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专栏]
孩子越“善良”,就越容易被忽视
原创作家|还是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故事:
宝贝汉是个很善良的孩子。
有一次,爸爸带涵涵去商场,她在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公主裙旁边停下。
爸爸看涵涵很喜欢这个裙子,就打算买下来。
涵涵看了看价格标签,连忙摇摇头说:“爸爸,我不买了,在学校里我们穿校服多一点,买了它也只会放在家里。
爸爸连连感叹宝贝很乖,每次都不乱要东西。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涵涵这样的小孩。
在幼儿园里,她们会乖乖的坐在小椅子上,不敢乱动。在家里,他们会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不敢乱翻东西。甚至在心爱的玩具面前,也不敢露出喜爱的表情。
慢慢地,他们为了迎合大人,笑呵呵地,说着大人喜欢听的话,做着大人认为乖的事。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压在心里,努力维持乖孩子的形象。
有一位作家说:“不要做乖孩子,盛名太重是对心灵的伤害。
长期的迎合和压抑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独立成熟的能力。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01
孩子越“乖”,长大后越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乖,是一种讨好性人格的体现。
曾经有一则新闻震惊全国:北大学霸“弑母”逃亡,完美小孩走上不归路。
吴谢宇是个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他孝顺懂事,自律沉稳,从不做坏事,被同学们奉为“完美宇神”。
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坚强而严厉的母亲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甚至一度约束他的自由。
为了让母亲走出悲伤的心情,他继续扮演着乖小孩的形象迎合母亲。
即便是他考入入北大后,他每天仍然坚持和母亲通话,一一报备他的生活。
长期扮演一个乖小孩,让他身心俱疲。他像机器人一样,行尸走肉般生活着。
他觉得只有杀掉母亲才能使母亲快乐,才能让他摆脱“乖小孩”的名称,做回真正的自己。
计划成功后,他开始肆意放纵自己,吃喝嫖赌,将压抑多年的情感完全释放出来。
有位心理学家说道:
如果一个人被教成乖孩子,他没有跟别人甩开膀子干一仗摔一跤的感觉,长大后他压抑的情绪就会积攒成仇恨。
“乖孩子”总是在不断地讨好别人,在他们完美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颗叛逆的心。
父母总是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愿,最终只能让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成为父母理想的“附属品”。
当他们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时,就会以更惨痛的形式作为回报。
比起培养一个乖孩子,父母更应该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勇敢做自己的孩子。
02
孩子内心越自由,长大以后越有出息
有一位作家说:“青少年的心,酝酿着独立与成熟,而它的原料,却是叛逆。
韩寒,曾经是应试教育的叛逆者。因他内心充满自由,长大后他成为了当代著名作家,杂志主编,电影导演。
当大多数同学乖乖地写着命题作文,做着厚厚的习题,背着长长的英语单词时,韩寒固执地申请退学。
当老师劝他只有考上好大学,才会有理想的人生时,他头也不回地说稿费会养活自己。
在父亲看来,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他都是自己唯一的骄傲。
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退学后的韩寒像自由飞翔的雄鹰,仅仅一年后,他就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销量累计过200万册。
他开通新浪博客,用独特的视角,辛辣的语言,关注新闻事件,好评如潮。
当年桀骜不驯的叛逆少年,已成长为一代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奥修说:“一个真正叛逆的人,他依据他的小小光芒而活。”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时,父母要警惕“应该思维”的陷阱。我们不能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而是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顺应孩子成长。
小时候叛逆,自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和爆发力。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尽情,自由地放飞自己的思想,将曾经的放荡不羁化作永恒的责任与担当。
03
允许孩子的“不乖”是父母最高级的修养
王菲在送给女儿的《童》中写道:
你不能去学坏,
你可以不太乖。
窦靖童说,母亲特别尊重、理解、和支持她。
凌乱不羁的发型,从下巴直达锁骨的纹身,早恋,抽烟、退学,窦靖童似乎是不良少年的典型代表。
而生活中真实的窦靖童,个性独立坚强,内心纯洁善良。
这些都是和母亲放任而不放纵,克制而不管制的教育理念分不开的。
她对女儿说:“你不能去学坏,要懂礼貌,讲规矩。
但你可以有一点点不乖。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丢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窦靖童13岁组建乐队,15岁发行单曲,19岁发行专辑,在音乐梦想的道路上自由快乐地成长。
很多父母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孩子、控制孩子的不乖,为他们规划好每一步路,而最后却事与愿违。
心理学家河谷隼雄说:“ 孩子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
在人生的航道上,他们有时会逆风航行,但只要不偏离方向,终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父母既要无条件的支持,也要有条件的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的道路,
他们的内心才能逐渐成熟,独立,强大起来。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曾说:能够同长辈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往往在成长中都更具潜质。
通常的乖小孩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敢挑战新鲜事物,不敢踏入更高更大的领域,因而毫无创造力和活力,人生平庸而憋屈。
在我们快速发展的今天,“乖”不是个褒义词。
为人父母,不能再用乖来衡量孩子的人生。
父母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力,孩子才会为自己的选择全力以赴。
父母放养而不放纵的态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在不出格的范围内,找准自己的方向,找回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做最舒适的自己。
不要让孩子循规蹈矩地复制我们的人生,让孩子做一个“敢叛逆”的勇者:
不受制于他人,勇做生活的主角,寻找人生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简介:依然,一个80后三个美丽小公主的妈妈。倾听你我最真实的声音,写下你我最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