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撒手是一种习惯。看人看微信头像也是一样。
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第一次看到他的微信头像,推断他是什么样的人。
并且,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交往中,很难改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先入为主”的识人方式。
有人说:“微信头像是一个人的‘精装修’,看似无意之举,其实是有意而为之。”
不管你信不信,头像可以出卖你的“内心”。你的想法,总能被瞧出端倪。
01
不换头像,情绪稳定。
有一次,我想清理一下手机。忽然发现,朋友列表和以前不一样了。很多朋友,压根就不认识。
我尝试着寻找某个亲戚,花了几分钟,也没有找到。然后我在亲戚群里,看大家聊天的记录,才发现,这个亲戚的名字和微信头像,早已“面目全非”。
是不是,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英国大学心理学教授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
打个比方说,一对情侣,他们决定和对方相守一生,一开始就设置了两个人的合影为微信头像,结婚之后,更改成婚纱照,有了孩子之后,是三人照。换了很多次,都没有离开“爱情”主题,或者他们从未更换过。
那些闹情绪的情侣,一言不合,就一拍两散,不仅把头像改变了,还把对方的联系方式拉黑了。
当一个人可以控制情绪,或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很慢的时候,他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随意更改,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过几天就自然消失了。
有人说:“不换头像,完全是因为懒。”
“懒”也是一种心情,不管别人如何,自己就是自己,懒得去换头像了。
02
头像温和,为人友善。
有一种温暖,叫“照顾别人”。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上了晚自习回家,总能看到自家阳台上或者门口亮着灯。一看就知道,父母还在等自己回家,即便是睡下了,也没有睡着。
长大后,我们独自外出打工,父母虽然想帮助你一把,但是鞭长莫及。这时候,如果有人愿意护送你走一程,一定会特别感动。
在长沙天心区白沙街,有一位阿姨,叫孙美华。她开了一家小超市,夜里十点左右关门。
2012年,一位女孩对她说:“可不可以晚点关门,一个人踏着夜色回家,我害怕。”
从此,阿姨每天把超市门口的灯,亮到凌晨2点,为那些下晚班的人,壮胆、指路。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需要我们温柔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
微信头像,是一个特别小的平台,但是你能够变得温柔,说明你的心是善良的,是很照顾别人的情绪的。
比方说,把头像设置成柔美的风景,不管谁打开了,都会眼前一亮,想知道风景在哪里;用一句鼓励人的话作为头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像父母照顾孩子一样,把柔情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我们的生命中,会有更多的感动,即便是不好相处的人,也会对你微笑。
03
头像精致,做人用心。
有网友说:“打开好友列表,看头像,就可以猜到他的基本状况。”
猫猫狗狗的头像,代表年轻时尚;卡通动漫,代表年幼懵懂;真人自拍,代表网红和中介;明星偶像图片,代表娱乐圈;风景植物,代表年纪偏大了......
古时候,有一个很懂马的人。他骑马过河时,马不愿意下水。他看了看,发现马鞍是新买的,就拿下来了。马很自然就下水了。如果他也有微信,要设置头像,多半是和马有关。
我们不一定是特别挑剔的人,但是对于头像的设置,还是会用点心思。总想能够表达一些什么。
如果一个人的头像特别精致,说明他平时做事为人,都很用心,能够关注到一些细节。
比方说,为头像设置一个很喜气的“相框”,在头像下角增加一个有意义的“抠图”。
方寸之地,能够好好打扮,不仅仅花了时间,还花了心思,经过了多番思考和准备。
有个词语叫“心细如发”。能够有这种心理的人,在微信头像设置方面,不会马虎。
04
头像杂乱,心情混乱。
有一段时间,朋友大华的儿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他认为,儿子没有错,是老师不负责,同学不礼貌。连续几天,都在朋友圈里发牢骚。他的儿子,把微信头像设置成了一把利剑,似乎是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句话说得好:“心乱了,一切都乱了。”
一个人心烦意乱的时候,如果设置头像,那么就没有一张图片是令他满意的。挑选了很久,设置好了,立马又会更换。
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是内心不顺,并不是世界不好。真正聪明的人,会冷静下来,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加以改正。
05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常常用到“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方法。
如果把微信头像设置的过程,当成一次写作,其真实心情,就一览无余了。
高兴时,满世界都是风景,垃圾桶旁边也会发现惊喜;心情灰暗时,看不到任何好东西,坐在百万的豪车里,也会气愤不已。
李银河说:“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内心的朴素,爱自己已有的一切,从人生的竞技场上退下来,做一个朴素的享受者和旁观者。”
认真设置微信头像,看清别人的头像,你会发现真实的自己,也可以了解别人。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识人术,不够完整,但是可以看到某一些方面。不能忽视掉了。
愿你我,做一个待人温和友善的人,做情绪的主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