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来源NGA FGO,正文作者:无名三段派
孤独。是什么?
黑暗.习惯了。
敌人......?破坏。
文明......?毁灭。
羁绊......朋友.......家人.....爱......
是好文明。
是我必须守护的好文明。
那么...今天我们废话也不讲了,进入正题吧!
真名 | 阿提拉(Attila)/亚蒂拉/埃策尔 |
别称 | 虹saber,上帝之鞭,匈王,战斗王 |
性别 | 男(历史)/女(型月史) |
身高/体重 | 160cm 好文明 /48kg |
典出(较为可信的) | 《拜占庭史》(古),《上帝之鞭: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的征战帝国》(今) |
地域 | 中亚·欧洲 |
属性 | 混沌·善 |
代表色 | 暗铂金色 LED灯才对吧 |
喜欢的东西 | 挑剔的人,高傲的人 |
讨厌的东西 | 肮脏的东西,话多的男人 |
宿敌 | 布伦希尔德(Brynhildr/Gudrun) |
阿蒂拉,
其真实身份是古代欧亚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阿提拉。
高傲且理性的战士,但总让人觉得有某处很“空虚”。
剑法毫无迷惘,战斗时展现出猛烈的姿态。据说过去她的战场横跨了半个大陆。
做事没有迷茫,感情也微弱。自称为“杀戮的兵器”。但如此的她却意外的有着少女心的一面,
听到自己在传说中有着“埃策尔”这样的名字时下意识的说这名字不错,因为读音发音听上去像女孩子,阿蒂拉本人讨厌别人称呼她为阿提拉。
实际上是游星用来毁灭文明的白色巨人“巨神阿提拉”。英灵身份只是为了走出石室(在游星没到达目的地前无法走出石室),以古代匈奴首领召唤出来的分身。
本体巨神阿提拉是个容易害羞,动不动就道歉的软妹人妻性格。(这也就是为何大王升级和再临一直提到与本体的同步率问题)
阿提拉,
西方文章译为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所知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
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并对两国构成极大的打击。
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战役被逼停止向西进军。
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
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
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同时相对地亦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关于匈王,以及匈人帝国的过去——
·可考的原典—源于尘封的王国
·《罗马帝国衰亡史》:
要了解这段匈王的史诗,从消亡的敌国—罗马来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1737 - 1794)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
于游历罗马城废墟时发思古幽情,遂穷毕生之力,勾勒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
其著作上起罗马帝国早期两安东尼朝的黄金时期,直迄东罗马帝国毁于异族之手,举凡此1000多年的变幻风云,无不尽收笔下,精彩生动,充满洞见,堪称如椽巨笔。
这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描述的是一个极其宏伟的帝国的一生,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史记》,
篇幅极其巨大,极为宏伟——从一个帝国的兴起,繁荣,渐衰,残响,直到被埋入霏霏黄沙之中再无踪影。
吉本出身于富有世家,早年家庭不幸与病魔缠身,无法受到正规教育,
但通过刻苦自学与独立思考,此时他已掌握了日后成为一个伟大史家所应具备的许多方面的知识。
他为后世所留下的此巨著,所含时代的典雅文风和宏阔精神,正是他一生磨砺的体现,
西方文学甚至赞叹此书"终成声遏行云的绝响,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再难复制",再无能望其项背的著作问世。
寻迹来说,阿提拉最明显的登场出现于本书的三十四与三十五章,
章节名为“匈奴人国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风”与“阿提拉进犯高卢为埃提乌斯率西哥特人所击退”
其中对阿提拉这位匈王,吉本有着很独到的见解,在“既肯定了其功绩”但“又批判了其作为”的中肯评价上,
对其真实民族身份也作了一定猜想,是通过衬托描写阿提拉的典范,某种意义上比直接大说特说其辉煌/劣迹来看,吉本的评价无疑更深入人心。
而且,当时考古学尚不发达,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依赖于文献,吉本不采纳第二手的文献,基本依赖于同时代的文献,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所以他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许多后世学者与现代考据人发现吉本许多文字并没有依据而是来源于假想,于是想找出能证明其错误的证据,
但经过时间的磨练,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吉本参考大量资料进行的推测是正确的。 考据党大前辈的凝视
·《拜占庭史》:
作者普利斯库斯(Priscus Panites),448年,他跟随马克西米努斯的使团,奉狄奥多西二世之命出使匈人帝国,面见其王阿提拉,
多年之后,在马尔西安的朝廷里当官,其将一路与匈人、匈王的历程写成了短篇《拜占庭史》。
这个地方没有百科词条给我偷懒啊...
普利斯库斯的描写中,匈人非常崇拜阿提拉,他们甚至认为即使是上帝与军神,碰上了他们的匈王也要退避下座,可见当时匈人的信仰一斑。
风土文情写得很不错,他把交涉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可惜对阿提拉的刻画不多。
从聊天到同席,再到交涉,他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大王有过直接来往的外邦人之一。
此处大佬@百变小伟提供的思路与解答,再次感谢!
《哥德史》,又称《哥特史》,或《论该塔伊人的起源和行为》,
由约达尼斯(Jordanes)所著。
理论上来说这一本描述过阿提拉军神之剑的由来以及匈人帝国的征战,还蛮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古老民族关于哥特人的著作,
问题出在编写这本书的Jordanes,导致在没有搞清楚此书的可信度前,是无法下肯定结论的。
Jordanes这个人著史是出了名的不严谨,喜欢到处搬运也喜欢乱加私货,基本放到现在就是大量缺乏引用+抄袭文笔还极烂+缺乏主旨左右而不知所言的大一学渣期末论文,且
34-37章基本全都是照搬Priscus的散记,其他章节也大量出现无责任搬运现象。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约达尼斯这个人他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时间相当之晚(约莫已经50多岁),
而且基于文风影响,他写的部分内容参考了其他罗马史家的典籍,但没有读懂意思就草草下笔导致谬误很多:
约达尼斯把哥特人离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迁的时间,从史实中的前1世纪,推前至前15世纪;约达尼斯把哥特人与该塔伊人(Getae)混为一谈,还把该塔伊人与中亚北部平原上的玛撒该塔伊人(Massagitae)等同起来;帕提亚人与亚马孙人被约达尼斯说成是哥特人的一支,但其实他们与日耳曼民族并无亲缘关系。
美国学者J.W.汤普森曾在《历史著作史》一书中指出过Jordanes的文笔“ 粗糙、无知,轻信而陈腐(主要表现在他引用古典著作时),而且他的拉丁文也很坏 ”
但多数学者俱都承认,Jordanes的《哥德史》对于日耳曼人历史记载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包含过分宗教色彩,仍然值得肯定。
回归正题,哥德史对于阿提拉的描述较为重要的主要来源于三十五章处:
“当一个牧人发现他的牛群里有一头小牝牛跛着脚行走的时候,……他好奇地循着血迹而行,最后被他发现了那头小牛在吃草时不慎踏到一把剑。
他赶忙挖出了那剑,并呈献给阿提拉。阿提拉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的“战神之剑”,认为这是上天指定他要统治世界的象征,并会使他在往后的征战中无往不利。”
这个部分主要描述阿提拉如何获得的军神之剑,对于这个记载后面我会一并解释说明。
——匈王阿“提”拉的生平——
要简化历史上的阿提拉的一生,我们可以说成少年时期被作为人质交换到罗马宫廷学习并研究政交策略,
返回部族后不久舅舅(叔父)去世,与胞兄争夺王位,残酷的杀害胞兄夺得王位并使匈国快速扩大疆域发展。
建国后阿提拉开始靠着勇猛的匈人铁骑同自己亲自征战,以和平条约换来了大量的资源强化军事,
并不断征战,继统一了匈人帝国之后,又不断将战神剑指向其他国家的领土。
围困、侵占、转战、交锋,
经过大量的征服帝国的战斗与四处扩大疆域后,阿提拉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却逝世于睡梦中,
真是怪异而高潮的反结局。
阿提拉所涉及的征战范围之广,作战方式之凶残,在西方已极富盛名,在当时一度被称为“大元帅”。
然而也不免“同室亦操戈子嗣斗”,他的三个儿子在父王过世后不断内战和厮杀争夺王位,导致诺大的匈人帝国迅速瓦解崩溃,
匈人同族们被强大民族各自吸收,“匈人”,也就此淹没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 阿提拉为何会就此逝世? ...
无论如何,阿提拉和其父辈翻江倒海的军事行动基本摧垮了东西罗,也促进了日耳曼人原始公社解体开始大规模民族迁移,最终导致西罗的毁灭与意大利本土的沦陷,
历史上称赞其征服罗马的伟大功绩为主流,但贬其使侵略国家之人民纳税繁重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评价也不在少数。
——阿提拉与阿蒂拉所持的战神剑,以及神话中的军神之剑的区别——
我需要再提一遍哥德史中的那一部分:
“当一个牧人发现他的牛群里有一头小牝牛跛着脚行走的时候,……他好奇地循着血迹而行,最后被他发现了那头小牛在吃草时不慎踏到一把剑。
他赶忙挖出了那剑,并呈献给阿提拉。阿提拉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的“战神之剑”,认为这是上天指定他要统治世界的象征,并会使他在往后的征战中无往不利。”
这个地方Jordanes仍然引用了Priscus的文献作为参考,如果属实, 小伟:放羊的在哪里都搞事
那么匈王阿提拉后来对族人大肆宣扬这是"战神赠予他的神剑赐福他攻无不胜”,以及族人对阿提拉的狂热崇拜也就有了可依据的根源。
而且此剑如果真被赋予了神之力,那么阿提拉大概早就征服整个欧洲了。
同时《拜占庭史》中有个有趣的地方,原先“战神(玛尔斯)”与“火星”两词几乎译音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原本这把剑被阿提拉本人称为火星之剑,
但不知是他本人改成了另一个称谓以效军心,或是后世的翻译里译为了更佳 看起来很dio 的称呼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提拉手上的军神之剑,只是他用来统御军心和稳固权威的象征。
为了偷懒 节省篇幅,我直接引用@偃兵大佬的简洁说明:
你月阿提拉是一万四千年前白色巨神赛法卢残留下来的一部分。当初赛法卢作为游星尖兵降临地球横扫神代,
地球原初军神战死,使用的军神之剑被赛法卢作为信息吸收。后来赛法卢被圣剑使一记光炮打到崩溃,遗留下来的残骸在后来被匈人发掘,
发现了其中残留的一部分以人类的模样存在,匈人收养了她,取名阿提拉。由于军神之剑的信息存在于阿提拉身体里,她所拿着的剑都会转化成军神之剑。
简洁来说,阿蒂拉的军神之剑,已经成为了一种她所持有的“概念”,无需某物“包含”神剑的信息,
而是可以通过她本身所持有的技能“文明侵蚀EX”将所有触碰到的物体化为军神之剑的“概念”,
所以也可以下结论:大王所持的战神之剑是一种传染式的信息源,可以将任何物体化为武器 你还记得情人节巧克力的那个呆萌造型吗
既然“两位”匈王都没有真正持有着传说中的军神之剑,那么神话里的军神之剑实体到底是啥呢?
这个问题我们要入手,可以从阿蒂拉深深崇拜着的军神玛尔斯开始:
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朱庇特与朱诺之子,贝娄娜之丈夫,维纳斯的情人,
他是罗马军团崇拜的战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重要程度仅次于朱比特。
玛尔斯的节日是在三月和十月。拉丁语的"火星"和英语的"March"正是源自玛尔斯。
这位“战神”的典出乃是罗马神话。但很有意思的,
无论是民间说法还是神话考据,多位学者包括Priscus与传言都提到过“玛尔斯与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是同一人”,“玛尔斯这位神的概念乃是来源于阿瑞斯”
或是将Interpretatio Romana神系希腊(罗马)化原则类推成马尔斯战神剑
类似这样的观点。现今无从入手到底两位战神在神话中是否有瓜葛,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现在可以了解到的军神之剑,是由这两位战神的使用所赋予的真名(与王哈桑手上的大剑大概是一个道理),并且成为了战神的神器。
有意思的地方是,保加利亚传说其剑本来译为“神之剑”,即并未特指“战神”所持之剑,所以可能应该冠名为“父神之剑”? 小伟:宙斯/朱皮特:喵喵喵?
所以也差不多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军神之剑大概本来是一柄普通的剑,但在神话与传说中被战神所使用成就了此剑的威力。
1.据传说,这柄神剑在阿提拉逝世后,在多次周折辗转中为法兰克人所得,后他们皈依基督教后在神坛上献给了大天使长米迦勒 路西法:我不服啊!
2.在日耳曼切鲁西Cherusci部族里人们将Tyr称为Cheru并奉之为父神和太阳神,Cheru所持之剑可以发射耀眼的太阳 激 光(大王的彩笔制导光子炮大概是由这个启发?然后身上红绿蓝色光三原色代表日光什么的嗯嗯)
3.条顿人的脑补故事:
Cheru的神剑由打造周三君大神宣言的矮人锻做而成,在切鲁西部落里被奉为神器,结果有一天给人从圣坛里偷走了;
警方根据线索控制了一名从犯女祭司(Volva,原文Vala 维拉 是其转写),然而主犯不知所踪,该从犯声称此剑除了给持有者带来胜利,亦会给其带来相等的灾亡,必须转入外族手中 毁灭之锤 ?
时过境迁,剑被一名黑衣男子带给了当时罗马驻科隆的日耳曼尼亚总督死胖子维特利乌斯,
后者仗神剑威名整合日耳曼军团起兵反对篡位的投机老头儿加尔巴并成功推翻了皇帝位子刚坐满3个月的奥托自立为帝,
结果有一天在外出游玩时候挂在行亭外的神剑给手下小兵调了包,后者瞬间25仔跑去支持韦帕芗父子就把维特利乌斯推翻了;
小兵后来居然能终老把剑埋了,过了几百年经过风化剑从土里露出把牧羊人的母牛给割伤了,才有最先的那篇故事
阿提拉认出这是Cheru的战神之剑,之后持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刻意屏蔽了沙隆大战 ,
最后色心作怪迎娶勃艮第公主伊尔迪克(也就是萨迦和尼伯龙根系列里的古德伦)后者的父亲当年死于阿提拉的侵略,
于是在成婚的当晚用战神剑将大王捅死,再次验证了预言(见于尼伯龙根系列和威尔第的歌剧阿提拉)
——匈人,匈奴——
这个部分非常容易误解,并且争议很大,所以我也只发表一下我收集起来的灵感和想法,并不作为最优解
之所以提到这部分,是因为原来我误把阿提拉说成匈奴领袖,被指正了,于是就好奇了,于是就去调查了。 这不是废话吗
首先是匈人。是一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在汉语中的称呼,即阿提拉的民族。
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
其行事特异,战斗方式凶猛,尤其与骑兵近身远程战精通而闻名。
而匈奴,则是对从战国时期一直到东汉活跃在今蒙古高原的民族集团的称呼。
《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而周易中则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在于汉朝汉武帝在位中后期,匈奴已逐渐失败并国道中落。
“有关系派(即认为匈人就是匈奴)”认为,亚洲的北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其后成了入侵欧洲的匈人。
肯定这一想法的人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
而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河中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吐火罗斯坦),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即是白匈奴。
其证据来源于我国古代著作《北史》:"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
南宋《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部分学者也认为奄蔡国即西方史书中的阿兰国。
且两个民族在祭祖天地鬼神、崇拜日月、献血为盟、脱帽致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无关系派(即认为两个民族毫无关联)”认为,
匈人存在人工颅骨变形的风俗,而匈奴人没有。
匈人是鼻梁低,眼睛小,没有胡子,中国文献中的匈奴人是又高又大,相貌堂堂,并且有着大胡子,两者完全不同。
而且历史上有学派论证表示匈牙利人与楚瓦什人即为匈人后裔,这仍是个疑问(因为存在时序落差,但仍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向此点),但如果属实——
匈奴我没记错的话使用的是突厥语系,陈明远老师的研究结果发现匈牙利人使用的是“芬兰—乌拉尔”语系,
比起来匈牙利人的祖先更亲近于芬兰—乌拉尔民族,也就是说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能查明匈牙利人的祖先即为匈人,那么他们确实跟匈奴毫无关联。
无论如何,匈人的所在地与曾经的王国现今已无从考证,
想到大王这般南征北战浴血搏杀,到头来偌大仍不免被埋藏于黄沙之中,不禁让人感叹时过境迁,也让人正视一昧靠武力治国并非正道。
——阿蒂拉为何不喜欢“阿提拉”?——
如果你有注意到,你会发现我在本文中一直很小心的细分开“阿提拉”与“阿蒂拉”这两个名字。
我并非想表达任何褒贬之意,而是我想告诉大家,差一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隔千万里——
·阿提拉:
有关阿提拉的名字来源,应该是在哥特语中 “小父亲”(前缀"atta" “父亲” 加上后缀"-la") 演变而来的。
这也可能是从阿尔泰语系而来 ("Atatrk and Alma-Ata",今日于阿尔泰语作"Almaty",应该由前缀"atta" “父亲”加上"il"“土地”而组成)。
"Atil"在阿尔泰语中,也是今日伏尔加河的名称,所以也有以此河命名的可能。
.......
................
你们觉得哪位女性会喜欢被叫爸爸的(我说古代,现在不太清楚....)
其次在西方历史上通常有"上帝之鞭"之名,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残暴和野蛮的同义词。这也许也与他的外貌和特征有关连。
在平常的描述中,那些草原上的新征服者,如成吉思汗,帖木尔等,都被视为残暴,好杀戮和好战的化身。于是阿提拉自然也被杀戮和血腥化。
可以说阿蒂拉不喜欢“阿提拉”之称的原因并非读起来不好听,而是这位显得更为空虚孤单的女子,对着“自己”过去的罪行,有着深深的落寞与厌恶感——
那少女见他不会唱歌,微微一笑,也就不唱了,问道:“你叫甚么名字?”陈家洛道:“我叫阿密特。”那是回人最常用的男人名字。
那少女笑道:“好吧,那么我叫爱西翰。”那也是回人女子中最多用的名字,有如汉人的芬芳贞淑之类。
这一段是金庸老爷子的《书剑恩仇录》,给了我很大灵感,因此我特别去调查了一下北欧和古罗马帝国那边的拼读,
“阿尔蒂拉”很有可能代表的是一个常见而美丽、贤淑的女子名(尚未确定),我另一个朋友的意见来源于她对阿提拉和阿蒂拉拼写的解读,他认为“阿蒂拉(阿尔蒂拉)”像是一个贵族女子的称呼。
无论如何,除去二者的意思本身来看,我觉得阿蒂拉显然是不喜欢“阿提拉”这个男子名并代以杀戮和暴力意味的称呼的。
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范了。 甚至觉得阿蒂拉和阿提拉根本就是两个人的pong友举个手吗
——型月女武神、屠龙者与匈奴王的恩怨传说 相簿 ——
我必须遗憾的告诉你, 这个关系真的是太乱了!! 这是由不同的,悲伤的神话故事组成的传说 白学
这个故事提供了三个世界观的参考本:《沃尔松格传说》(Volsunga Saga),《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
首先我们得从《沃尔松格传说》开始。
这个故事中的齐格鲁德很大程度上是《尼伯龙根之歌》中齐格弗里德(即齐格飞)故事的原型,
但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巨大而微妙的差异。
虽然我很想把齐格鲁德和飞哥传说的不同全部讲完,但鉴于我们要说的是大王,所以这里只提关于“Brynhild”(即布姐)的部分。
+ 齐格鲁德悲哀的爱情故事(简化) ...
这个悲剧中,齐格鲁德的真爱是真正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即我们在游戏中能看到的那位武神从者。
好的,问题来了,那么飞哥的原型才是布姐的真爱,布姐看起来也跟大王扯不上关系,那他们哪来的白学?
1.周游世界屠龙夺宝的飞哥喜欢上了国王龚特尔(Gunther)的女儿克林姆希尔德,按理来说他保家卫国的功绩娶公主绰绰有余
2.但国王龚特尔想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德为妻,而布伦希尔德的允婚条件是在三场田径项目中全胜她,于是龚特尔就让持有宝藏能力过人的飞哥帮助他, “赢了比赛我的女儿你随便拐”
3.飞哥以“隐身盔化作龚特尔的模样”/“飞哥用隐身盔暗中帮助龚特尔”(说法不一)赢得了比赛。
4.布伦希尔德新婚夜拒绝和龚特尔圆房,飞哥再次以隐身盔协助制服女王,顺走了女王的戒指和腰带。 你是想入手圣遗物对吧!对吧!!
5.多年后齐格飞夫妻二人回老家探亲,路上克林姆希尔德遇到布伦希尔德两人因为身份尊劣起了争执,克林姆希尔德就拿出了女王的腰带和戒指气人/宣扬丈夫的强大。
6.GG,女王的仆从哈根立誓为主子雪耻,骗得克林姆希尔德在飞哥要害做了个标记,后来在征战中哈根一枪捅死了飞哥。
7.克林姆希尔德立誓报仇,于是远嫁匈奴王埃策尔(对就是大王),在宫廷十三年,时机到来,克林姆希尔德鸿门宴请母国一众准备复仇
8.先杀哈根,再烧大厅,引发两国战争。在战争中,克林姆希尔德死于混乱/老帅希尔德勃兰特之手,故事就此告终。
所以说,我们可以得出点什么结论来了...
《沃尔松格传说》中的布姐压根就不是飞哥的恋人而是飞哥原型的恋人,
真正的飞嫂是克林姆希尔德,远嫁匈王阿蒂拉的也是克林姆希尔德,《尼伯龙根之歌》传说中的女王布伦希尔德只是刚好同名。
然后布姐会跟大王打起来是因为布姐闻到了大王身上飞哥的气息(混杂着克林姆希尔德的味道?),实际上布姐跟大王并非修罗场关系
医生一语成谶,当时阿蒂拉正是丧妻时,为了与勃艮第国的外交于是答应了婚事,悲剧由此就展开了。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布姐因为传说中的真爱诅咒所以有杀掉飞哥的冲动(所爱之人),
飞哥完全是无辜躺枪(与齐格鲁德非常相似),而且克林姆希尔德这样的角色,对于布姐“所爱”的感情来说有如第三者一般令她愤怒,所以克林姆希尔德的气息也是原因之一。
大王接盘于是沾染气息成为了布姐的攻击对象。
贵圈真乱...乱到世界线变动....
另外红脸阿蒂拉真是太可爱了我的妈!!!!!!!!
——阿蒂拉的宝具设定——
大王的宝具设定就很有意思,有些类似于阿拉什的弓与箭一般,她的两样宝具乃是一个整体——
就是这么简单暴力,Photon光子,Ray射线, 讲白了我就是要飞过去捅死你/我也不是正经用剑的saber
由三色光芒构成的刀身,被施加以“破坏之名”
透过施展真名解放,“刀身”会释放出如彩虹般的魔力光,阿蒂拉则会如流星般以突进方式毁灭敌人。
解放真正力量之时,等级和种别都会提高。
这里我还得再度感谢小伟大佬,关于为何军神剑乃是三原色的典故思路。
在日耳曼切鲁西Cherusci部族里人们将Tyr称为Cheru并奉之为父神和太阳神,Cheru所持之剑可以发射耀眼的太阳 激 光
所以蘑菇很有可能演变了这个传说,于是就成了大王 LED灯 的代名色调。
重补了一遍fex真是太好了!!!!
你以为是拿剑砍人,其实是指着你放卫星炮哒!
大王宝具的真正力量,手中的军神之剑其实只相当于能砍人的遥控器,真正的“泪之星”其实就是卫星炮一般的光柱毁灭打击,
由大王的军神之剑引导,威力可以简简单单达到对军和对城级别,
想来应该非常适合对据地和城堡的打击。
不光是因为威力极大,也有因为她本人在历史上持此剑征服国家轻而易举的缘故,使得此剑在对城上毁灭程度更高。
——从“天性的肉体”D—Ex——
关于为何会有从D合格改到EX破格的这个“天性的肉体”,
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分身阿蒂拉”与“巨神阿蒂拉”的设定。
本体拥有着游星的力量,加之与军神剑信息碎片的结合化的人类形态,按理来说原本就应该是EX级别的肉体塑造,
然而在FGO中大王的力量应该是被暂时限制了(分身),所以现在仅仅只是D的程度。
刚刚补完游戏,不做过多剧透,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试试看。 滚去玩啊!!!!
——星之纹章(游星的纹章)——
EX级别,唯独阿蒂拉拥有,
如同FGO中暴力的输出加成一样,星纹有如大王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与标志。
而且在大王身上,莫名有一种美感般,个人非常喜欢。
这个重要的部分我也不说太多,真正想告诉诸位的是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匈王阿提拉的身上可能同样有数道印记。
据我调查到的罗马史对阿提拉的描述以及宫廷文学对阿提拉的外貌描写来讲,
他被封为匈人王时有着匈人较为独特的礼数:在手臂上和肩上倒上酒,拜天,用沉香与白泥涂抹,于是就用刀割出鲜血与伤痕以作为他匈奴王嗜好战斗的象征。(并非确定答案)
如果这件事属实,不清楚型月在做游戏时是不是有对这些纹章下功夫做故事。
——出场作品——
电影《匈奴王阿提拉》
歌剧《阿提拉》(我个人很推荐这个)
札卡利亚·韦尔纳的话剧〈匈奴王阿提拉〉
乐队Iced Earth〈辉煌的重负〉,该专辑记录了美国的军事史。除了美国本土的主题,该专辑还收录了一首以阿提拉命名的单曲,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匈奴王。
乐队Saxon专辑〈圣殿之内〉,收录了名为〈匈奴阿提拉〉的单曲。
——羁绊礼装——
一直被囚禁在暗黑的牢狱之中的,永劫的孤独。
她却完全无法意识到这份孤独。
尽管预感很模糊,从者・阿提拉的胸中在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