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官明、官明辉简介…

时间:2023-03-15 06:10:2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苗敏彬和义气很深

袁老师在葫芦寨经历了几十年以上的教学生活,尊老爱幼,平易近人,特别关心贫困农民的子女。

胡芦乡瓦厂寨石廷哥(苗族)是一穷苦至极农民,依靠帮人拾轿卖力谋生。曾帮袁先生抬过轿,袁与之结为莫逆知己。对石家中生活的接济,常主动解囊相助。石经常到葫芦寨拜敬袁先生,每当逢年过节袁先生请客吃饭,都必请石廷哥同桌陪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袁先生迁回新化县后,石廷哥曾两次去探望袁先生及其亲属,均受到盛情款待,石回来时还给以钱物丰盛礼品。石念念不忘袁先生的深情厚义,常对人说:“袁先生真是仁义至极,待人不分贵贱,不分苗、汉,尤其看得起我们穷乡里的苗人…迄至今日,袁先生的形象,仍深深地留在苗乡土寨许多老年人的记忆中,十分留恋,念念不忘!

袁先生敬老尊师,尤为感人至深。少年时代,曾教过他书和拯救过他父子俩的苗族举人石明山先生,①于一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湖南衡州未阳县任教,任期三年病故。石在得病期间,书信告知大岩寨家族,袁先生闻悉,石老病势危笃,即偕同其亲属从葫芦寨赶至耒阳县探望。远道跋涉亲临病床,日夜伴随石老,侍奉汤药,精心护理,不离其身。终因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袁失恩人,万分哀痛,后经耒阳知县亲自伴同袁吉六先生和石的亲属,将石的灵枢从阳车运至长沙,转用木船逆水而上,运回保靖县葫芦属大岩乡。

在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阶级制造民族隔阂,欺压、歧视少数民族人民。如“铜不沾铁,苗不沾客”②离间苗、汉人民关系,统治者总是枉费心机。袁先生虽是汉族,但他生长在苗乡,同苗乡土寨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以自己的行动,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森严戒律,抨击流言蜚语,为真诚表示实现苗汉一家之誓愿,毅然在葫芦寨继配苗家姑娘向冬英③为妻。苗汉联姻,情深义重,民族团结,亲如手足。袁先生博得广大汉人民所尊重,世代相传,永志不忘。

袁先生在苗乡生活四十余年,后虽多方原因迁回老家新化县。但仍身居新化,心挂苗乡,他经常写信给葫芦官庄寨龙忠等学生和好友,回顾他在苗乡坎坷的生活历程和教书时的幸福情景。高度赞颂苗族和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和热情好客、朴实忠厚、耿直的美德,为表达热爱故土,不忘家,人民之情,袁先生在同其好友、学生通信落款时,曾署名“吉芦”和“袁籍芦”。前者寓意是:葫芦寨是个好地方,生葫芦,吉利幸福故字“吉芦”;后者是:先生成长在美丽富的苗乡葫芦寨,其籍贯系胡芦寨,故又字“籍芦”。由此见,袁先生对苗乡土寨人民如此刻骨铭记,没齿不忘。

注:

①石明山在未阳任教渝,名望颇高,是未阳文豪之一当时来知县曾给百敬赠一块逼额,上写:“学识渊博,才智迈众”。并举行隆重仪式,拾棺游城三圈。众人相送,告别遗体。

②“客”指汉族人民。

③向冬英早年父母双亡,同其胞弟向心位跟随叔父向荣志(官明)居住。向心位是袁古六的学生,曾在当地(塘西歧寨)教书,其教学甚严,因体罚其六权子向心让,被叔父责骂而弃教从业学做桶匠(木匠)营生,一九五三年病故。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