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尤其当下,互联互通紧密,人处处会留下痕迹,有物理痕迹变成现在的数据痕迹,千人千面,每个人被贴上各种纬度的数据标签,折射整合出一个你不知道的“你”。
今天我们从微信角度,去识别一个人。
与人初次加微信,“微信名称”映入眼帘,随后“头像”,“朋友圈”分享内容与频率,“内容”可看时间跨度,基本就会出现一个轮廓。这些都能折射出性格、志趣、喜好,以致于解读。
微信名称。名称无非几类,1、真实姓名,较为正式商务,去掉姓氏增加亲切感;2、五花八门的艺名,折射出不同的向往和志趣。
微信头像。头像发挥空间很大,大致可分几类,1、本人或家人,较为自信,甚至自恋,2、风景,折射一些向往或去过的地方,3、动物,个人爱好或自家宠物,4、一副字,更能看出内心的向往,5、卡通图片,一颗顽童的心,6、企业logo,要么太爱公司,要么给领导看的,或者是公司微信打广告。
分享的内容与频率。如果分享的频率比较高,性格较为自信且开放,易于沟通,分享的内容是生活或是工作或是体会,则看出其思考的深度与阅历。一张图片、一顿餐聚、一篇好文章、一个趋向态度表达,都能看出端倪。
过往的朋友圈分享。系统性看过往朋友圈分享,是较快了解对方的方式。一笑一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有时对方会设置可看时间跨度,三天内、一个月内、半年内、不限制等,能看出开放心态、隐私关注等。
微信聊天是语音还是微信、回复时效如何、回复长短…等,都能进一步研析。
过往,通过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办公室布置、看什么书电影…等分析解读一个人。现在,互联网时代改变和新增更多生活工作纬度,数据痕迹更多更广,与时俱进,善于发现解读更为容易。
不缺乏美,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解读一个人,也在于用心的观察。微信让沟通更便捷,透视解读,让心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