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菩提心微信名字——微信名可以叫菩提心吗?

时间:2023-02-11 23:15:3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不管我们平时听什么法律,学什么法律,都是为了获得对统治的分辨。

我们平常在修行过程中,无论先从共同外前行开始入手,还是修学不共同内前行,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对治自己的烦恼。我们现前传讲的皈依和发心被称为二种立道之基,是因为无论修学什么法门,皈依和发心都非常重要。尤其历代高僧大德在讲解菩提心时曰:“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这充分说明,即便其他一切条件多么成熟,若不具备菩提心,成办解脱也不可得。

菩提心要具备两层意义——大悲与智慧。如今我们修学的一切法,有时候可能有其他名称,但实际上都是在往这方面发展。我们先举个例子。从亚青寺殊胜传承成熟口诀法而言,初次修行要依止观交修——观察修增长慈悲心,安住修达到智慧。随着禅定增上,到达一定的时候,就能做到止中有观、观中有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胜观。无论是止观交修还是止观双运,一切都没有离开大悲和智慧。当然有时候我们用不同的名称来树立,就是明和空。初次修学过程中,两者很难达到一如,这时我们必须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对治两个不同的过失,来创造这两个条件,当见解达到圆满时,两者自然融为一体。为了达到二者双运,前面的一系列观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菩提心从总的角度来说,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备两个要义——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我相信在座的弟子对于这些理论可能都耳熟能详,但要记住,这些理论说起来可能非常容易,但要在内心当中真正生起菩提心,恐怕并非易事。为了生起菩提心,我们要先从四无量心开始,四无量心要先从舍心入手。如果内心没有达到平等,我们所做的慈心、悲心和喜心很难变成无量。

前面我们从本体、所缘境和意乐的角度讲解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些在修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因为愿菩提心的慈悲缘众生,要在慈心、悲心和喜心中圆满。很多人说,由于前一段时间没有求到成熟口诀法,所以如今修行过程中不懂该如何修学。我想请问,四无量心之外还有对治内心的方便吗?当然没有。我们所传讲的成熟口诀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对治烦恼的方便,并没有离开过四无量心。

前面我们讲过,慈心的本体是欲利他人安乐,所缘对境是不具乐因和乐果的有情众生,所以平常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我们的意乐应该是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具足乐因和乐果。悲心的本体是欲利他人远离痛苦,所缘对境是正在遭受苦因和苦果的一切众生,在面对这些众生时,我们的意乐应该是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依靠自己精进修学佛法令这些众生从苦因、苦果中解脱。喜心的本体是愿望他人不离圆满乐因和乐果,所缘对境是正在享受暂时或永恒乐因、乐果者,我们的意乐是希望彼等一切父母,永远不离安乐。我们不仅要在座上如是观想,现实生活中也要依靠它来对治自己的内心。

我们都知道,漂泊轮回之根源是我执,菩提心是断除我执最佳的方便。很多弟子说,在修成熟口诀法的时候,按照小乘无分微尘和无时分刹那的方式断除我执,虽然通过修行了知一些空性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我执还是和往昔一样强烈,外境一切显现仍旧会束缚自己的内心,这是为什么?这充分说明仅凭空性智慧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恐怕并不理想,这时就要着重于方便对治烦恼,也就是运用菩提心对治我执。我相信,如果能在座上、座下好好观修菩提心,仅凭四无量心,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迅速成办解脱。

仅仅知道菩提心的几个理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细致观察自己,平常是否在运用这些道理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果平常好像一个法都没有用上,这充分说明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变成了知境界。如颂曰:“了知犹如补丁易脱落。”了知境界若不护持正念,很容易忘失,犹如补丁脱落呈现衣服的破洞般,在实修中容易出现很多漏洞。为了我们以后修法越来越精进,时时对治自己的烦恼,以上传讲的一系列道理都要铭记心中。

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嗡班匝儿萨埵吽!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