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石金』石金钱龟最新价格

时间:2023-03-15 13:20: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时调视察机

始祖石金在明朝洪武年间移居神州东石村,但他从哪里来?有的在朔州麻邑县,有的在洪洞大槐树里,甚至有的在忻州移民先从洪洞大槐树搬到朔州麻邑县后,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生存困难,政府组织

这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石氏家族中,族兄石贵宝对村内事情知之较多,又善言谈,记忆力又好,闲时他雅兴一旦来了,对古诗文及论语中的故事和诗句还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因他是在1952年毕业于定襄师范(初师),在我们这辈人中可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了,在我与他的交往中,他经常给我讲述一些村内发生过的事情,特别是谈论到我石氏始祖石金时,不止一次地强调始祖石金是从洪洞大槐树迁徙过来的,可惜我当时没有编写家谱的意识(当然那时编写家谱也没有形成气候),要不然石氏家谱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更加详实一些。可惜他已作古。

始祖到底从何处迁徙而来,带着这个话题近几年来,我在编写家谱的过程中,不断地搜索着,寻找着有关资料,在翻阅考察了忻州许多文史及家谱资料,绝大部分忻州家谱记载始祖是从朔州马邑县迁徙过来的。而在1980年出版的“忻州地名录”上记载东石村来历:“相传明初从洪洞迁来石姓者在此定居,称为石家庄”。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又对当时编写“忻州地名录”的编委成员进行逐一走访调查,可这些编委有的已作古,有的年事已高记不清了,有的连人也找不着,有幸找到编委成员石俏山(段庄村人)他虽参加过编写“忻州地名录”,但他负责搜集整理得是忻州奇村这一片村庄,对东石毫无涉及。我石氏始祖从何而来的资料,现在唯一只能从“忻州地名录”上能找到记录,那么这个记载可信吗?于是,我又拜访了忻州几位资深学者、专家向他们讨教,有的学者提出,东石村石氏应改为从朔州马邑县迁来,理由是忻州移民大部分是从那里来的。当找到李文林老师时,他不同意改的观点,他严肃地指出:“应尊重史实资料,因为你再没有比这可查的资料”,所以应按“忻州地名录”的记载作为依据,这样有说服力,凭空想象不能乱改,只能按照这个史实资料去定位”。所以我石氏始祖石金的迁徙址一则根据二十一世孙石贵宝的遗言,一则根据“忻州地名录”所记载,那就定位于从洪洞大槐树而来,可洪洞大槐树是当时移民的集散地,那么始祖石金又是从那州那县那村迁出来的,为了查明,我们决定去洪洞县考察。

二0一0年六月一日,我与族兄荣寿、族弟喜寿一行三人乘坐去往洪洞的列车,去寻找始祖石金的踪迹。

列车在奔驰着,车厢内挤坐着各地的乘客,里面有许多坐在化肥袋包上算是行李的农民工兄弟。有的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打盹儿,有的闭着眼睛似睡非睡的在思索着什么?我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外面的景色,只见窗外混浊的汾河水在向前哗啦啦的流淌着,一列列满载着拉煤的火车每相隔十来分就呼啸而过,两边山一座紧挨一座。夹在中间的公路、铁路、汾河时而穿洞,时而拐弯,每当到了宽敞的地带,必定是人口密集的县城。山沟里展现在山坡上到处是鱼磷坑内栽着的树株,车厢内喇叭里播放着优美动听的山西民歌,当播放“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曲时列车已到了洪洞站。

下车后我们直奔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文化部,师希敏部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就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对当时迁民原因,以及迁民的地点、优惠政策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当谈到我们要找始祖石金是从哪里集中到大槐树的有关资料时,他作了无奈的解释,有关移民的资料有两次失散的原因,第一次据洪洞县志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汾、涧二水暴涨,浪高二丈,直冲城下,郭外西南隅庙宇庐舍、漂没无踪,十余日水始退”。这次汾河、涧河发大水将广济寺院连同大槐树冲得几乎荡然无存,把庙内所藏的明朝迁民资料刮走,许多僧人奋力抢救,才捞起一部分。第二次在民国年间广济寺着了大火,再次将移民资料失缺,所以现在全国各地许多来洪洞寻找移民始祖情况的人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当他看到我们心情有些沉重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确定的始祖线索。据他认识的阳泉市平定县李存邦先生提供,“平定县有一石姓者从洪洞大槐树迁移过去后,其中有一支石氏人又从平定县迁至忻州。”并告知了李存邦的手机号,对于这一情况我们真是喜出望外,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洪洞县人口在我省算是大县,共有70多万人,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石氏人口为4743人。我们认为既然来到洪洞,应该对洪洞石氏情况进行了解,也许能从中找到有关始祖石金的一些信息,于是在第二天,打车分别去了洪洞万安镇石家庄,大槐树镇大胡麻村。先去的石家庄村,经人指点我们找到了石大平老人,他较为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该村石氏的来历及现状,但于我始祖石金无关。随后又去了大槐树镇的大胡麻村、村长石胜锁接待了我们,大胡麻村现有3000多口人,石姓者有1000人左右,村长又找来了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共同来到一个土窑洞前,这个窑洞就是他们原来的石氏祠堂,随即将祠堂前埋得一块石碑挖出来,经辨认分析,碑上记载着的是防止外姓侵占土地,应保护好本族土地的有关内容。看来这两个村都没有与我始祖石金相关联的任何线索。

下午我们去大槐树移民遗址(现在叫大槐树公园)进行了考察游览。大槐树公园许多景点基本上是围绕明初移民情景设计的,所留明初遗物,只有石经幢和第三代古槐,这是明代迁民时的唯一见证。当看到用泥塑和实物所展现当时移民模拟形象逼真的情景时,我们的心一下子被凝固在那里,显得有些沉重,身临其境,仿佛始祖石金迁徙忻州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眼前,遥想当年,始祖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鹄窝时,洒下了多少无奈的伤心泪,受尽了多少苦和罪。看完移民实物模拟情景后,来到了祭祖堂,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的姓氏牌位。祭祖堂雄伟壮观,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目前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第一堂。随即我们购置了祭祀物品,并上了布施,在第五号供厨内找到了石姓始祖牌位,我们跪在牌位前虔诚地祭祀了先祖。

回忻后,我立即于阳泉李存邦先生进行联系,据李存邦讲:“他在阳泉小河村石氏家谱上看到过有个石金的名字是第三世”。当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在十一月一日我与族弟喜寿乘坐族侄牛娃提供的小车去阳泉平定找到李存邦先生,然后去小河村拜读“石氏家谱”。

小河村群山环绕,依坡建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山势高差使小河村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村街巷结构仍保持着原样,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村内一派古村落气象,保持最完整的“石家花园”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典型的代表了小河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品位。小河村又是著名的红色作家石评梅女土的故乡。小河村2003年首批被山西省命名为“历史文化村”,2007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授名“中国历史文化村”。现已成为阳泉市一处旅游景点。

去了小河村首先找到了续编“石氏家谱”的主编石进祯先生,据他介绍,小河村现有3200人,其中石姓者2200口人。我们在翻阅到《石氏家谱》第七股(464页),确有石金的名字,系第三世,第一、二世无考。石金有二子,名字为志明、志礼,都与我村二世祖名字对接不上。况且小河村石金后裔一直在阳泉平定繁衍生活,没有外出的迹象,看来属于同名而情况不同了。随即有几位石姓老人听说忻州来的客人,也参与了我们的研讨,并引领我们参拜了小河村石氏祠堂。该祠堂依坡而建,高低错落,一进三串院,一院比一院高,两边都有配房,在最后院的正堂内供有小河村石氏先人牌位,分别按世系有序排列,这当然是祭祖堂了,该堂两边柱子上的楹联为“追祖德念宗功族仁常怀一片心,承先恩启后人忠考必果万世铭。正面匾为“忠孝仁和”。石氏祠堂第二个院门上有用砖雕的“万石( dang )名家”牌匾。祠堂大门对联为“本源黄帝统一脉醋公独创族姓生,敕奉万石( dang )君武威宁祖徙定立家威”。祠堂所有这些对联及门匾,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小河村石氏为黄帝子孙,石醋后代,万石( dang )君支系,平定始祖为石宁。参观完祠堂,我们在一起合影留念,这时已到中午,小河村支书兼村长石炳良以及石氏有关族人陪同我们共进午餐。石炳良代表小河村石氏家族,向我们赠送了一套“新编石氏族谱”,以示留念。

我与荣寿、喜寿、牛娃分别去洪洞及阳泉寻找始祖石金踪迹,虽说没有找到始祖具体详细地址的资料,但也有所收获。特别是洪洞之行,对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情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只因移民资料遇水灾和火灾而缺失,这样给寻找始祖及编写家谱工作带来没有详实的资料证明和困难。况且,当时移民范围较广,涉及到山西二府五州即太原府、平阳府、泽、潞、辽、沁、汾州为主之人。除雁北地区外,几乎遍及山西中南部,所以要找始祖的踪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了解全国好多家谱记载始祖的迁始地是在洪洞大槐树,也没有具体的县和村名。大槐树是迁民对故乡的最后一瞥,因此洪洞历史上十几批迁民,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乡村,却都不约而同地以大槐树为纪念地。日子久了移民后裔逐渐淡忘了具体的州、县、村名,都将大槐树认作为故乡。综上所述,始祖石金是从洪洞大槐树迁徙至忻州的结论也就此而定论。不知妥否,还有待族人继续考察论证。

二十一世孙 石计寿 谨识

《洪洞县志》:石璞,字仲玉,原籍洪洞人。明永乐初,随父寄居河南临漳县。

按《万姓统谱》:璞,临漳人,初为监察御史,历任山西布政使,刚介有治才,其妻预诸寮内燕归愠曰:彼多金珠绮采,吾布裙袄,甚不称布政妻也。璞曰:尔何坐。曰:席首。曰:使吾墨于宪,汝安得居此座。后升工部尚书。正统己巳,处州盗起,璞讨平之,景泰中以平也。先功进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数年致仕。天顺庚辰,复起掌南京都察院事,成化初致仕。

《临漳县志》:“英宗谓大学士李贤曰璞纯臣也”,《名山藏》:“英宗谓李贤曰璞纯臣也”,纯臣石碏,璞乃其后。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