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桑雨——他后悔了?

时间:2023-02-02 16:46:3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赵学民目前担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协4、5、6届书协理事。

幼师从于右任书法秘书李楚才,后就学舒同、方毅等。擅长各种书体尤以魏碑、草书见长,作品曾获全国兰亭奖二等奖、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绿色中国焦点人物大奖。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题

序言

廿四节气乃华夏祖先创造的农耕文明科学经典,始春秋战国,秦汉系统完善,虽我国地大辽阔,至今具普遍实用科学,差一地一时则万物不长,且涵盖节日民俗等中华传统文化,余生在农村,参加工作后,多涉农事,深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理。

儿时能背诵“春雨惊雨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今以中华传统文学诗文描述廿四节气变化特色,再以书法表现诗文意韵,力求诗书合壁、意韵相成。

余在创作中倍感诗文切确表现节气特色不易,书法反映诗文意境更难,先后三次修改诗文,三次书法创作,颇费精力。先以简化字书写,今又以繁体字书写,提供社会各届和书法同行鉴评,在三番五次修改中,得到了诗词和书法大家们指导,特别是湘潭大学蒋力馀教授给予了指教和修斟,深表感谢,以此为序。

二十四节气歌

草书作品欣赏

立春

淑气今回万象新,东君挥手撒芳芬。

耕牛遍走鱼欢跳,珍爱春光贵在勤。

雨水

节令明时务,甘霖润孟春。

耕牛寻碧草,候鸟觅知音。

乍暖寒流到,登高景色新。

畅谈小康近,万福至家门。

惊蛰

寒来如猛虎,日暖似绵羊。

倏忽雷鸣响,惊回蛰梦香。

嫩芽追日长,农友备耕忙。

万物知时序,春回斗众芳。

春分

南来双燕穿雷电,软语寻巢满院春。

夜运日行时各半,西寒东暑春平分。

鸟鸣麦起精耕务,祭祖奠先念祖根。

万物静观皆有得,人间成事在于勤。

清明

清风习习抚苍生,鸟语如琴听晓莺。

胜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种盼年丰。

柳枝绽绿飘绦带,桃萼舒红笑晚风。

往者追思崇孝悌,人间永远敬清明。

谷雨

戴胜鸣桑雨意浓,春风拂剪万花丛。

谁披大地青纱帐?妙手应归造化功。

立夏

青蛙跃立绿荷裙,蚯蚓耕田格外勤。

麦海波翻腾碧浪,油花潮涌滚黄金。

苍柯繁茂菜蔬美,芳草葳蕤佳菓珍。

最是庄稼见日长,累在田间喜在心。

小满

雨水满盈田,车神拍手欢。

桑园蚕壮硕,稻麦穗溜圆。

野菜绵芊长,人间美味全。

生灵皆自在,因果有机缘。

芒种

螳螂扑蝉惊蟋蟀,湿雨骄阳次第来。

布谷声声催播种,农夫切切记胸怀。

观天观地运筹巧,忙种忙收有序排。

至道遵循天不负,金秋如画笑颜开。

夏至

夏至知时多雨露,骄阳转折爱温柔。

只缘久盼良辰到,百卉争妍树攒头。

小暑

拂面薰风至,庭深湿气蒸。

山河沾雨露,天地响雷声。

蟋蟀寻凉憩,萤光照夜明。

开门迎小暑,户户捣香粳。

大暑

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谁让无边金粟灿?万千农友最辛劳!

立秋

梧桐叶落金风爽,好雨频频稻谷圆。

纵目江山如画里,瓜肥果硕正鲜妍。

处暑

饥鹰猎袭狂,灵鸟弄迷藏。

鸢纸舒云尽,羊肥草地霜。

白露

开帘湿气已凝霜,始觉今晨白露凉。

雁阵嗷嗷因惜别,柳丝飒飒渐枯黄。

落花有爱涵珍菓,飞雨无言孕米粮。

莫怨秋来风景异,漫山红叶胜春光。

秋分

苍柯芳草正欣荣,姹紫嫣红南北同。

谁说秋风萧瑟怨?忙收忙种乐融融。

寒露

野旷树苍茫,平明露结霜。

崖前枫叶艳,山后菊花香。

旅雁思归急,蛰虫觅隐藏。

顺时遵至道,谁不恋秋光?

霜降

长河一望似冰川,近看丹枫映碧天。

丁柿如笼心已醉,经霜瓜果最甘甜。

立冬

欣迎瑞雪踏琼瑶,放眼河山分外娇。

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庆丰歌舞开怀笑,望远蓝图着意描。

地北天南呈异彩,严冬窅处绽桃夭。

小雪

小雪笼山乡,寒来遍地霜。

路遥人迹绝,野旷鸟身藏。

不是冰霜冻,何来蔬果香?

人间收获季,欢乐好年光。

大雪

朔风凛冽拂瑶台,素絮飘飖落九陔。

玉女飞天舒广袖,金童起舞荡烟埃。

纤纤翠竹和冰袅,朵朵红梅结伴开。

玉树琼花新世界,隆冬深处有春来。

冬至

至夜绵长不寐天,黄钟歌舞庆丰年。

团圆饺子长寿面,莫忘阳泉寝被寒。

小寒

雪点梅花霁后妍,屠苏酒饮庆新元。

时闻雉雊歌声妙,不觉春回燕语天。

大寒

极寒暖意扬,空谷瑞兰香。

冰冻长河厚,鱼游深水翔。

严寒松柏劲,琼雪腊梅芳。

冷暖非无序,循缘竞短长。

二十四节气歌

长卷欣赏

立春--惊蛰

春分--谷雨

立夏--芒种

夏至--大暑

立秋--白露

秋分--立冬

小寒--大雪

冬至--大寒

源 于 自 然

文 赵学敏

2016年1月29日

《两岸熊猫情》诗书八首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书法界同仁和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初版两万多册被一要而空,准备筹划再版。这历时八、九年给台湾选送国宝大熊猫并产仔,先后创作了律诗20余首。

根据台湾同胞建议,从其中挑选出八首绝句诗书作品,编印成小册子,为什么能受到如此青睐?现在这八首诗书作品,配上著名学者蒋力馀教授赏析文章在《书法导报》发表,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中国书法诗书合为事而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文化的魅力。

给台湾选送大熊猫时在两岸严格隔绝60年,时任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坚决拒绝接收大熊猫入台,我们护送大熊猫到台北时,我被围困两个多小时进不了台北木栅动物园。在经过了这样艰难曲折,我心情不抑,思绪潮湃,写下了七律《送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抒怀》:

六十年来海峡隔,

民情国运总牵魂。

余今衔命过台海,

满载团圆一片心。

国宝呈祥添异彩,

专机典礼化愁云。

连公期盼圆仔梦,

两岸长歌骨肉亲。

“连公”指和我一起挑选护送大熊猫到台湾的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他不仅积极推动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希望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后能生下下一代。

这首诗我在台湾许多场合朗诵,刊登在台湾报纸上,并书写给连战等台湾政要,颇受欢迎。后来诗书发表在大陆《光明日报》上,《人民日报》发表时,编辑认为连公一句不宜,我改为现在小册子上的七绝:

六十悠悠似海深,

情萦两岸总牵魂。

熊猫亮宝过台海,

满载团圆一片心。

无论是七律还是七绝,在诗的内容上要表现出当时的现场情感,而且书法风格要体现出这种情感和当代雄强的时代气势,并且尽可能做到二者融合。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不只是有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靠日积月累的书法文化功底。两岸隔绝六十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在迎送大熊猫时,台湾派来了一百多人的“迎亲团”,大陆派去三十多人的“送亲团”,我作为大陆“娘家”送亲团团长,此时此刻心情能不激动吗?当飞越台湾海峡时,在飞机上我就倾吐出了表达这种激动心情的七律《送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抒怀》的诗句,到台北后在意境和格律上作了修改完善。但在写成书法作品时,怎么样表现这首诗倾注的情感,我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两岸熊猫情》八首诗书在书法上总的是行草为主,但每首诗的风格不尽相同。这首七律诗我考虑写成苍劲雄强的风格,以我熟悉的于右任草书为根基,中锋用笔融入魏碑,彰显圆润厚重,同时侧锋用笔取妍丽,彰显灵秀飘逸。心里这么想,笔下能否实现?我利用夜间休息连续写了六、七遍,直到自己感觉有自己心里想的那样风格时,才拿出来赠送人,在报刊上发表。

书作第三、四首诗,《探望大熊猫“团团”“圆圆”》和《两岸大熊猫笔会》,就和前一首书作不同。无论是诗还是写成的书法作品,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概括地说,就是诗歌要清新明快,书法要洒脱率意。第三、第四首诗的内容是:

七绝《探望大熊猫“团团”“圆圆”》

台北重来气象新,

真情送宝意尤深。

熊猫使者安居乐,

两岸和谐尽是春。

七绝《两岸大熊猫笔会》

别开生面熊猫会,

书画交流最可珍。

雅集传承千载事,

翰飞墨舞本同根。

大熊猫到台北后,从习惯吃“川菜”到习惯吃“台菜”(台湾毛竹),很快就适应了台北的气候和生活。时逢海峡两岸实现全面“三通”(通航、通邮、通商),每日参观大熊猫的达万人之多,大熊猫“团团”“圆圆”成了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明星”。

2009年和2010年,两岸书法家分别在台北木栅动物园和台中市,举办了“熊猫团圆”和“鼎盛和安”书法展,两岸交流可谓达到火热程度。书法家们瞻观大熊猫“团团”“圆圆”时,大熊猫那种憨态可掬的表情,使人忍俊不禁!上面两首七绝诗,就是表达了这种盛况和情感。在写成书法作品时,为了表现诗中愉悦的情感,我以于右任草书的笔法,融入魏碑体,表现厚重和气势,同时学习怀素、王铎等大家草法,还吸收了现代草书的一些草法,用笔恣肆和夸张,使作品气息连绵和贯通,用墨润、涩并重,使作品凌虚飘逸。这两幅作品在台湾报刊和大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时,许多书法家都认定是典型的草书。

诗为事入心激动而萌发,书和诗的情感而挥毫,二者和谐一致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品,自古名人佳作无不是这样。我在《两岸熊猫情》诗书八首创作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大熊猫“团团”“圆圆”2008年到台湾,直到2012年还未怀胎产仔,这使台湾政要和广大同胞着急了,纷纷询问原因,我又受命几次带领专家赴台湾考究。

2013年春天那次,正是大熊猫发情期,大家在围栏外观看专家调教大熊猫交配(大熊猫严重蜕化交配难),许多人喊大熊猫的名字“团团”“圆圆”,大熊猫不予理睬,惟独我喊时,大熊猫跑过来依偎栏杆表示亲昵的样子。这本来是偶然或者冥冥之中的现象,在场的人却认为是灵感的反映,因此台湾朋友称我为“熊猫爸爸”,而正是这一次大熊猫“圆圆”怀孕了。

这个故事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想起了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诗中的两句:“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马上吟成七绝《喜闻大熊猫“团团”“圆圆”怀仔》:

三探团圆胜似亲,

隔栏尤识送来人。

传承两岸中华梦,

争说喜怀宝外孙。

同样,2013年7月6日晚,当我得到大熊猫“圆圆”产下幼仔的消息时,又激发了我创作灵感,写下了七绝《喜闻大熊猫“团团”“圆圆”产仔》一诗。特别是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大熊猫通过荧屏向两岸社会各界拜年,大熊猫吃竹子像胖娃娃吃奶那样可爱的憨态,站在荧屏前真似向大众作揖拜年,我难掩激动心情,写下了《甲午除夕大熊猫向社会公众拜年》的诗。

七绝《甲午除夕大熊猫向社会公众拜年》

枝头喜鹊噪新春,

圆仔拜年最可人。

憨态天生不用学,

哈腰拱手谢娘亲。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为两岸同胞共同钟爱,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儿童爱得不忍离去。在台湾同胞渴望获得大熊猫时,选择赠送大熊猫契机,把两岸同胞的心连在一起,推动了两岸民间交流,正是小事牵动家国大事。而在这项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以书画传情,正是熊猫诗书交流升华了两岸同胞的骨肉情谊。

书法虽是小道,但小道可以反映和表现人生乃至社会、国家大气象。自古有书如志之说。王羲之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指出书法“达其情理,形其哀乐”。清代刘熙载说得更明确:“意,书之本也”,“写字者,写志也”。“志”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抱负和人品,表现在书法作品上,就是韵味、情操和意趣,也就是古人讲的“意象”。

书法的形式美,虽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但历来的名人佳作,都是把自己诗文中的情感,传神和意象在书法作品上,一般说来二者是一致的。所以创作,就是要扎实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灵敏捕捉把握时代脉搏的结点,把感悟到的真知灼见、真实情感写成诗文,又善于选择适合的书体笔法写成书法作品。

在创作中我感悟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笔墨线条精美,而且要刻画出书写内容的真情实感来,这就叫“诗情画意”。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书法艺术何尝不是这样!当今,时代为繁荣书法文化创作提供了极好机遇,可歌可写的大事特别多。

深钻苦临古人的佳作,掌握技法固然重要,但精思细磨诗文,把技法熔铸在诗文上,创作出有时代气势的书法更为重要。正如唐刘长卿《弹琴》一诗中所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篇:返回列表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