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整理记者钟宇恒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合川马文溪龙是世界上已知的恐龙化石中脖子最长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也是亚洲迄今为止发现的整体恐龙最大。
合川马门溪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4亿年。它体形高大,从头顶到尾端全长22米、高3.5米,估计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达40-50吨。
合川马门溪龙的最大特点是颈部长度近达10米,是长颈鹿的3倍,有“东方巨龙”的美誉。
在封面新闻“宽窄”频道的“蜀地宝藏”专栏中,我们介绍了合川马门溪龙的一些情况。这里,我们针对读者的疑问,再介绍一些有关的事宜。
名字来历是个误会
在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以前,四川省宜宾市就已经出土了世界上第一具马门溪龙化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关于“马门溪”名字的来历。
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
马鸣溪出土恐龙化石的情景
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
由于杨钟健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
发现恐龙化石的马鸣溪
从此,马门溪龙便记录在各种文献上。
合川马门溪龙出土以后,杨钟健确定了它的种类,便以“马门溪”为属名,“合川龙”为种名,正式为其命名。
马门溪龙自1950年代初期在四川盆地首次发现以来,在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地均发现了大量马门溪龙化石,先后命名了建设马门溪龙、合川马门溪龙、中加马门溪龙、杨氏马门溪龙、安岳马门溪龙、井研马门溪龙、广元马门溪龙等7个种,使之成为中国种类最多的蜥脚类恐龙。
曾被当做“石头”遭冷落
合川马门溪龙在鼓楼山出土后,被安置于40个木质大箱子里,存放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一直无人问津。
这些木箱最开始放在食堂,但由于影响大家就餐,又被搬了出来,散落在馆舍和办公楼梯边。
经过日晒雨淋,有的已经裂开散架,露出了里面的石头,多数木箱甚至被白蚁啃食。
重庆自然博物馆当时主要收藏陈列的是文物考古和部分自然类的藏品,无人研究恐龙化石。
后来,时任馆长的朱鼎固听说成都地质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要修建地质陈列馆,缺乏展品,主动提出:需不需要这样的化石?
起初,成都地质学院也很犹豫,有人质疑,拿回来一些石头有什么用?恐龙是什么动物?
最后,时任院长朱国平拍了板:“先不要管那么多,把东西拉回来再说。”
于是,成都地质学院派出解放牌大汽车,将这40件大木箱运回。
名副其实的“长脖子恐龙”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陆生动物,它们不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个体大小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不同类型的恐龙由于其颈椎数、颈椎的延长程度不同而造成脖子的长度差异很大。
部分脖子较短的恐龙(剑龙类、鸟脚类和肉食龙类)仅有8-10个颈椎,其脖子明显短于躯干长度。
部分脖子中等长度的恐龙(蜀龙、圆顶龙等蜥脚类恐龙)具有12-13个颈椎,其脖子明显长于躯干长度。
部分大型的蜥脚类恐龙(雷龙、梁龙、峨眉龙等)具有15-17个颈椎,每个颈椎较为延长,从而使其脖子远长于躯干长度。
马门溪龙的牙齿
而马门溪龙则更为特殊化,其颈椎数达到了18-19个,这是所有恐龙里颈椎数最多的。
同时,马门溪龙的每个颈椎极为延长,最长的颈椎达到了背椎平均长度的3.5倍。
这使得马门溪龙的脖子特别长,几乎达到了身体全长的一半,从而成为了所有恐龙中脖子最长的,是名副其实的“长脖子恐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