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丰收在望。平果县广阔的大地上到处都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喜人景象。火龙果红着脸,葡萄柚结出果实,山林里鸡群咕咕叫着。努力工作的贫困农民们充满了增加增产增收、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期待和希望。
近年来,平果县委、县政府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攻目标,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分享收益,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典型引路,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该县在顶层设计之下,依照科学精准的路线图,以示范区为核心,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标杆,近年来,着力打造3000亩精准扶贫构树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10000亩火龙果脱贫示范基地、3000亩山茶油基地、1500亩茶园基地、“12+2”林下养鸡集中区等基地建设,让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主体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式,增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信心,同时,探索出代种代养、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发展成果,为产业扶贫增添了无限活力。
落实“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短能脱贫,长能致富”原则,合理规模化发展产业。以该县四塘镇为例,为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近年来,以四塘镇为试点,在水果种植的基础上套种金钱草1200余亩,在油茶地里种植花生600余亩,据统计,仅套种的金钱草和花生两项一年的收入,就能给群众带来近300万元,大大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激发动能,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
“咱种植桑蚕有经验,如今政策帮扶这么到位,干着可比原来有干劲儿!”太平镇甘艾村村民梁素新说。梁素新的信心,来自于持续稳定的产业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平果县对新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群众给予每户最高4500元的补贴政策,极大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这一条主线,该县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产业帮扶措施,制定出台《平果县2018年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培育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共有16452户贫困户有“5+2”特色产业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已达82.36%,虽产业不同、模式各异,却都将靶心牢牢地指向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地带动贫困群众通过产业脱贫致富,产业扶贫的种子深深扎下根来。
科技带动,农业产业扶贫乘势起航
扎下根的种子,如何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何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平果县出了答案,该县充分整合人社、农业、林业、畜牧、扶贫等部门的各类培训资源,按照产业、层次、岗位分类设置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在动植物育种与繁育、病虫害防控、栽培与土肥等方面的“田秀才”“土专家”,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大力推广适宜贫困地区的良种、良法,“过去果化镇布尧村大石山上,因为常年缺水,当地百姓只能种植玉米为生。如今,行走其间,只见每两三米的间距就‘种’下一根水泥柱,火龙果的藤蔓蜿蜒缠绕其上,枝头上挂着诱人的红色火龙果,俨然成了群众的‘致富果’。”这样的转变,来自于科技的给力,该县在贫困地区开展石漠化治理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接地气、服水土的产业扶贫范例和管理经验,如今不仅果化镇光秃秃的大石山头重新恢复生机,该县太平镇、海城镇等当地群众也通过发展山区火龙果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贫困人口收入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该县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底的11.38%降至2017年底的6%;今年上半年,该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330元、6374元,分别增长8.0%、11.5%。当前围绕特色产业扶贫,重点工作全面开展,项目规划顺利实施,发展动能全面释放,距离2018年实现计划19个(含4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村脱贫出列,3270户12621人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发生率降至2.34%,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
扶贫攻坚之路,如同赛跑,越临近终点,越需要咬牙冲刺。作为脱贫攻坚大战略的重头戏、主战场,产业扶贫迎着好势头,抢抓新机遇,勇啃“硬骨头”,定能交出一份出彩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