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不是法国本土的品牌
爱用法语作为品牌名?
有时候多学一门母语之外的语言,你会发现生活打开了一扇门,变得更有趣。
比如走在国内的大小城市街头,你肯定见过“Tous Les Jours”(多乐之日,面包店)、“La Chapelle”(拉夏贝尔,女装品牌)这样以法语标注的招牌。
口渴了想买瓶水,瓶身上印着 C'est bon 的瓶装水其实是名为“怡宝”的国产矿泉水品牌,女孩子们耳熟能详的 Clé de Peau Beauté(肌肤之钥化妆品)其实也是日本资生堂旗下地道的日本品牌。
“Tous Les Jours”的法语原意是“一整天”,“La Chapelle”是巴黎的一个地铁站名,也是巴黎治安最差的街区之一。
法国人看到这些匪夷所思的品牌名,怕是和我们看到外国人身上纹着不知所云的中文字感想差不多。
01
做过“法国梦”的品牌太多了
得益于法国是个老牌时装之都,创造“法国风格”这件事,从几十年前到现在,都是让东西看起来更美、卖得更好的灵药。
前有让爱马仕为自己做了一只包的英国女孩 Jane Birkin,后有被某宝卖家抄到淋漓尽致的巴黎时尚博主 Jeanne Damas。
后者不仅创立了个人品牌 Rouje,还趁热打铁写了一本书《À Paris》(在巴黎),这本书最近还推出了中文版《巴黎美人》。
文章开头提到的“Tous Les Jours”多乐之日,其实是来自韩国的面包店,同样道理的还有“Paris Baguette”(巴黎贝甜),同样是源自韩国的面包房。
英国时装品牌 Être Cécile 有一句简短的附属 slogan:“presque parisienne”,意即“像个巴黎人”。
这个由英国和澳洲设计师创办的品牌,灵感来自于设计团队中一位成员的祖母——20 世纪 60 年代居住在巴黎的爱尔兰艺术家 Cécile,她的“法式”生活方式广受追捧,以至于流芳后世。
来自美国的的电商平台 La Garçonne 主打简约冷淡的时装风格,用法语“假小子”作名字似乎也没有不妥。
同样来自美国的鞋履品牌 Marais USA,创始人 Haley Boyd 声称是受到巴黎女郎们崇尚的“effortless chic”风格影响,由此想要让自己的鞋子简洁又实穿。“我们的鞋子融合了巴黎人的轻松和纽约人的自信,品牌名 Marais USA 恰恰结合了这两种事物。”
说到用法语做品牌名这件事,作为亚洲潮流中心的日本,早早就对“给品牌取个法语名字”深谙于心。
日本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的个人品牌“Comme des garçons”(像男孩子一样),命名灵感来自 60 年代法国女歌手 Françoise Hardy 的一首歌——《Tous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其中的一句歌词:Comme les garçons et les filles de mon âge。
如今走在东京街头,给商铺标注英文已经不再流行,只要是个面包房都会标注上“Boulangerie”,甜点店则是“Pâtisserie”;各种工作室都是“XX Atelier”,当你看不懂日语的时候,法语可以用来辅助理解这家店究竟在卖什么。
“Clé de Peau Beauté”(肌肤之钥)是资生堂旗下的高端护肤品;“Bilitis dix-sept ans”(十七岁的比利提斯)卖的是充满文艺少女心的衣服。
日本的彩妆品牌“MAQuillAGE(心机彩妆)”法语本义是彩妆的总称,真是好大的口气!
很多人去日本喜欢在机场买的伴手礼“白の恋人”,其实也是一种法国甜品 langue de chat,意为“猫舌饼”。
作者在东京街头看到过一家法国餐厅的指路牌,甚至直接做成了巴黎地铁指示牌的样子。
“因为用法语做品牌名,听起来很酷。”东京的一位女店员说。
02
为什么偏偏是法国?
虽然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今法国依旧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老牌时装强国。
而在“营造美好生活方式”这件事上,“巴黎女人”这个概念被全世界的营销号消费了一遍又一遍,而媒体对于法国“浪漫”、“老派”形象的过度神化,让无数人对这个国家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代时装偶像 Coco Chanel 女士
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曾诞生过一种叫做“巴黎综合症”的心理疾病。
那时无数日本人抱着对于巴黎的美好幻想来到法国旅游,以为巴黎应该很干净,巴黎人应该很友善,结果却恰恰相反,破旧的街道和一些街区糟糕的治安让游客们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负面情绪陡然增加。
回头看看历史,法国为我们贡献了无数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包括经典的时装廓形,穿衣风格等。
上世纪40年代,时装大师 Christian Dior 创造出 New Look 廓形,至今依旧影响着时装界
这些事物在为全世界的设计师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灵感,现在依然如此。
“在日本,许多人都有一个巴黎梦,当我还小的时候,就十分向往去到法国旅游,在巴黎铁塔下拍张照。”日本当红女装品牌 Pas de Calais 创始人 Yukari Suda 说道。
“后来我真的去了法国旅游,我喜欢那里的天气,街道,生活方式……于是在创立品牌的时候,就心想一定要用一个法语的词汇来为品牌命名,也算是我童年巴黎梦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抛开设计师们所谓的“灵感说”,有一种说法也广为流传,那就是:在习惯了自己的母语之后,用一些看不懂的外国文字让旁人觉得“不明觉厉”,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形象。
借用博主@星河Shinho曾经发过的两张老图,下面这两只包上的字,在换成中文之后,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原图来自微博@星河Shinho
不知道用法语当店铺、品牌名字的人们是不是这样想的。
最后给大家来一个彩蛋。
说了这么多非法国本土的品牌用法语作为品牌名,那么法国人会不会用其他国家的语言作为品牌名呢?
虽然这个名字不是非常直接,但还真有。
你可能在国内的一些商场见过一个(真正的)法国女装品牌叫做 KOOKAÏ,中文音译为蔻凯。
Kookai 即是日语中“空海”的罗马读音,历史上的“空海”是一位高僧,曾于公元 804 年从日本远渡重洋,来到长安学习密教,公元 806 年回国,创立了佛教真言宗,是日本最著名的僧人之一。(电影《妖猫传》里面就有这个人物)
这位了不起的佛教大师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千年以后他的名字,居然变成了一个法国品牌名。
文 / 大狸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滩君开始招聘啦!有才能的小伙伴们快来投简历~
酒店编辑 /资深编辑 2位
品味好、热爱酒店,喜欢旅行体验,能拍好图、会写好文的酒店控优先
商务拓展: 2名
热情开朗,有品牌服务意识,具备资源整合和策划理念,有一到两年数字媒体经验、酒店控优先
简历请投递至:HRbund@bund,具体薪资面议
▼
十六铺生活家爱买好物
合作推广
微信:thebundwx
邮箱:withus@bund
电话:021-52993166
手机: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