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想当皇帝吗?
也许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做皇帝这事儿没人不想。只是刘皇叔创业的广告语是:匡扶汉室,一统江湖。如果称帝自然就被打脸了。你且看隔壁曹老板就一生没有称帝,不是不想,而是丢不起那人。历史很有趣也很讽刺,最有可能篡位的曹操在关键时候倒矫情起来,立起了牌坊,而整体呼喊要匡扶江山社稷的刘皇叔倒是当仁不让的做起了皇帝,做起了婊子。
原因到底为何,不妨让我们穿越回三国,窥视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
建安221年,对刘备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年他终于从一方诸侯飞龙在天,一跃成为了九五至尊。
彼时,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是到了收成的时候了。急着收割的群臣们都希望刘备能早日称帝,当然其中也包括诸葛亮。表面上臣子们是为刘备考虑,实际上每个人都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名正言顺。只有刘备名正言顺的成了皇帝,咱们才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大臣,否则混一辈子,一个名分都没有。我们跟着你刘备混,风餐露宿,工资还那么低,图的什么?不就是等今天嘛。
只是,有一个人并不想称帝。这个人就是刘备。为什么呢?
很简单,反正自己已经是蜀国公司的BOSS了,上不上市已经不重要了。归根结底,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再说我做人就讲究厚道二字,图什么皇帝的虚名呢?当年我不是一致说要匡扶皇室嘛,如果我称帝了,不就打脸了。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后人会怎么看我?脸皮比铜墙铁壁都厚的曹老板都没登基,我干嘛要背这口黑锅。对,我不能膨胀。
所以,不管是谁跟刘备聊称帝的事情,刘备只说一个字:NO。
二
这时候有一个人急了,当初我跟你混,帮你干了那么多脏活、累活,你现在连个名分都不给,太不够意思了。不过诸葛亮多机灵啊,一颗七巧玲珑心可不是白长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找到了刘备,想找领导喝茶。领导,我让你装。当然牛人说话总是讲套路的,看透不说透。
这世上有两种人最了解你,一种是你爸,知子莫若父嘛,另一种就是你领导。很显然刘备已经知道诸葛亮的来意。所以刘备打算跟这位后勤总管唠嗑,唠一晚上。但是唠嗑可以,唠称帝不行。
诸葛亮当然也不是吃闲饭的,跟领导聊天的关键,是要给领导洗脑。如果想洗脑,就要学会讲故事。于是他讲起了一个俗不可耐的故事,刘秀称帝的故事。
诸葛亮说:“从前,耿纯等人劝刘秀称帝。”
刚说到称帝二字,刘备就咳嗽一声,脸转过去了。诸葛亮装没看见继续说:“其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刘秀也遇到相同的问题,而且退让四次。”
刘备说:“那是在作秀。”
诸葛亮说:“如果是作秀,连续退让四次,会不会太多了?不过你知道为什么他又愿意称帝了?”
刘备说:“为何?”
诸葛亮说:“因为耿纯泄露了一个天机。”
刘备来了兴趣,问:“哦?”
诸葛亮说:“耿纯当时是这么对刘秀说的‘天下的英雄对你都很敬仰,似乎天下人都听您的。但是你知道为什么他们愿意向您效忠嘛?是因为他们都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您不称帝,他们自然会作鸟兽散,重新树立新主。到时候您别后悔哦。’”
诸葛亮故意加重最后几个字的声音,明摆着是敲山震虎,区区几句话说的刘备后背一凉,但是刘备依然面不改色,他说了他的担忧:“曹操都没称帝,我这么做,说出去不好听吧。”
诸葛亮身子微微前倾了一下说:“曹操不称帝是不愿意背负篡汉的骂名,但是他儿子曹丕已经称帝了。陛下,现在汉朝已经亡了,您是汉室血统,现在登基,名正言顺,合情合理,再者……。”
刘备忙问:“再者什么?”
诸葛亮说:“臣子们长期跟随大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谁不想能建功立业呢?否则……”
“勿需多言了,勿需多言了。”刘备落寞的闭上了眼睛,一切他都明白了。
我本以为是蜀国的主,原本只是个傀儡而已。
最终,刘备还是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以续大汉正统,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四月,大赦天下,并改元章武。封诸葛亮为丞相。
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不得而知!
三
不想做皇帝的皇叔,不是好刘备。
但历史会不会真的冤枉刘备了,或许他的初心真是为了匡扶汉室,自己做个诸侯,也就功德圆满了。只是,时势并不会放过他,历史会将他推上舞台,不管他愿不愿意,不管他同不同意。
君臣上下一体本就是相互寄生的关系。如果刘备不称帝,那么诸葛亮的算盘就落空了,千古名相的美名也讲沦为浮光泡影。所以刘备称帝最大的受益人到底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呢?从历史的进程来开,虽然各取所需。论赢家,似乎谁活的长谁是赢家,刘备登基不久就去世了,而诸葛亮的到底是不是蜀国的一哥呢?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同样在曹魏的司马懿也是如此。
历史不允许刘备继续退让了,称帝是他权衡利弊后的决断。他最终选择妥协,因为他明白稳定压倒一切。我们知道矛盾是可以转移的,三国鼎力之前的矛盾是国与国的矛盾,当三国鼎立之后,外部矛盾就转移为内部矛盾,演化乘刘备与群臣的矛盾。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出现独立个体的,只能出现利益共同体。如果刘备被利益共同体排除在外,那么他的地位就自然岌岌可危。同样在曹魏、孙吴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一定不是偶然。尤其是曹魏建立不久,就被司马家鸠占鹊巢,易主成司马家天下。所以刘备称帝是合理的,至少与利益共同体保持了同一阵营。这其实是君权与臣权的博弈。君靠臣获得江山,臣靠君获得利益,二者各取所需。
连曹丕、孙权这些后生们都称帝了,所以刘备称帝也算是名正言顺,获利最大,损失最小,何乐而不为呢?最多被世人唾骂几句而已。
四
人生,总是在抉择中度过。刘备的选择倒是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鬼谷子的一句话。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像刘备这样的王公大人们,更注重名声,如果能获得高尚崇高的好名声,就可以决断。有些事情不用费力就容易成功的事情,马上可以决断。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费力气又辛苦,但不得不做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消除忧患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能实现好处的,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后世还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也是如此。
只是所有的决断,都需要付出代价的。刘皇叔的决断虽然得到了江山,但是千百年,质疑他人品的说法,不绝于耳。
真可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