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米卡,K391标段的变更方案监理那边有什么意见?”
“查米卡,把你分管单项的施工日志给我一份。”
“查米卡,和我去趟现场。”
......
斯里兰卡工程师查米卡的办公室里,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但查米卡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话:“好的,这就来。”忙碌已经成为了查米卡的日常,但他却能处理的有条不紊。像査米卡这样直接参与现场管理的第三国工程师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还是头一个,大伙常打趣道:“中国工地上出了个‘洋管家’啊。”
査米卡能担任和中方技术员一样的工作岗位,源于他自身的沉稳好学,以及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巴新项目部的第三国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査米卡在来巴新前,曾在马来西亚和中国企业合作过,但到项目部后,全新的施工规范和管理模式,让他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当时,项目部正在推行第三国工程师的培养方案,提出通过“传帮带”快速带动第三国工程师适应岗位。在项目部的帮助下,査米卡编入了项目部技术组,和中方人员一起去现场检查,找监理沟通。回到营地整理内业时,技术员又将一本本规范拿给査米卡,结合当天现场检查情况举一反三,从文本中找依据,找变法。熟悉英文的他学习的很快,也逐渐建立起了信心。
随着査米卡现场跑动的次数越来越多,规范越翻越熟,慢慢的,他已经能独自与监理对接、检查现场,项目部见时机合适,就将路面施工交给査米卡独立管理,现场的属地工人也与他熟络起来,会热情的叫他“兰卡”。可即便如此,在纠正现场问题时他却一点也不含糊,每当有人想糊弄过关,査米卡就会正色道:“我这里放松一点,验收时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不能拿企业的品牌当儿戏。”
有一次雨后清晨,查米卡去现场检查,发现路面施工的属地班组正准备用雨水浸泡过的河道料直接铺路面,查米卡立即打电话给项目部的技术组反映情况,在得到技术员的肯定后,查米卡叫停了现场的施工。但停止施工对多干多得的属地工来说,意味着当天的收入减少,属地班组对此有了意见。查米卡耐心的向他们讲解了其中的缘由:现在路面材料湿度大,抗压强度低,即使铺设了也达不到验收标准,是会返工的。査米卡看着湿漉漉的材料微微皱眉:“这次是一个教训,当务之急是先晾晒,这是恢复施工的最快办法。”
处理完现场工作,查米卡也在思考:巴新夜间的暴雨说来就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呢?很快,他向项目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制好的路面材料堆在地势稍高处,每天下班前,用塑料布覆盖,以此保护材料不被雨水浸湿。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措施,却去除了一项施工中的质量隐患,这个提议也获得了项目部的认可。
像査米卡这样的斯里兰卡员工不在少数,他们通过第三国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在不同的岗位上快速成长,许多人已经能独当一面。而査米卡更是成为了和中方技术人员职能相同,并直接参与钦布57Km项目全线管理的第一个兰卡工程师,同时也变成了兰卡员工的大家长。
现在,査米卡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每天在施工群中用英文发送现场情况,成了他的标配工作,严谨的态度和过硬的能力让大伙纷纷称赞:这个工地“洋管家”很给力!(图片由杨建国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