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近日,微社区e家通番禺14个镇街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读懂广州 魅力番禺】专栏,讲好番禺故事,展示番禺文化,与微社区e家通番禺矩阵的70多万粉丝一同见证我们和脚下这片热土的成长之路。
第四期,我们寻访“人文番禺”。番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古邑,文化百花齐放,民间藏龙卧虎。跟着小e去探访散落在我们身边的珍藏,邮票、珠宝、族谱、篆刻、中药、老物件、龙舟模型,以及塑鸟、灯笼等,聊聊背后有趣的故事,感受番禺文化的魅力。
石壁街祠堂有近40座,
结合现实条件
石壁街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祠堂相结合,
为祠堂注入新动能,
让祠堂焕发新魅力,
打造石壁“祠堂+文化”的新活力。
下面跟着小e一起去看看吧
石壁街屏山二村简氏祠堂群。
番禺区石壁街屏山二村东街17号,
这里是屏山二村简氏祠堂群,
也是石壁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石壁街党群服务中心。
简府尹祠
简府尹祠重建于清宣统庚戌年(1910),2009年重修瓦面、墙壁等,坐东向西,三间二进,总面阔23.39米,总进深9.55米,占地面积223.37平方米。
该祠堂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
简氏大宗祠
简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2009年重修中堂,坐东向西,原为三间三进总面阔12.6米,总进深13.23米,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
中堂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红砂岩墙基。
乔翠简公祠
乔翠简公祠始建于清代,2008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总面阔8.6米,总进深20米,占地面积172平方米。
该祠堂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
近年来,石壁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祠堂+文化”基层文化发展路径,依托祠堂传统文化优势,把祠堂打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站和农村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弘扬传统文化,演绎现代文明。
将祠堂活用为“展厅”
据了解,石壁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变祠堂为“展厅”,开设摄影、书画、文学、曲艺等主题展览,并召集亲子组合讲解员进行讲解,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得到传承,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培育村民的爱国爱乡情感,提升石壁的人文氛围。
祠堂里的书画展。
将祠堂活用为“艺园”
石壁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把祠堂变成“艺术创作基地”,根据不同节日开展各种创作活动:
春节前,传统贺年工艺品制作活动、送春联活动,聘请专业的书法大师免费为村民写春联;端午节,共同探索龙舟文化、裹粽子活动;中秋节,制作手工灯笼、赏月猜灯谜活动,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感受节日文化氛围。
迎新春传统贺年工艺品制作活动。
将祠堂活用为“讲堂”
此外,石壁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以祠堂为载体,开设“道德讲堂”,培育引导村民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倡导践行文明乡风;开设广府文化培训讲座,让广府文化慢慢渗入生活,让文化得以流传。
屏山二村“孝享堂”里举办广府文化培训活动。
将祠堂活用为“剧场”
粤曲是广东省粤语地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石壁街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推进“祠堂+文化”工作中,依托自身文化特色,整合资源,弘扬粤剧传统文化,以祠堂为平台,将其打造为粤曲曲艺社训练基地,以曲会友,将传统的粤曲艺术送到基层,让各阶层的群众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
粤曲老师教学生唱腔。
“祠堂+文化”基于祠堂的历史底蕴,
对原有功能进行拓展,
为石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记者 吴芷明】
【编辑 黄晓霞】
图片来源 石壁街道办事处
图片为资料图
来源:微社区e家通南站石壁(微信号: xxsbejtn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