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近日来我家小住。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自我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定居以来,她隔三岔五地总来看看我。 父亲却不然,退休以后在家自得其乐,至于我,则成了他常挂在嘴边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无要紧事是不会轻易造访的。 这天,我正在给母亲调整手机设置,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微信消息——“蒋妹妹,你在做什么呢?”发送人正是父亲。我被这个昵称吸引,忙不迭地把手机举到母亲面前。母亲扫了一眼,笑道:“他呀,每天发信息都换一个名字。” 于是后来的几天里,我有意无意地留意起母亲亮起的手机屏幕,蒋妹妹、阿蒋、蒋老师……果真每天都不一样。又听母亲讲,这其实已是多年的习惯。母亲早些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有时还会有些不适感,父亲独自在家亦偶尔贪酒,于是两人不在一起时,亦不免牵挂对方,因此约定好了每天睡前都要视频聊天,起床也要互道早安。而父亲的早安微信,总是换着不同的称呼,伴随着日复一日的问候,换得母亲会心一笑。 “他呀,总是要弄出些花样来。”母亲似有嗔怪。可那嗔怪里分明有一闪而过的羞赧和骄傲。 父亲退休以后还有个爱好是写诗,起初多是些三句半或藏头的打油诗,在家庭聚会上逗得亲友们开怀大笑,后来写的时间长了,竟越来越有了些独具一格的意趣和风范。 父亲对我的生活总是默默关注,鲜少发表评价,但对与母亲有关的一切却从来都不吝表达。母亲在这边小住的时日里,周末下厨做了大餐,我拍照发到群里,不一会儿便收到父亲发来的小诗:“蒋妹厨艺非一般,饭菜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营养好,吃在嘴里心也甜。”母亲生日自然也有父亲精心准备的藏头诗相赠,前四句是“祝寿延年赠爱妻,福如东海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