发生了著名的美拉德反应,生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风味的黄褐色物质。这种黄褐色物质就是啤酒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之后,经过焙烤后的褐色发芽大麦,在被粉碎后进行发酵,最终得到的就是啤酒。最早的啤酒比较浑浊,品质并没有现代啤酒这么好,不过在1079年,德国人发现,将一种特殊的蛇麻花的花朵加入啤酒中,啤酒将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气。不仅如此,这种花还具有防腐和澄清麦芽汁的能力,于是,这种花便获得了另外一个名字——啤酒花。

蛇麻花

不过,发酵酒有的时候,确实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有的甚至有毒有害,或者严重影响味道。而且发酵酒的度数太低,喝起来不给劲儿。所以就有了第二种酒,这就是蒸馏酒。蒸馏酒顾名思义,就是将发酵后的酒连同谷物一起加热,然后让其中的水和酒精,连同其中溶解的部分物质一起变成蒸汽,然后再次冷凝形成较为纯净的酒精水溶液。由于这一过程会将其中的很多杂质和水分除掉,所以蒸馏酒的度数一般都很高,最低也有40°多,某些度数高的甚至可以高达70°以上,别说放倒驴了,黄博士都能放倒。

蒸馏酒

理论上,不管什么样的酒,在蒸馏后的味道应该都差不多,都是消毒酒精味道,但是实际上,由于里面还溶解有很多其他带有各色味道的物质,所以喝起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具体来看,就是四大类物质:醛、酸、酯、醇,正是这些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产生了不同蒸馏酒的不同风味。其中以酒精为代表的醇类物质,在储存或者酿造的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氧化,并形成醛类物质,醛类一般具有比较刺激的气味需要避免。而醛类继续氧化,则会产生酸类物质。酸类物质又可以与酒精发生酯化反应,产生具有特殊香气的酯类物质。所以,蒸馏酒有一个特殊的性质,这就是酒越陈越香。这一方面是因为酒精度数高,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生存,只要密封好,一般很难发生腐败变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其中的酒精氧化成酸后发生的酯化反应。




另外,在固态发酵蒸馏酒的过程中,根据出酒度数的不同,还可以定义出3个阶段:头段、中段、尾段,这3段酒特点特性大不一样,而是要将三者混合还是单独取出,这是非常讲究的。发酵后的粮食,在酒甑中通过蒸汽蒸馏后冷凝出的液体,这样流出的酒度数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一开始流出的称为头酒,就是在蒸馏初期冷凝出的酒体,度数为75°-81°之间,头酒浓稠、辛辣、冲鼻、微毒。中间段流出的称为中酒,相比于头段,中段酒蒸汽的温度开始下降和稳定,原料的香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开始蒸发并与酒体均衡混合,度数一般为75°-20°之间,中酒微甜、温和、原香,是酒中最精华的部分。中酒在国外也被称为“酒心“。结束段流出的称为尾酒,酒体度数大幅度降低,度数基本在20°以下,尾酒发酸、苦涩、水杂味重、浑浊。


具体到酒的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将头中尾3段酒全部混合,然后按照规定度数出厂,以此达到最基本“粮食酒”的要求,或是根据口感和度数,多次添加头酒和尾酒。也可按照出厂度数要求,直接取出中酒,比如白酒最常见的度数60°,就是把起始段75°到结束段45°的中间这一部分进行混合,53°则是起始段75°和结束段23°的混合。当然有的品质比较高的酒也可以不进行混合,直接选取最精华的中段酒心部分。


目前,世界上公认有七大蒸馏酒,其中就有我国蒸馏酒的代表——白酒。我国虽然在上古时代就有蒸馏酒存在的痕迹,但是真正的大规模生产则开始于元代。所以在元代之前,中国基本上就只有酿造酒。宋朝的武松喝“三碗不过岗“,虽然店家吹酒劲怎么大,但是基本上度数肯定跟白酒这种蒸馏酒没法比,这要是喝三碗白酒,武松打的就不是虎了,而是母老虎。在蒸馏酒发展的最初阶段,粮食基本上经过一次发酵和一次蒸馏以后,就变成酒糟处理掉了。后来陆续开发出一次发酵多次蒸馏和二次发酵二次蒸馏的新工艺。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批次的蒸馏酒,随着蒸馏批次的增加,酒的品质也开始降低。这便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特曲、大曲、二曲。


当然,酒不止酿造酒和蒸馏酒两种。因为酒的种类众多,而且人们有时还想让酒再带一些特殊的味道和额外的保健功能,于是就会添加糖、色素、香精、药材等物质,比如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噢,还比如很多年轻人喝的像饮料一样的RIO鸡尾酒。这一类酒被称作配制酒,也叫勾兑酒。实际上,现在已经商品化的绝大多数酒类,比如茅台,为了保证品质的稳定和达到特定的效果,一般也会采取将不同批次的酒进行勾兑。严格来说,这也算是勾兑酒。希望茅台不要对我进行跨省追捕,毕竟勾兑并不是贬义,恰恰相反,它大幅度扩展了酒的种类和风味。在勾兑酒中,有一种或者几种酒起到了最基本的作用,为酒提供了主要的酒精,这种酒被称为基酒。基酒要求酒的品质优良稳定、酒精度高,而且味道不能过于浓郁以至于掩盖了其他添加成分。所以鸡尾酒所使用的基酒,基本就是几大蒸馏酒,酿造酒那是不成的。不过,中国白酒由于工艺特殊,香气浓烈,所以也不太适合作为鸡尾酒的基酒。一般使用的是其他六大蒸馏酒,也就是:威士忌、白兰地、杜松子、朗姆、伏特加和龙舌兰。

茅台酒

总之,酒的工艺就像酒的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本来还想聊聊我国白酒所使用的各种曲,像是小曲、大曲、红曲、麦曲、麸曲,但我刚才喝点小酒儿,现在真是编不下去了,那就这样吧。总结一下,酒这种让人迷醉到忘乎所以的液体,总有一种莫名的魔力,诗仙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俗语也说:酒后吐真言。也有人说,酒壮怂人胆。所以我想,酒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可能就是它让我们鼓起了勇气,去抛掉一切世俗的理念,直面最为真实的自己。世上不乏阳奉阴违、狐假虎威,又有勾心斗角、党同伐异。更兼居心叵测、虚与委蛇。无论是为了明哲保身还是愤世嫉俗,我们或多或少都在带着面具活着。而当酒让我们摘下面具之时,我们却已忘了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睡觉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