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联充实而空灵,热情而恬静,有着涵盖面极广的文化底蕴。读之如甘露滋心,赏之似醒醐灌顶。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则对联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再深邃的生命,也是由一朝一夕的风花雪月演绎出来的。无论如何,图像与诗歌,都只是万古长空下的一朝风月。
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山花开似锦”山上开的花呀,美得象锦缎似的,转眼即会凋谢,但仍不停地奔放绽开。“涧水湛如蓝”溪流深处的水呀,影衬着蓝天的景色,溪面却静止不变。
这一对句,隐寓着世界本身就是美的,稍不经意,就将流逝消失。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的过程。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有一个时间之箭,任何东西都受它的强烈影响。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
后一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云则是物欲、是烦恼。烦恼、物欲尽去,则佛心本性自然显现。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这是成都文殊院三大士殿外的千古楹联。上联——任何事都不要放在心上,做过就过去,不要有什么放不下。
但凡想做的事,一旦想到,就立刻着手去做,不要等待或者犹疑。下联——智慧来源于觉悟,而觉悟又来源于自在,自在就是上联说的一切放下之后的“了”,当然也包括如赤子般天然的好知之心。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即此上联)。
“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他心里十分赞赏,苦于一时对不上。
在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木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下联脱口而出下联。
(了解更多反邪教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太白剑”、微博“宝鸡反邪教”、网站秦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