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qq名字带有锋字怎么样

时间:2023-02-21 06:14: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丑陋真实!

最近

驻金兴节目

《中国式相亲》

突出包围圈

不像其他相亲节目。

节目中,父母先替儿子选择对象

这不禁想起来了

中国传统父母的生活,媒人的话

也就是“包办婚姻”

仔细想想。

中国的父母们,

不仅仅是“包办”婚姻吧?

12月24日,该节目播出不到24小时,引起了争议,引发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金星就说了,节目的宗旨是:一人脱单,全家光荣。

这个宗旨虽然奇特,却很符合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思想现状。

节目的设置是男方在隔壁屋子里,父母替他们挑选女朋友。所以,女方看不到男方长相,只能根据他们父母的行为去判断。

好了,第一期节目,五组男方家庭隆重登场了。

第一组男方家庭

沈阳男,幼儿园园长,来现场的家长是他一脸冷漠的妈妈和嘴炮技能满点的二姨。

这位二姨对女方提出了四点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会干活,她认为:“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

请问您这是找媳妇儿啊还是找老妈子啊?

男嘉宾的亲娘一直保持着一副“你们都欠我钱”的冷漠脸。

第二组男方家庭

天津男,23岁,想当歌手,从没谈过恋爱,自我介绍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喜欢成熟一点的女生。

“懵懂无知的小孩”他妈妈是个营养师,上来就说不找手凉的女孩,因为手凉就会宫寒,宫寒的女人生儿子会得小肠疝气,生女儿会营养不良又贫血。

第三组男方家庭

英国海归,有个外交官父亲,母亲是医生。父母各自表达了对儿媳妇的期许,

总结起来就是要大家闺秀教养好,性情温和,很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趣味。

第四组男方家庭

播音主持培训老师,说自己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因为父母是现实版的“张智霖袁咏仪”,爸爸特别宠妈妈,自己也会跟着爸爸学。

第五组男方家庭

男嘉宾是蒙古族,清华高材生,他的父母是全场唯一一个被问对儿媳妇的设想的时候,没有列一二三四的条件,而只说了一句儿子喜欢就行的。

这个男人做金融投资,年薪百万,喜欢智商高的女性。第一个女嘉宾是个留日女博士,长得像陶晶莹,言谈活泼风趣,他父母和他都表现出很大兴趣,双方愉快地牵手了。

替补男方家庭

内蒙男牵手下场之后递替补上来一个23岁的大连男,一张口就说喜欢成熟稳重会照顾人的。

重头戏来了!

第二个女嘉宾上场之后。

……

女嘉宾身高外形都很不错,一上场,小黑屋的男嘉宾们都沸腾了,23岁的天津小伙更是高喊“我的菜我的菜,谁也别和我抢”。

女嘉宾还带着自己煲的汤来,这下好了,爹妈一看到爱干家务的准媳妇就两眼放光,小黑屋的男嘉宾也是一口一个“能照顾我,好!”

为什么这些男嘉宾都只想着自己被照顾?究竟是来找女朋友还是找妈啊?

有网友就评价说“中国式相亲”这几个字确实相当切题。这个节目中国味特浓。

第三个女嘉宾,27岁的白富美。

父母们一上来就打听年龄、学历、车房,反正场上没人关心这女孩性情如何,有什么爱好,会不会做家务这个选项不只是父母在意,男嘉宾也反复提及要能照顾我的。

你们要是这么需要人照顾,能不能请你们去找个保姆?

有网友是这样总结的:

这就是“中国式相亲”的现状,总是会被各种外在的因素所困扰,最先考虑的反而不是作为两个平等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觉。

对于这些“妈宝男”,网友们觉得把中国年轻男人的脸都丢光了。

@P小Y:我不说中国男人都这样,优秀的也的确见过许多,优秀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教养良好又懂得爱自己而不是“全部生命=儿子”的妈。

@silkinsummer:从这里隐约看出中国的男孩教育出了问题!

@穆尼moria:为什么中国有#男孩危机#?因为社会快要把他们宠成废物了。

不得不说,这种中国式相亲的背后,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式父母的感觉特点

1.

中国式相亲背后的中国式父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帮着自己二三十岁大的的孩子,相亲、找工作、带孩子。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新闻:

三十里雪路扫出“中国式溺爱”


家住延安市姚店镇元龙寺乡的彭彩琴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就在榆林的一家公司上班。年前回家探望父母,准备返回时却遇到了大雪封路。为了送在榆林上班的女儿顺利到火车站,年过花甲的父母竟然扫雪30里,让人听后感动不已。

还有这样的新闻:

又是一年大学新生入校季:可怜天下父母心


9月12日,位于广西柳州市的广西科技大学东环校区迎来2013级本科新生,不少新生由家长护送入学,烈日下父母们帮孩子扛包背行李、打扫宿舍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唯恐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不能独立生活。9月12日,广西科技大学新生报到,一位母亲为新生购买生活用品。


9月12日,广西科技大学新生报到,一位为孩子扛行李的父亲。覃英文摄

前两天,在豆瓣上还看见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名男生对于自己的相亲对象提出了不满,因为他觉得一个有手有脚有良好工作的女孩,二十多岁了和父母同住,父母为她打点一切,自己像小公主一样生活是理所应当的。他实在无法苟同女生的价值观,觉得太过于自私,认为将父母当作是自己的保姆是十分不孝顺的行为。

中国式的父母,他们通常都是拼尽全力的去付出,哪怕从生活小事到你的人生大事,他们都希望能为你做到最好甚至替你做到最好,以求你能幸福快乐。

在中国社会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确都捆绑十分紧密,即使你毕业了、独立了、成家了,甚至你成为父母了,你也会发现,你的小家庭与你的大家庭也是无法完全分割的,要不然你以为国产剧里哪来那么多的题材去描述这些矛盾碰撞啊。

这是不争的现实,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国情所造成的。我们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一直都会产生联系,甚至是令人窒息的枷锁。

为你好,让你快乐。是父母最美好最单纯的愿望。

可是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能够处理好这种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需求呢。

朋友A,现居北京,现在为了她的孩子,正在换海淀区的学区房,把自己老家和北京三环的一套房在出售,以求能够换成一套60平的房龄15年以上的920w标价的海淀区学区房。

她说,很辛苦,但是值得,希望能够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她的宝贝,今年才刚刚四岁,在北京某国际幼儿园上着年费几十w的双语班。她和她的先生都是在大英帝国留学回来的精英人士,属于典型的工作移民“新北京人”。她一直都相信,精英教育一定需要传承,即使有一天孩子有意识的会懂得自己去选择要什么,那么他们也一定在此之前铺好所有的道路。

我问她,老家的房子不是你爸妈当年留给你创业以备不时之需的嘛?

她说,她父母也是支持的,反正都是已经给她了,自然也是由她来全权处置。

她的父亲是当年恢复高考后的最早一批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她的母亲是他们那个城市的知名女企业家。她当年和自己的先生一同出国完成学业直到定居北京,也主要是是靠她父母鼎力支持。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式的父母,即使你接受了西方式的教育,仍然只会倾其所有的水往下流,将自己的期望投射给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这样会幸福。

2.

随之而来,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

一个人总是太容易对爱的人,和属于自己的一段关系,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一段没有空间的婚姻令人窒息,哪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也会逼死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得听我的。”

多少曾经的孩子、如今的大人,生活在这样中国式的父爱和母爱里,被爱着,却又被捆绑着。

起初,我们并不懂,觉醒之后可能会有绝望,绝望之后一旦挣脱不开,就是麻木和驯服,甚至会对偶尔生出的反抗之心产生愧疚感和负罪感,仿佛这样想一想,就是对不起为自己无私付出的父母。

然而,若是长大后,经历了二次成长的我们,仔细回想,这是真正的爱吗?

看过一个国内导演拍的,在威尼斯获奖的独立电影《家》。在这个长达5小时的电影里,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父亲和母亲形象,以及那样熟悉的父母对子女们的爱——中国式父母的爱。

这样的一对父母,他们是这样深爱自己三个子女的。

离异独身带儿子过活的大女儿上新处对象的当,卖了自己的房子付了新房的首付。两位老人不但接收了他们母子同住,还一大把年纪要帮衬大女儿的新房子装修,甚至还要为她筹装修钱。

两老启程,来到了远在福州的二女儿家。一到那里,就帮忙做饭、接送孩子。

到了上海的小儿子家,教小媳妇做饭,擦灶台上的油污,装马桶盖上的坐垫。

看完整个电影,感动的同时,我却生出一种更深的绝望和悲凉——我们的父母那样爱我们,但是,他们爱的真的是我,是我这个人本身吗?

还是,仅仅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只是爱着他们的孩子,而不是爱我。

他们关心离异单身大女儿的婚事,不是真的在关心一个失婚已久的女人情感生活是否真的幸福。

他们关心外孙鹏鹏英语成绩不好,影响了他妈作为英语老师的脸面,不是真的在关心一个失去了父亲、内心孤单少年的心路历程。

他们希望二女儿的生活升职加薪、蒸蒸日上,却看不到人到中年的二女儿内心隐隐的焦虑和夫妻危机。

他们希望小儿子能赶快养一个孙子,自己好帮着带,却看不到理想主义者的小儿子在无比现实的大城市中的那种挫败感和格格不入的惶恐。

他们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即便那个孩子不是我——也会是别人。

3.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请放手

中国式父母之爱说白了就是不愿放手,不愿放手以至纠缠不休,这种行为有着深刻的家庭伦理与社会背景,从本质上讲,父母打着爱的旗号不愿放手的背后,隐藏的目的并不完全因为孩子,亦因为自己,因为自己的现实问题不能解决,不愿面对,因为心中有许多梦想需要子女去承载,因为残酷的现实让父母感觉不放心,他们不愿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孩子未来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生铁不炼不成钢,人不摔打不坚强。”,温室里的花朵,终究难以承受无情的风雨,父母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渐渐地学会放手,让孩子沐风栉雨,独立面对自己的未来,对孩子而言,何尝不是真正的关爱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与生俱来的责任与承担。俗话说:千岁的父母保不了百岁儿郎。雏鹰终有一天要振翅翱翔,飞上蓝天!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父母代替不了孩子去走属于他们的人生之路,未来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生活的跌宕坎坷要他们自己去磨历担承,现实的是非纠缠要他们自己去解决面对。

父母只有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才算是真正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得到平等的激励与尊重,才能够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够体会到做人的艰辛困顿,酸甜苦辣,才能够激发出自身的潜能,长成自己人生智慧的大树,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章来源: 重庆晨报、绘本与爱、 中国教育研究等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温馨提示

微信推出新功能了,

你知道吗?

公众号也能像好友一样置顶!

想要第一时间接收内容推送?

点开本文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

就能跟“光明网”成为好朋友了!

(PS:微信要先升级哦!)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