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泰州晚报》9版)
1
可能是不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心脏又开始不舒服起来,第一天我还嬉笑发圈:心脏进入热恋状态,怦怦直跳犹如小鹿乱撞,完全乱了方寸!谁知第二天直接头昏、恶心、四肢乏力站不稳,只能躺平!去医院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后,顺带发了个圈:背着监测器像个克格勃!
可能我的圈一直都是阳光明媚能量满满,此圈一发,私信纷至沓来,“怎么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多多运动!”……问候很平常,关键是这些问候的人平时在朋友圈连个礼貌性点赞都没有,我都怀疑他们从来不看微信。这些家伙,你们是为了给我惊喜才潜水的吗?
就连我景仰的司马老师也送上温暖:丫头,给你看篇文章,希望你快乐起来!打开链接,是她在《北京晚报》上刚出炉的文章,里面特别提到了“在泰州认识的好友陈丽”。讲真,在见司马老师前,我是极其惴惴的,自觉学识见识不够,担心尴尬,哪知司马老师以“大姐”自居,三天相处,融洽如多年姐妹。现在,我时不时将自己的随手拍发给司马老师求点评,有一回附上一句:“不知我哪来的勇气,竟将自己离入门还差十八级的作品发给大师!”司马老师回:“凭你有点皮!”(我的微信名陈子有点皮)
哈,如此熨帖暖心。心跳平稳很多。
2
步行出门办事儿,经过一老旧宿舍区,一老太站在门口向我招手:“姑娘,来帮我打个电话!”从她的老人机里翻出她说的名字拨过去。原来,老太耳朵不舒服,喊对方过来帮搽药。
“是我的孙女儿,从小没了娘,我一手带大的,挺孝顺。”老太手往旁边一指,“我92啦!儿子就住在隔壁楼上。我耳朵不好,他们跟我啰啰不清,我就不添烦了,自己住。”看我要走,老太又拉住我的手,“早晚饭,我自己上超市买菜自己做,午饭孙女给我送,你来看,家里我弄得清清爽爽的。”说着就拉我进了院子。果然,厨房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让我住养老院的,我住了一个星期,不适应,昨日我生日,就趁机回来了。活这么大岁数,累赘啊!”
因有事不能久待,我知道老太怕寂寞,立刻电话单位公益小网红、省委选调生任冬琴,她做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快八年了,每年通过亲情陪护、捐钱捐物等方式帮助的孩子有四五百人次。我说:“你可以发挥你的超级能量,启动‘夕阳红’关爱工程啦!”
3
这阵子,几个难事烦事,搞得我急火攻心,到家只想葛优躺。可不行啊,天冷了床上得换上厚的铺盖了。从柜子里拎出四件套,可扎带死结了就是解不开。
“帮我拿把剪刀来!”我对先生说。
在我已讲了三遍剪刀的摆放位置时,他还在问:“在哪?”
我大吼一声:“在我手上!”
婆婆连忙拿了剪刀过来,悄悄推开他儿子:“她更年期,你让着她点儿,快去把棉絮捧下来!”
更年期?这话怎么听着这么不顺耳啊?婆婆确定是在帮我吗?
先生走开后,婆婆又对我轻言细语:“他从小是个惯宝宝,也没干过活儿,你不要吼他,他嘴上不说,心里不好受的。
”“谁还不是个惯宝宝了?”我向来嘴凶不饶人。
“也是哦!”婆婆一脸溺爱地说。
我想起婆婆每天烧早饭,怕我赶时间,都是帮我先盛一点冷一下。阳光灿烂的日子帮我晒铺盖。天气凉了早早给我准备好手套。在她眼里,我也是个处处要照顾的孩子。“我家媳妇最辛苦,她要动脑子,我不要她干家务。”想挑事的在我婆婆这里找不到缝隙。
4
“老师,我又抑郁了!真的,不想努力了,一切都没有意义。”
“好吧,我相信你现在有抑郁情绪。”
……
这样的聊天,一年之中会有三五次,或者更多一些。和我聊天的老师,微信备注名是“我的心理老师”。微信是五六年前一次参观学习时加的。人长啥样都记不得了。极其偶然的状态下开始了第一次非正式咨询,说的啥记不得了,只知道聊完之后,我的心情好了。以后就像有了依赖症一样,一有烦恼就找她叨。大多时间她都是安静地听着,有时回我几句。有时她忙,我发一堆信息,她也不回一句。她说,看我的朋友圈,就知道我很快自愈了。有时电话给她,她的声音软软的,能感觉到她脸上是微笑着的。约了好几次见个面,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真。我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咨询关系,因为她从来不收费。更像是我的心灵导师,或是精神港湾。
好幸运,像她这样的朋友,我还有几个,有时我说,真对不起,把你(们)当垃圾回收站了。
“没有啊,我们也分享了你的快乐。从你的挫折中,我们也吸取了教训。成长是共同的。”
那就彼此温暖、互相成就吧!
作者简介
陈丽,一个爱码字的文学爱好者。现供职于泰兴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