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外观照搬了诺曼底市政大楼,边上有座崭新的塔楼,还有超过四十英亩的草坪和花园。到了夏天,蓝色的花园里,男男女女飞蛾似的在呢喃、香槟和星辰间游走,午后十分,客人们纷纷从水上的木架跳进水里,两艘汽艇拖着滑水板在港湾里逡巡。而到了周末,他的劳斯莱斯变成了穿梭巴士,从早上9点到半夜,不停地往来市区接送客人……”
这便是盖茨比居住的城堡,崭新、豪华、夜夜笙歌。
在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为两位主角刻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高下一目了然。住在东区的盖茨比,是极尽奢华、时尚的新贵,个性张扬,偏爱喧嚣,崇尚浮华,住在西区的布坎南,则是老贵族阶层的代表。
“红白相间、赏心悦目,那是乔治王时期的殖民主义风格。一座下沉式的意大利风格花园,种着半英亩浓郁的深色玫瑰花,房子正面是一排落地窗,在金色余晖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雅致的客厅里,温暖的和风将窗帘拂过酒红色的地毯,飘向婚礼蛋糕似的天花板……
高傲、典雅、安谧。
上个世纪20年代,菲茨杰拉德深谙人性沉迷攀比炫耀的弱点,在夸赞盖茨比勇敢追逐美国梦的同时,也委婉点破了盖茨比的高调与宣扬。殊不知100年后,类似的事情仍然时常发生。
在如今的微信朋友圈,有的人每天要发七八条甚至上十条状态,文字、图片、视频轮番轰炸,热闹非凡,而有的人低调内敛,几乎从来不发朋友圈,从不刻意炫耀什么,坚守着骨子里的怡然自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的车轮缓缓驰过,但人性从没进步多少。位于东区的布坎南家族傲世轻物,让人仰慕而敬畏,而从来不发微信朋友圈的人,也不是自卑、内向,而是属于这三种人。
1.性格低调内敛,不喜欢炫耀自己
小时候,由于父母搬新家,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很羡慕那些称兄道弟、呼朋引伴的同学,不像我,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孤苦伶仃。
时间长了我才发现,其实前呼后拥、手挽手背靠背也不代表朋友永远值得信赖。当昔日的朋友因为内心不满、不甘而叛变,作为他最了解的朋友,反而伤得更深。
单纯懵懂的儿童世界尚且充满心机,成年人的交际圈自然更不用说。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发达后,有意回馈家乡老百姓,有一年过年回老家就给650位老人每人发了1万块的红包,之后又出资修路、建学校、捐献等等共花费160+亿,帮助无数乡亲们找到了长久的致富之路,可谓劳苦功高。
按理说,老家的人应该对他感恩戴德,任何时候都站在他这边才对。结果有一天,村里三个男人在半夜偷偷带着油漆桶,来到刘强东老家门口,将油漆泼在大门的浮雕上,不仅寒了刘强东的一片好心,也让无数网友吸取了教训。
评论区总结出了深刻的教训,穷不走亲,富不返乡。当你贫穷的时候,有钱人看不起你,嘲笑和疏远你,根本不相信你能有什么大作为,而当你比他们富裕很多时,又会招来嫉妒和仇恨。
培根曾说:人性隐藏的一个阴暗面是,能接受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接受身边人的上升。
人最深的嫉妒,往往藏在身边最亲近的亲人、朋友、同学中。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低调、不炫耀才是最好的安全阀。
曾在一个社交平台,看到一位女博主分享自己全款的房子和车,房子80平,三四线城市,车子30万,都不是很贵,但也不是奋斗两三年就能买得起的,那是她攒了七八年的存款。
拿到房子和车后,她非常开心,30岁未婚,这个成就也还不错,她想要分享给大家。但现实是不能发朋友圈,如果被亲戚朋友看见了,很可能会说闲话,要么嘲笑她房子地段不好,装修老土,车子太便宜,要么就怀疑她资金来路不正。
于是,她果断发在一个没有任何亲戚朋友的公域流量平台,也没有炫耀的意思,只希望路过的陌生网友可以点个赞,真诚地鼓励她、祝福她。这种方式无疑是两全其美的。
作家卡夫卡曾说:“心脏是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欢乐。人在得志时,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年幼时,心直口快可能是好事,是心思单纯的见证,但成年人如果还在朋友圈一意孤行地想发什么发什么,不考虑后果,就是犯傻、愚昧。
在微信朋友圈炫耀自己的成就、优势,并不能真正给自己带来什么,除了能舒一口气,什么好处也没有,倒不如偏安一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忘情地翩翩起舞。
正如作家冯骥才在《低调》里说的:“低调是为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人这一生,就应该为自己而活。
2.为人真实可靠,厌弃刻意伪装
如果说,炫耀是展现自己已有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那伪装就是展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虚假的。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喜欢说假话、做假事,遮掩自己的真实模样。花巨资整形、租豪车回老家过年、贷款给亲戚家小孩发红包、名媛拼单……表面上很风光,背地里却受了很多委屈。
刻意伪装除了受委屈,还会让人与人缺乏信任感,无法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正在逐步瓦解,我们越来越难以毫无保留地信任一个人。
比如有的人看起来温柔体贴、出手阔绰,遇到利益纠纷的时候,却在背地里捅亲人朋友一刀,让人猝不及防。
钱钟书说得很多,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就像饭里的砂砾或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与其这样,倒不如一开始就露出你的狰狞面目,让人主动降低心理预期,还更好受一些。
前段时间关晓彤一个古装视频很火,她泪眼婆娑,气得咬牙切齿、全身颤抖,戳中了无数人的软肋,其中的台词更是发人深省:“到底什么是真的?你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真的?”
现在还有什么是真的呢?打开朋友圈,各种自拍、自荐、推广,说得天花乱坠,结果最终发现,不过都是钓鱼者手里的鱼线和鱼饵。
美女的美貌是假的,一层又一层的脂粉、美颜、滤镜,见到真人时,感觉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男人的经济条件是假的,五千说一万,一万说三万,房子车子是贷款的,彩礼是借的,连身高都是假的,虚报10cm;
炒股、基金、加盟的收益是假的,一开始说收益20%、30%,结果不亏本就是走了好运……
还有的人喜欢卖人设:归国华侨,年薪百万,00后身家千万创业者,继承200亿白富美等等,人设非常完美,但一旦被挖出是假的,就会被人从云端推到谷底,被迫体验落差带来的凄凉。
《人性的弱点》作者卡耐基曾说,做人不要钻营取巧,要真心实意。道理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伪装的本质是攀比心,当一个人想在攀比中取胜的时候,才会刻意伪装,把别人比下去。如果攀比心没那么重,也就没有必要费尽心血地把麻雀般的自己,伪装成凤凰。
然而生活的累,一半来自生存,一半来自攀比。如果一个人长期存在攀比的心态,就容易陷入打工人的老鼠赛道,忙得晕头转向,最终却一事无成。
3.洞彻人性的残酷: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你
你的微信有多少个好友?几年前微信最多能添加5000个,那些在商场里打拼,频繁参加活动加好友的人,会申请多个微信号。
如今微信好友的上限是1万个,业务繁忙的销售、市场、创业者,有八九千个好友是很正常的。
好友越多,发一个状态,点赞评论的人也越多。如果发美女帅哥的自拍照,点赞几百很容易,发朋友圈的人也觉得自己很受欢迎,开心到飞起。
然而,大几千个好友,有多少人是真正关心你的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你肯定知道答案。
《百年孤独》里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想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时候,自以为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少有人会关心你。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当成泄愤的工具,有些孩子对年迈的父母,也不存赡养之心,所谓的亲情,都不一定是最好的港湾。
除了亲情,普通朋友更多的是,你先关心了别人、帮助了别人,他们才会关心你,帮助你。
以及,当你在付出之后,不奢求他人的回报,才可能得到意外之喜,对别人期望太高,最终往往失望透顶。
一个网友在发烧38.5度,用抗原检测出阳性后,就在朋友圈里请教低烧如何发汗。结果被几个同事看到了,底下评论恶意满满,大家都怪她把疾病传给了自己,还责怪她为什么不早点居家隔离。
但这位网友回忆了一下,他们项目部发烧请假的第1个人并不是她,而且她这段时间没跟大家出去聚餐,都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点外卖,自己根本不是故意传播者。
那些责怪她的同事当中,有3个人还受过她的帮助,平时叫她“小姐姐”叫得非常亲切,但依然在评论区用脏话骂她,一副要上门打她的架势。
网友这时候才意识到,其实人心比病毒更可怕,她索性删除动态,关闭朋友圈,安心养身体。
她的经历恰好能解释网上的一个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朋友很多,却依然感到孤独?
如柏拉图的寓言,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尽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但孤独是所有人一生都无法避免的命题。
小的时候,喜欢热闹、喜欢朋友多多,随时围在自己身边,一起写作业、一起吃零食、一起恶作剧。但长大之后才发现,朋友关系再好,很可能工作、生活节奏跟自己不在一个频道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优先考虑的事情,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或许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就在于,当他看清事物的全貌、看清人性的真相后,感到大失所望、悲不自胜,无语凝噎,经过数天的休憩后,又能重新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真正的英雄主义践行者。
如此,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