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坚强自信的微信名字〕比较自信的微信名字…

时间:2023-02-06 08:07:3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本文发行于《刘允》公众号,订阅《刘允》公众号,与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创业难。

每个创业者,都特别不容易。

有不少人问我,创业者要如何学习,如何帮助企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向前?

我有一个建议: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讨论。他们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幕僚。

更具体来说,是这10个建议。分享给你。


每个公司,都会有发展的问题。而创业者,创始人,是解决公司问题的首要责任人。

所以,提升创业者自身的成长,是根本。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像前面说的,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讨论。永远要走出去,不能封闭。

这个方法,也有个专业的名字:私人董事会(Peer Advisory Board)。

董事会,是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而私董会,是为创业者个人解决问题的。把自己,当做一个企业来经营。

我也特别建议,每个创业者,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私董会”。

私董会,可以由10-20人组成。然后,遵循这三条原则:

1、来自非竞争行业,并签署保密协议。

2、大家的发展阶段和规模,比较接近。

3、成员都是一把手,是能自我负责,做决策的人。

公司的成长,首先是创业者自身的成长。企业的进化,首先也是企业家个人的进化。

每个人都应该在一个可以充分讨论,放心交流,互相切磋的环境里,成长进化。


但是,要在什么方面成长?什么方面进化?

答案是:提升自己的信息密度,和决策水平。

因为创业的过程,要做无数的判断,无数的选择。判断和选择的质量,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

信息密度,就是你能接触到多少信息。

同一件事情,有人能看到1分,有人能看到10分,有人能看到80分。有人能看到1个维度,有人能看到3个维度,有人能看到8个维度。

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充分,越能知道事情的全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我们知道的信息太少。

决策水平,就是你依据什么来做决定。

你拍脑袋,决策水平就越低。你有思考和方法,决策水平就更高。

而这些思考和方法,也是我们常说的:模型。

看到了一个方向,但这个方向靠谱吗?

普通的创业者,凭借一腔热血,不经大脑就做出决定。优秀的创业者,会看看自己掌握的模型,思考分析。

嗯,我从PEST来看看。Political(政治/法律),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文化),Technological(技术),外部环境分别如何。

嗯,再从SWOT看看。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自身环境又怎么样。

然后,再做决定。

而提升信息密度和决策水平,除了自己的努力,也要向他人学习。

在私董会里,大家可以浸泡在更高的信息密度中,互相分享信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这件事你怎么想,我怎么看。

闭门造车,抱着头坐在家里,是很难理解和应对变化的。

信息密度的差距,带来了结果的差距。决策水平的差距,带来了终局的不同。


私董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创业者的认知,打破自我的认知协调。

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认知有四重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创业者,基本已经过了1,大部分在2和3。但是,如何继续打开自己的盲区,并且真正把一些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功力,是很多人不具备的。

而只有到了第四重境界,才能说我真的“会”了。因为已经流淌在血液里,刻在了骨子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知道,变成了一种惯性和常识。

而想要到这个境界,就要和人不停地交流。

因为在交流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思路梳理得越来越清晰,条理越来越清楚。能讲明白,表达清楚,自己才是真的想通了。

因此,我们的认知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后,因为认知提升了,而且大家彼此信任,也就更有机会打破自我的认知协调。

认知协调,就是一种自我处境合理化的倾向。

合理,逻辑就自洽了。逻辑自洽,就感觉舒服了。舒服了,也就感觉自己都是对的。

比如说,最常见的认知协调,就是把做不到的事,说成不想要。

“我其实不想要增长,就是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一定的。

我们常常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就找了一个借口,安慰自己。

但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在信任的人面前,我希望创业者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问题,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认知协调,是一块布。一块遮羞布。

勇敢地,掀开那块布。


我知道,很多创业者,都有伟大的志向。但这一路上,也很艰辛。

心中藏得下星辰大海,但也熬着万丈孤独。

这种孤独感,一般人是很难体会的。

一家企业,不仅有自己,还有员工们的生计。每个员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具体的家庭。

他们盼望着和企业一起进步,期待着和公司一路向前。

但是,遇到挫折,怎么办呢?

创业者,是不能表达出来的。创业者,永远只能留给团队坚定的信心,坚强的背影。

但是,创业者自己,又应该怎么释放呢?

还有,当要做决定时,应该找谁商量呢?

老板就是公司最大的人,很难听到反对意见,大家都在等着你给答案。甚至,还会来迎合你的意图。

怎么办?

所以我才说,创业者应该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幕僚。需要有一个空间,能释放自己的情绪,能一起商量事儿。

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些内容。

私董会,可以由10-20人组成。然后,遵循这三条原则:

1、来自非竞争行业,并签署保密协议。

2、大家的发展阶段和规模,比较接近。

3、成员都是一把手,能自我负责,做决策的人。

这就是希望大家能在安全和信任的环境里,敞开自己。

我们心中藏得下星辰大海,但也熬得下万丈孤独。

可是,如果可以,希望能有更多人,和你一起畅想星辰大海,一起面对万丈孤独。


那么,我们在私董会里,应该具体讨论什么呢?

建议就是:只讨论真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有两个重要的标准。

第一,是Problem,不是Question。

Problem,是具体的,真实的问题。Question,是课题,一些理论性问题。

这么说,还有点抽象。我举两个例子。

我的CTO马上要离职创业了,但他的离开会对公司造成重大的影响,怎么办?这是Problem。

如何应对高管离职?这是Question。

线上是一个重要方向,但摆在我面前的,是要不要转型线上。去线上,会有快速发展,但是线下经销商的利益,根本无法平衡,怎么办?这是Problem。

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是Question。

真问题,应该具体,能挖掘到细节,而不是很大很空,泛泛而谈。

第二,真问题,应该是让你夜不能寐的问题。

最真实,最急迫,最要紧的问题,一般都是真问题。

它让你睡不着觉,让你日思夜想。讨论这种问题,也最能帮助创业者提升。

因为够真,够痛,才有用。


而在讨论中,一定会有大量的提问。

一个好的问题,就像一柄利斧,劈开迷雾,指引人们思考。

但提问如果是个灾难,讨论的质量也一定很低。

那么,如何提问?

心法就是:提问,充满好奇。

提问,不要刁难。(你的团队,真的就那么优秀吗?你自己就真的那么无所不能吗?)

提问,不要预设。(你增长很不如预期,为什么每次都抓不住最大的风口?)

提问,不要设问。(假设你这么做,你觉得真的会没用吗?)

提问,不要反问。(如果你选择这样,你就没有想过糟糕的结果吗?)

提问,不要定性。(你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管理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提问,不要分析。(我的判断,你的问题是这三个原因造成的。)

提问,不要支招。(你的问题,我有五个建议。)

在提问的时候,这些通通不要。

因为提问的目的,是获得信息增量。还记得吗,要有足够的信息密度,才能帮助我们做判断。

充满好奇的,提问。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

而好问题的KPI是什么?

就是被问的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这真是个好问题。

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这倒让我认真思考了。

这时,你就问出了一个好问题。


那么,回答的时候,应该怎么答呢?

直接坦诚。

问什么,就答什么。

想要直接坦诚地回答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很多创业者,都太聪明了。脑子转得特别快,一些答案脱口而出。

但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往往也是现编的答案。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你公司的规模,现在是多少啊?”

他问我这个问题,是想知道我什么?他会不会觉得我实力不够?他是不是想从规模判断我的战略动向?

这时,就会回答说:我们虽然还不是很大,但是小而美啊。我们活得很好。

显然,这不是一个答案。

100万的规模,就说100万。2000万的规模,就说2000万。

直接,坦诚。

我们是回答问题,不是应对别人的“质疑”,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正确。

嘴比脑快,脑比心快。条件反射式地对答如流,恰恰说明了自己的不自信。

还是让问题经过脑,流入心,再说出口。

信任朋友,信任伙伴,不要猜测他人的动机,也不要揣摩别人的意图。

别人充满好奇的提问,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直接坦诚的回答。


当我们好奇地提问,直接地回答,这时我们有了足够的信息,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决策水平,来提出建议。

抑制不住自己,终于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但是,发表看法时,也要记住:充满关爱。

充满关爱的建议,给已经打开自己的人一些鼓励、安慰、洞见、能量。

因为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而不是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当我们充满关爱地提出建议时,相信我,别人会感受到,并且感激。


我们讨论问题,并不是只想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办”。

不是只知道“原来是因为这样”,更要明白“原来我还可以这样”。

然后,去做。

因为,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在讨论结束之后,都要制定最小化的行动。

这个行动,足够微小,足够具体,但也足够有效。

今天回去,我就要和员工进行1对1对谈。

明天开始,我每个月就要研读4份报告,验证判断我的想法和方向。

这些行动,量变产生质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聚沙成塔。

对很多人而言,宏大的讨论,太多太多。但具体的行动,太少太少。

改变认知,只是起点。改变行为,才是关键。


创业,确实很不容易。

很多人也说,有点冷。

但是,冷的时候,更是打基本功的时候。冬天,就是来清除体弱者,让更好的人,享受整个春天。

我希望你在前进的路上,能有朋友,能有伙伴。

能有人和你一起商量事儿,能有人明白你的焦虑和孤独。

能有人陪伴你的成长,能有人祝贺你的成功。

然后,我们可以如野草疯长,如剑笋挺拔。

创业维艰?

是的。

但创业维艰,我们也纵情向前。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