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是11个假期,很多景点都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中国式假期,也许是人类密度极限的挑战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景点都有零食。很多人很高兴,但有些人捂着鼻子躲避。
这种小吃叫油炸臭豆腐,其中以所谓“长沙臭豆腐”最为有名。提及长沙臭豆腐,就不能不提火宫殿的臭豆腐。旷代伟人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课余时间就经常去火宫殿闲逛,很喜欢吃这里的油炸臭豆腐。三十余年之后,昔日的书生已经成为伟人,但是仍然思念当年美味,还曾亲笔题词“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长沙臭豆腐
长沙火宫殿究竟是什么地方呢?火宫殿臭豆腐究竟又是怎么做的呢?清代的长沙城,与帝制中国的其他都市一样,建筑物多为木制结构,所以极易引发火灾。火灾频仍,所以官方及民众遂有火神祭祀,祈求平安无事。据湖南地方文史学者研究,“清乾隆以前,长沙城就有许多火神庙,祭祀火神,年年都举行火神会”。正因为火神不安,才会建火神庙安抚火神,避免火灾。
整个长沙地区最为有名的火神庙就是位于天心区坡子街的火宫殿,火宫殿即火神庙,又有火官殿、火祠、乾元宫、祝融宫等叫法,“祀火德荧星尊神之位”。关于火宫殿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始建;亦有人说是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始建,两种说法前后相差二百余年。
火宫殿旧牌楼
无论哪种说法正确,当年的火宫殿最后都不在了,后来是道光六年(1826年),客绅蔡世望等人倡省城长沙绅商捐资重建,火宫殿附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之建筑,面积计六千余平方米。
咸丰三年(1853)咸丰皇帝为火宫殿御书“德威煊赫”匾额。据《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火宫殿的“祭期,每岁以季夏月下旬三日致祭。”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 ,殿宇焚毁殆尽,其中就包括火宫殿,民国三十年(1941年),火宫殿再次重修。
今日火宫殿
清代火宫殿是民间和官方共同的祭祀场所,但是宗教意义的祭祀绝不是火宫殿唯一的职能,湖南人民的娱乐精神是古已有之的。火宫殿除了祭祀,最为主要的职能就是娱乐,其中演戏、说书和赌博等是最主要的娱乐项目。
道光六年(1806年 )火宫殿重建的时候,就在在前坪搭了一个戏台,面对火宫殿。从此之后,去火宫殿看戏便成为长沙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据王闿运《湘绮楼日记》记载,“前时省城,唯善化城隆祠戏最多,今乃歇绝,而火祠日日有戏,亦风气之变迁也。”
长沙臭豆腐
民国之后,火宫殿仍不时演戏,据1917年6月3日长沙《大公报》刊文,“连日祝融宫因火官诞辰在迩故,天天有剧。”据长沙籍的民国学人左舜生在《近三十年见闻杂记》,“我们长沙有一处类似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或北京天桥那样的地方,便是有名的‘火宫殿’(真正的名字是祝融宫)。平时总是演戏的时候居多。一到不演戏的时候便是那班说书者的世界”。
与今天乡村社会赌博成风的现象相似,民国之后的火宫殿,赌博也是当地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民国长沙《大公报》对火宫殿赌博之风有很多记载,“坡子街火宫殿,竟成赌世界”。逢年过节,火宫殿赌徒云集,各类赌博名目亦纷纷出现。
火宫殿
1925年的元宵节,“坡子街火宫殿,又大开赌市,除二门口有象棋摊一座,骗人入局外,庙坪中则赌摊林立,单双,牌九,铜钱。”“各街市之赌摊,自初十日以后,因警察干涉,经敛迹,惟坡子街火宫殿内,仍属赌摊林立”。
娱乐业发达的地方,餐饮业就会火爆,毕竟娱乐业产生庞大的人流量,都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娱乐业发达的火宫殿地区,餐饮小吃也随之发展起来。油炸臭豆腐在众多小吃中脱颖而出,据1938年初的长沙《观察日报》本地风光栏目刊文,“火宫殿,吃喝玩乐门门有,油炸豆腐最著名”。
火宫殿戏台
这里说的“油炸豆腐”就是油炸臭豆腐。臭卤水,是制造臭豆腐的核心关键之一,其不能直接食用,一般是用来浸泡豆腐形成独特的臭味食品,卤水的制作,各地所选用的素料各有特色,标准不统一,一般是将浏阳豆豉、苋菜梗、冬笋,香菇等主料,按配比洗净、沥干、切碎、煮透和冷却后放入缸中,随后再加入白酒、花椒、食盐等香辛料。同时在臭豆腐制作过程中,因为地域性的差异,在原料选用上也有添加一定量的荤料,包括鱼、虾、肉甚至田螺肉等。
违规过量添加的硫酸亚铁
卤水浸泡是豆腐从白变黑的关键要素,所以不少的臭豆腐加工作坊都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硫酸亚铁来促进臭豆腐黑色色泽的形成。当这类低价的化工原料被添加进卤水之后,会和卤水中的发酵物发生反应,生成墨黑色的硫化铁沉淀,当豆腐被浸泡在卤水中,会迅速变色。
但是,如果硫酸亚铁添加剂量,就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因为利益驱动,不少黑心卖家利益熏心,违规大剂量添加硫酸亚铁制作速成臭豆腐,极大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你在景点吃臭豆腐,最大食品安全隐患就是硫酸亚铁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