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名大全 正文
『公司聚餐微信群名字』微信群聚餐接龙怎么写…

时间:2023-03-25 19:20:4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 前言/背景

通信是人类最基础的生产力之一。互联网时代的通信,经历了从即时通信到通信群组(BBS、QQ群、微信群)的变迁。不断创新的通信及社交产品,也经历了从映射人类社交关系,到重组信息分发及社交关系。频道,作为迈向Web3路上对通信及社交的探索,成就了一批现象级的应用案例,代表着在以人为中心的通信方式之外,以事为中心的通信及社交正在兴起。

本文以频道为研究主题,介绍了频道的概念,对比了频道通信的价值及比较优势。最后,介绍了一批重点应用了频道理念的境内外成功产品。除了通信及社交赛道产品自发的演进逻辑,Web 3.0的前沿探索,也为频道产品的兴起提供了脚注,使我们得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理解用户、理解趋势。

2. 群组/频道是什么

根据百度百科的对于群组的定义:群组(Cluster)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某一类事物的组合。本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基本原则,可以将有相同爱好或者特征的人群集合到一起可以聊天和交流的平台就是群组。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群组的三大关键词:相同特征、集合、交流。

过往的那些能够集合大众的沟通平台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在早期有BBS、博客等产品,后有各种“社群”、“社区”。近来,一种叫“服务器”、“频道”的新型沟通方式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以下简要概括一下“服务器”、“频道”的基础概念:

服务器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为创作者服务,每一个创作者通过构建“服务器”管理一个私域的空间,建立一个创作者与用户沟通、服务、协同的通道。

频道的概念:在服务器下,创作者和用户基于相同兴趣爱好建立不同的交流频道,着重以“事”为中心,具备更高的去中心化特征。

形态

我们顺应互联网发展史梳理了以下脉络:

Web 1.0时代,以BBS(网络论坛)、博客等淡化个体意识、强调内容输出为主要形态的社交网络产品为主。

Web 2.0时代,以Facebook、LinkedIn等SNS产品代表开始强调个人身份、将线下真实的人际关系转移到线上为主。

Web 3.0时代,目前尚未有一个完全是Web 3.0时代的产品,但一部分产品逐渐向Web 3.0的概念靠拢。

历史

Web 1.0时代

Web 1.0时代(2000年前后),相较于再之前的电子邮件,这种一对一、单线程沟通的线上互通方式,BBS是更淡化个体意识,采取的是一对多,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方式。BBS实现的是分散信息的聚合,有共同爱好和特征的人群在同一个地方发帖子、互动交流,大大降低了交流成本。天涯、猫扑等都是BBS时代的典型产品,重内容生产与跟帖互动,大多数用户是内容的接收者而非创作者。

BBS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2.3%,网民人数只有1.37亿。

图1: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来源:CNNIC

2007年时,天涯社区的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2000万人,被称作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天涯社区诞生时,开办了股票论坛、天涯杂谈、情感天地、艺文漫笔等板块供网民发帖讨论,孵化了著名网络小说如《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当时天涯最大的卖点就是精品帖、连载帖,用户可以在上面阅读作者写的连载,读者可以在帖子底部讨论、催更、回帖,这样就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图2:天涯社区首页 来源:百度图库

天涯社区的特点和优势:

1)强大的内容创作力,当时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上网”人群具备一定的经济水平、学历教育,产出的内容质量较高;

2)高黏性的互动方式,以“帖子”、“灌水”为主要交流方式,吸引用户在基于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考,同时增加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3)成熟的社区管理体系,前期诸多繁杂的零散内容,后发展成统一的、有规范管理的板块内容平台,有“斑竹”等管理员角色,和内容管理、发帖制度。

博客

2005年后,博客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国内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等开展了博客业务。博客是以“网络日志”为形式,单个作者对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个人向大众发表心得和想法,发表简短的评论。当时博客已经有无意间打造个人IP、网红的想法,博主会在博客上按照时间序列更新博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博客相册晒照片;读者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博主,在评论区留言。

图3:博客页面 来源:百度图库

博客的特点和优势:

1)操作简单,博客类似建立个人网站的方式,但是注册和管理都十分简单;

2)持续更新,博主自定义更新节奏,读者可以订阅感兴趣的内容;

3)开放互动,博客具有开放性,用户可以在不同博客之间切换、浏览,“游客”可以在博文下的评论区与博主互动;

4)展示个性:优质博主有独特的风格,内容呈现方式有纯文字博、图文博、音乐博,可以对博客的展示模板做自定义。

Web 2.0时代

图4:Web 2.0时代代表产品 来源:百度图片

“熟人社交”

个体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不满足于信息的一对多,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方式,SNS的社交方式兴起,开始注重社交的娱乐化、人脉社交、强调个人信息、将线下的实际人际关系复制到线上,再从中连接到更多的人,具有一传多,多传多的特性,利用网络高效低廉的平台,拓展人脉网络。

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就是典型的“熟人社交”代表产品,“熟人”一般是生活当中的同学、家人、朋友等。但是如果用户想要做到群组间沟通,实现信息的自由同步分享,仅靠把熟人添加到好友列表,一对一的传播是十分低效的,所以群组功能就诞生了。

Facebook群组功能的介绍:

1、一般建立在已有联系人基础上的迷你社区,可以设置隐私状态,用于分享动态、链接、创建活动等。

2、群组功能不仅限于聊天,与个人主页的功能是联动整合的,包括群成员主页上的动态信息(New-Feeds)会同步分享给群内成员,个人资料(profiles)中也不会出现公开或私密群组的信息,组群方式为邀请制,无法通过主动搜索的方式加入群组。

图5:Facebook早期界面和创建群组方式 来源:百度图库

“碎片信息社交”

微博

2009年,随着微博这一种短小精悍的社交形态兴起,又再一次拉低了互联网信息发布的门槛。140字的篇幅限制相较于博客来说算是颠覆性的革新。

除表达字数的限制外,微博根据用户价值取向、兴趣取向等维度进行划分,用户可通过推介及自行搜索等方式构建起自己的小圈子。微博与上述的Facebook相比,更多是重内容、弱关系的社交平台,强调信息广泛传播,引起各种社会热议。

微博的群组构建以“粉丝群”为主要方式。粉丝量大的明星艺人、大V主导了微博流量,因此他们具有强号召力去集结粉丝,粉丝群是博主运营粉丝、和粉丝实时互动的场景,是粉丝之间实时互动、交流、发现彼此的场景。

粉丝群特点:围绕博主,以一对众为信息传播方式。

微博粉丝群规则:

1. 仅面向粉丝数在1万以上的博主开放创建群权限

2. 博主可以创建多个群,单个群的人数上限是1000人

“群聊”社交

微信群与QQ群,拉低了“群”的开设门槛和准入门槛,只要用户有两个以上的微信好友就可以建群,而群内成员又可以自行邀请别的成员进群。本来微信和QQ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只是一对一,但是群的出现拓展了新的社交关系,带来了裂变效果。

群同时也实现了“去角色化”,群内成员都是平等个体,对建群的主体没有太大的限制,用户是基于相同特征而组建群,满足了生活和工作协作的需求。

但因为建群的门槛极低,所以微信群的生命周期,很大程度取决于设立时候的社交目的:例如某次特定事件驱动的群组相对于经常聚会的朋友群,有更高消亡的可能性。

群聊的功能着重在“聊”,对于内容输出和信息管理是过于粗糙的。所以微信群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群内信息冗杂,群用户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重要信息容易被后续的信息淹没;

2、群通知叨扰,群消息提醒只能单对单地提醒用户或者一次性提醒所有人,信息没有对群用户进行分类的功能;

3、群公告更新接收有障碍,群公告作用有限,群内的规则、最新消息用公告来公示的效果较差,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看群公告。

Web 3.0时代的探索

Web 1.0时代的产品,内容创作者为平台生产图片、视频、文字,而大部分用户都是内容的消费者而非创作者。Web 2.0时代使得交流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但是内容和流量归平台所有,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为平台所拥有。无论是Web 1.0和Web 2.0,用户创建的内容和流量都是归平台所有,一旦平台退化官宣关闭网站,用户以往创建的内容就会随之丢失。

在Web 3.0的社交里,新型社交产品应给予内容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度,帮助他们搭建一个与用户更直接的、去中心化的沟通、服务、协同渠道,并且提供给用户一个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沉淀下来的高质量社区,部分产品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探索道路。

“频道”社交

Discord

Discord是新时代的超级社交工具,是2022年地球上用户量增长最快、最多、活跃度最高的软件,是专为社群设计的免费网络沟通软件与数字发行平台,目前约18%的美国互联网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在一些描述中,Discord被誉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元宇宙的基础设施”,甚至在社交及元宇宙领域对Meta 形成挑战。

Discord的“频道”社交将沟通的核心价值和应用再做一次深层挖掘。频道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还原了最传统的沟通,解决了群聊的几个痛点:

1)信息分类,每个频道都有其对应功能,用户可以去主动搜索或者被动接收相应频道内的信息推送;

2)信息更新,频道分区公告比群聊的公告更能引起用户的关注;

3)信息定向,频道的消息推送有自己的既定规则,不会过分打扰不需要接收该部分信息的用户。

图6:Discord用户界面 来源:Discord

3. 频道价值/优势vs群组

• 频道与群组传播模式的差异

频道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还原了最传统的沟通,这就是其强大的“还原能力”,还原能力是产品最稀缺的能力。分析频道是如何还原传统面对面沟通的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传播学的要素开始理解。

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

1. Who:谁——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2. What:内容——生产者说了什么,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3. Which-In Which Channel:渠道——内容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包括现在的各种社交App,我们要研究的渠道和群组也属于这两种不同的介质;

4. Whom-To Whom:受众——谁接收到了内容;

5. With-With What Effect:效果——内容传播后取得了什么效果,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所有的传播行为都可以围绕这5个要素展开。

从5W来看,群组最大的弊端在于,发声者没有规则和限制,传播的内容杂乱无章,也找不到对应的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频道为了尽可能还原传统face to face交流中5W的本质。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增添管理了不同用户的权限,将不同的传播者(who)按不同的内容(what),在一定规则下分类在不同渠道(which)中,找到合适的受众(whom)进行交互,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with)。

图7:频道产品的权限分割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如上图所示,每个频道中的用户,根据角色不同,对应的权限也相应不同,owner(创建者)权限最大,guest权限则非常受限。比如,guest不能在未被邀请的频道中发言,不拥有频道的权限,其身份基本被隔绝,至多只能浏览少量信息;而会员则拥该频道下所有公开的发声权限,且自动加入general channel(通用频道),即广场,但其中也有不少子频道需要额外申请进入权限;owner/admin则是赋予或剥夺用户权限的角色,具备权力继承关系,享受所有媒介频道,是频道和子频道的创建者,有权限制定传播的规则。根据这套逻辑,各个角色在不同的频道中各行其是,只对相应的受众传达相关的内容信息,不会打扰旁人,也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 人内传播到人际传播的细节还原

用户传播的内容,受到其自身的自我定位、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他人的看法观点评价的作用。频道传播,很好地还原了这样的背景。

1. 自我定位的还原

○ 从“我是谁”到“我们的关系”

社交群组的用户对自己交流的对手方的概念大多是模糊的,除了一张头像图片信息,再无其它。而频道则很好地还原了用户交流间的自我定位,像是人与人初识的社交名片,可以了解到用户的基础信息(名字、性别)、所在组织的角色、以及关联服务器和关联好友等。

名字是一个用户“本我”的代号,所在组织的角色代表用户在服务器中的定位、权利和义务,是“客我”,关联服务器代表着用户可能存在的其它共同点,共同好友则是社交关系的纽带。这些基础的用户profile,都让被了解的人和去了解的人都更好地代入在服务器中的角色来进行交流。

图8: Fanbook产品用户Profile界面 来源:Fanbook

2. 肢体语言的还原

○ 强调emoji即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面对面交流过程中,交流对象之间总是会不自然地用到肢体、体态,给纯语言沟通增添更多的意义,便于交流双方对语义语境进行理解。因此,当前的社交频道中也自然地加入了emoji回复,来代表非语言符号即体态符号,比如手势、表情、姿势、小动物表情等,相比无法揣测的语言背景,非语言符号有时候能更好地传播信息,也省去了一些无意义的回复、刷屏。

图9:Fanbook产品Emoji回复截屏 来源:Fanbook

• 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的细节还原

3. 关系建立的还原:简单的共同需求->弱关系的建立->产生共同话题

频道形态的产品很好地还原了从寻找共同需求到建立彼此的弱关系到共同话题的关系建立的过程。群组社交与频道社交的最大区别在于关系链聊天与主题聊天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群聊分为三种:1)封闭式的,如 QQ 群、微信群,需要基于熟人或半熟人关系链加入;2)开放式的,比如聊天室,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没有加入门槛;3)半开放式的,如频道,先通过服务器进行用户筛选,服务器的用户通过频道分类,最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我们对比一下,QQ群是封闭式的,基于人的关系链加入,需要人拉人。且封闭式群聊最多通过群聊主题建立初步的弱关系,难以深入产生彼此的共同话题,群聊场景也是模糊的,各种信息交织,用户间互相打扰,如果再疏于管理,最后群往往沦为杂乱的广告群。而全开放的社交聊天室,虽然因为有完全公开明确的聊天场景,并不用担心用户间的打搅,容易吸引用户随时随地发声,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兴趣主题,陌生人之间难以挖掘交流的意义,平台被替代性强,用户流失率极高。而频道和过往的社群截然不同,频道可以在一个几万人的服务器中,筛选出来此时此刻的几十个群聊对象,依靠当下的聊天意愿与频道话题进行连接,依靠的是用户基于服务器的子裂变,而不是依靠群关系的弱连接。因此目前来看,频道社交是基于兴趣社交的最佳解决方案。

频道把“简单的共同需求”,如语音开黑打游戏,汇聚在服务器中,产生用户间的弱关系,并通过子频道沉淀用户间的共同话题,这样三步层层推进,用户之间从初步感知到逐渐建立起对社区的认同感,社区才算是形成了,且最终在用户间达成“意气相投”,有了识别性和归属感,这才是社交平台的最高能力。

4. 社交场景的还原

就像人们看书会去图书馆,健身会去健身房等,人们现实中的社交也会根据场景因地适宜,而频道则是完美地还原了这些社交场景。

○ 由服务器到频道的结构令社交玩法更丰富,自由度更高

服务器到频道的双层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用户的适应成本,但频道主通过权限管理与信息分类,实现了更高自由度的玩法设计。频道可以设置不同的关键词,玩法也由服务器管理员设计,比如说,只允许管理员发帖,频道就变成了公告栏,或者新闻发布站,比如说设计成语音房,就成了会员们拉黑找同伴的最佳场所,K房,相亲交友室。这种高自由度是为不同亚文化用户量身定制的,规则丰富多样,而这些用户本身对各种 “游戏规则”“角色职能”有着天然的认可度,能更快融入适配新的社交产品。因此,管理员通过设计多个频道来建造自己的小世界,吸引相同世界观的用户加入领地。

图10:Fanbook服务器中频道展示 来源:Fanbook

○ 内容的形式更多样,符合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特点,也为用户社交提供了多种共同话题

▪ 公告:适合发表活动公告、频道规则等,适合用于传播必读的信息;

▪ 圈子:用户动态发布,用户可点赞、评论、分享,浏览排序可按热门、最新分类;动态可附图片、可选择字体、格式,适合用户发布自己感想、心得、观点,并长时间展示;

▪ 消息:消息互动,群聊天室,根据不同频道的主题进行用户交流;

▪ 语音房:语音聊天房,可作为开黑、pia戏、k歌功能,点入即连麦聊天,实现多种场景下的社交;

▪ 视频:可在其中播放视频;

▪ 各种Bot:不同的机器人提供了不同的社交小工具、小游戏,为用户增加更多社交玩法;

▪ 直播:万物皆可播,可直播游戏、抽奖、带货等与频道相关的主题活动;

▪ 商城:可以进行与频道相关的衍生品、虚拟货品销售,也可与频道经济系统、积分体系进行挂钩,通过积分兑换奖品;

▪ ……

4. 应用

在Web 2.0时代的人们在探索Web 3.0时代的过程中,许多基于频道逻辑的沟通工具应运而生,比如国外的Discord、Slack,以及国内的飞书、Fanbook等。

它们也许都还不是Web 3.0的最终形态,但它们在对信息处理逻辑以及人与信息的关系重构上,都作出了前瞻性的探索。

• 国外

Discord

发展历史

• 2015年成立,定位为游戏玩家设计的聊天服务工具(一开始核心功能为游戏语音),不到一年吸引了300w用户注册;

• 2015~2016年Reddit上的玩家自发讨论起了Discord(原始种子用户自裂变);

• 16年底,注册用户数达到2500w,但产品还不太成熟,单用户时长仅有十几分钟;

转折点发生在社交媒体Reddit上。Discord团队联系了Reddit上《Final Fantasy》版块的一名成员,询问他们是否提到了Discord。据Citron说,他们发布的内容大致是:“有人听说过这款名为Discord的新语音应用吗?”一些Reddit用户缓慢地加入这个产品,并通过这个平台与开发团队进行交谈。有一个人回复道:“我刚和开发人员聊过,他们在线的。这很酷。了解一下吧。”

媒体采访了Commsor的首席执行官Mac Reddin,他是Discord的早期用户。该公司崛起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是该公司对游戏玩家文化的巧妙理解。“当时没有很多产品是针对游戏玩家的。即使有,也都是些不伦不类的东西。”Reddin说:“没有人认为Discord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它不觉得是这样的。”

• 2017年起,Discord才真正开始起量,到2017年中,Discord拥有1000w月活;

• 2018年,Discord拥有5000w月活,并且单用户时长稳定在现在的25+mins,活跃服务器有440w个;

• 2019,Discord已经开始出圈到非游戏玩家,年底月活逼近1亿;

2019年, Taylor Lorenz在《大西洋月刊》上写了一篇关于网红入侵Discord的文章。网红不再让Facebook和Twitter基于算法的信息流,来调节他们与粉丝的关系,而是开始组队进入Discord。据《福布斯》报道,这篇文章以及Discord不断增长的非玩家用户群,让Citron和Vishnevskiy感到惊讶。

当Discord向其社区发出23个问题的调查时,他们发现超过30%的Discord用户并非游戏用户。他们在主持读书会、朋友小组聊天、粉丝社区,甚至是组建公司。Discord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三空间”。

• 2020年疫情加速出圈,年底月活达到1.5亿,活跃服务器有670w个;

自疫情以来,各类用户涌向Discord,被其聊天功能、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聊天、隐私、促进直接连接的能力以及与Slack不同的免费服务器所吸引。

该公司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向非游戏玩家敞开怀抱。随着每个社区都搬到网上,用户面临着一个选择:是每月支付6.67美元,使用更熟悉的Slack?还是建立一个Discord服务器,免费邀请无限的成员加入?

• 2021年5月,Discord发起了“想象一个地方”(Imagine a Place)的活动,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品牌营销活动;

• 2022年2月,Discord已经拥有2亿+月活,8000w日活,单用户时长近30分钟,2000w+个活跃服务器。

图11&12:Discord月度数据 来源:da

2021年初,几家公司就收购事宜与 Discord 接洽。知情人士当时表示,该公司正在与微软公司进行谈判,后者出价120 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但最终以Discord 拒绝这项提议而告终;

2021年中,据彭博社报道,Discord在新一轮融资中募集了5亿美元。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这笔融资让 Discord的估值达到150 亿美元左右。

图13:Discord融资历史 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经营概况

Discord在全球已经有8000w+日活,2.3亿+月活,已经是一个非常成规模体量的社交工具。

虽然从全球范围看,Discord的用户数据距离几个社交巨头们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如果只看其发源地市场:美国,Discord似乎会对社交巨头们构成威胁。在美国本土的日活上,Discord已经是WhatsApp的1/2,是Snap和Instagram的1/3,是Facebook的1/6。

DAU

图14&15:DiscordDAU数据 来源:da

MAU

图16: DiscordMAU数据 来源:da

Discord上最热门的服务器是“Official Fortnite”,有80.78w成员,中国白天(美国凌晨)时间依旧有14.88w人在线。

前二十大热门服务器中,有14个都是游戏相关的。除了游戏之外,Discord比较热门的话题还有音乐、教育、科学/技术(也偏教育)、娱乐等。

图17:Discord人数较多的服务器 来源:Discord

用户视角回顾Discord的0~1

“据某些资深用户反馈:Discord一开始是游戏语音工具,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都得一起打开Discord,然后反正都打开了,Discord还可以有频道(群组)功能,你们干脆就别一个个加Facebook建群了,切换过去Facebook也麻烦,干脆就全都加入游戏公会的服务器,开黑的时候连语音,沟通也在Discord频道上,管理功能还不错。最后用着用着,大家发现Discord不仅玩游戏方便,其实群组功能是比Facebook好的,这群游戏玩家之后想聊比如音乐话题,干脆也建了个音乐服务器,一开始其实都是这群游戏玩家,但由于人数基数也不少,群里氛围很不错,慢慢开始吸引到一些对该音乐话题感兴趣的非Discord玩家,就开始慢慢出圈了......”

产品结构

基于频道逻辑对人群和话题进行了子集的结构划分:处理顺序(逻辑)是先框出一类人(服务器-邀请码),再基于这群人进行多话题群组分类(频道)。

机器人生态(开发者生态):通过模块化的功能机器人来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2020年Discord宣布已经创建了超过300万个机器人,其中一些机器人被用于数百万个服务器)。

图18:Discord产品界面 来源:Discord

产品亮点

从信息平台的维度看Discord的优缺点:

• 信息平台的底层结构:

要素:人、信息、平台规则。

1)人是产出信息的,人的特点会决定了信息的特点;

2)信息是由人产生的,人是被信息吸引的,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平台的特点;

3)平台是制定规则的,规定引导了信息怎么流通以及人怎么获取信息。

• 几类信息平台的结构区别:

Slack

Slack是一家商务通信服务公司,专门向企业出售聊天和协作工具,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创业公司。Slack的核心产品逻辑是让用户在办公场景中无所不能,强大的第三方集成促使其未来有望成为企业协作版的 App Store。以下内容从发展历程、产品功能和一些主观认为的亮点进行分析。

发展历史

图19:Slack的发展历程 来源:招商证券

• 2013-2014年,孵化、成型阶段。Slack软件初步应用于创始人团队内办公与交流,公开发布后首日吸引8000用户注册,产品定位办公即时通讯软件。

• 2014-2016年,口碑驱动用户快速增长,由即时通讯软件向办公协作平台转型。产品发布后,吸引BuzzFeed、Medium等一众媒体和科技重量级公司成为用户,Slack名声大噪。同时,Slack大力开发集成功能,与Salesforce、Google等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转型为集成能力强大的办公协作平台。

• 2016至今,集成平台初具规模,大力进军企业级市场,迈入AI时代。陆续展开与ServiceNow、Atlassian的战略合作,集成应用程序达到2200个;推出企业版本产品,发展直销团队以拓展市场;成立Slack Fund并收购11家机器人公司、成立“搜索、学习和智能”的AI部门,主要目的为减少“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并进一步拓展Slack在搜索、整合信息等方面能力边界。

• 2020年,以277亿美元的价格被Salesforce收购。

图20:Slack付费用户数增长趋势 来源:Slack IR presentation

• 产品导向的品牌策略,不做营销也畅销

Slack的CEO Stewart Butterfield在2013年曾告诉Slack创办团队:“再怎么好的标语、广告、首页或公关活动,若和顾客实际使用的体验不符,终会导致失败。”这个理念便奠定Slack“产品导向”的营销策略。

Slack创立初期没有营销团队,内部侧重优化产品功能和顾客体验,而非打广告以求曝光。产品导向策略之一是降低使用门槛,好让用户体验产品特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免费使用。Slack正是如此,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可以永久免费使用产品,若想解锁进阶功能、扩增储存空间或与更多APP连结则须付费。

Slack的免费版本吸引许多人“试用”,其操作简易又能提升工作效率,马上就深受顾客喜爱,特别是科技业用户间口耳相传,让Slack迅速蹿红。随着使用时间变长,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Slack付费会员也随之增加。

产品功能

Slack也是一个基于频道通信逻辑的协同工具,将人员应用程序和数据集合在一起,人们可以有效地协同工作,访问数十万个关键应用程序和服务并找到重要信息来完成工作。

图21:Slack产品形态 来源:Slack

消息和频道:

Slack用户通过向频道发布消息或向一个人或一组人发送直接消息来相互通信。Slack的核心组织原则是频道,它将合适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协作,共享信息并完成工作。渠道提供灵活性,可以按项目,主题,团队或任何对特定任务或情况有意义的任何内容进行组织。Slack工作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公共频道。对于更独特的工作流和对话,用户可以创建仅限邀请的频道。在频道内,用户发布消息,文档和图像并与其他软件交互。用户可以搜索有关主题或项目的信息,查找相关频道,加入频道,轻松滚动整个频道的历史记录,查找消息和上下文内容。Slack使用户能够优化他们使用服务的方式,允许用户选择何时接收通知并根据人员,关键字,频道或应用程序自定义警报。

Slack和Discord都对频道、权限、传播机制,设计得非常严谨。

共享频道:

Slack通过共享频道和访客帐户实现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享频道可以安全地连接不同组织的Slack工作区,从而实现Slack为组织内的团队带来的企业之间的相同级别的通信和协作。共享频道可以是公共渠道或仅限邀请,包含Slack的所有强大工具和集成,以及管理功能的附加层,用于管理和监控组织之间的信息流。访客帐户允许工作区所有者邀请组织外部的人加入一个或多个渠道。截至2019年,自2017年9月推出测试计划以来,超过15%的付费客户采用了共享频道。这些付费客户平均连接了四个以上的共享频道。

集成:

通过与第三方和内部构建的软件应用程序的集成,Slack的用户能够使用来自其他应用程序的信息轻松访问其渠道并进行交互。这使得Slack用户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更高,并提高了其他软件程序的价值。例如,用户可以在Salesforce中查找客户帐户信息,或通过Slack中的GitHub获取部署状态的更新。更高级的用例包括设计自定义工作流的能力,这些工作流可以在Slack中自动执行其他未连接的软件应用程序中的一系列任务和操作。例如,创建一个客户服务票证路由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将来自Zendesk票证的信息,来自Salesforce的客户数据汇集在一起,此外,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低代码解决方案,以完全在Slack中创建集成和工作流,适用于所有用户并基于简单的非技术用户界面。

图22:Slack开发者生态 来源:Slack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应用程序集成:

定制的集成。由Slack上的组织开发的专用工具,供内部使用,或由系统集成商代表他们构建。这些应用程序满足了Slack上特定用户和组织的独特需求。例如:Shopify构建的集成使Shopify员工能够在Slack中运行100多个自定义命令,包括接收电话,电子邮件和聊天支持服务更新,这有助于团队管理请求并将适当地支持团队成员分配到适当的渠道,并查询有关最活跃的商店,交通量和销售的信息; 和由Monzo构建的集成,可以警告团队在基础架构后端发生尖峰或事件,并创建一个新的渠道,个人可以在一瞬间解决问题。

第三方集成。可从App Directory或通过供应商下载的应用程序。例子包括:与Atlassian的Trello集成,使用户能够创建新的Trello卡,附加对话,更改截止日期,并在Slack中的Trello卡上采取其他操作;与SurveyMonkey集成,使用户能够在Slack中启动和回答调查; 和与Zoom 集成,使用户可以直接从Slack开始视频通话。

搜索:

Slack中的所有内容,包括消息,来自应用程序的帖子以及文件的文本内容都是可搜索的,以便被许可的用户可以利用公司知识并在需要时查找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Slack会创建一个由组织生成的信息存档,这些信息是普遍可用的,持久的和有上下文的,这使得Slack的搜索功能越来越有用。我们的搜索功能提供了一系列过滤器和修改器,使用户可以轻松高效地访问潜在的大量信息库中的特定知识。Slack还利用机器学习来提供基于用户行为和上下文的个性化搜索,例如用户可能最常与之通信的人,可能与用户最相关的文件以及用户倾向于参与的频道。

产品亮点

1)Slack还原了社交传播中对用户状态的一些考量:

图23: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Status(当前状态):由emoji+内容+时间组成,文字支持多语言录入,status时间则限定为1年以内。这一段时间,你决定你的状态能否工作。

Availability(当前是否在线):如果不主动设置勿扰,前端会自动帮你判定当前在线情况(杜绝永久在线),PC端、Web端30分钟不活跃判定为away,移动端则是将应用切换到后台或者锁屏判定为away。

图24: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自说自话,打个草稿:把主观意愿写给自己看,类似于文件传输助手、备忘录,Slack提供的能力:#to-do channels 创建行事历渠道;Wunderlist, in Slack's App Directory 利用Slack强大的第三方应用工具; personal DM跟自己聊天的窗口。

member profiles(用户主页)的增删改:在Slack的付费计划中,owner/admin支持自定义用户主页的“字段类型”包含:文本、多选框、链接、日期、人员,选择不同类型的字段赋能一个更完善的画像,比如连接到自己社交主页,给领导或伙伴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2) Emoji的运用

Emoji reactions(表情回复):针对任何类型的消息形式,可以用emoji回复,比如投票、待办事项、表情达意,针对每条消息,每个member针对一条消息上限23个表情回复,每条消息最多支持50个不同表情,避免了刷屏的“谢谢领导”、“欢迎”、“表情盖楼”。传统人际传播中的体态被分解成各个类型的表情(人、活动、食物和饮料等等),还原了即时通讯中缺失的体态意义。

图25: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便捷录入:emoji code让用户从琳琅满目的表情世界中解脱出来,输入“:表情化名”即可快速定位你要的表情,甚至可定制表情的名称;输入emoticons(情感符)将自动转化为表情,比如“爱心”=

Jumbomoji(大表情):一个势单力薄的表情,会被信息流淹没的。如果一个信息只有表情,在Slack中会放大展示,“一切尽在表情中”。

3)Format message:信息格式灵活

段落编排:针对post消息类型,可以有格式编排。

图26: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方框1:标题、子标题、文本的大小;方框2:列表项;方框3:待办项check;方框4:代码块。

文字编排:还原普通文本编辑功能,加粗、斜体、删除线、引用、代码块、列表项,支持快捷键设置。如果是post,支持图片附件、预览链接。

信息输入:发送习惯;拼写检查(拼写错误底部标红)。

图27: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默认状态,enter发送,ctrl+enter换行,发送信息相对简洁,无确认操作,适合对消息质量要求不高的渠道;有send键,发送信息前有send确认,适合内容需要检查频道,比如#general,满足人际传播中不同的发送情况。

而发送前的信息录入,拼音输入法的“原罪”会让用户陷入找字的窘境中,怀念五笔。纯英文录入Slack效率与体验更佳。

4)展示模式灵活:

①展示全名vs昵称:日常工作中对伙伴的称谓是严肃还是轻松。

②简洁模式vs紧凑模式:如果工作中是拒绝寒暄,倾向单刀直入,可以选择紧凑模式,一屏内展示更多有效信息。

图28:Slack产品功能界面截图 来源:Slack

• 国内

飞书

发展历史

飞书是字节跳动旗下先进企业协助与管理平台,致力于一站式无缝办公协作,团队上下对齐目标,全面激活组织和个人。

图29:字节沟通工具变迁史 来源:飞书公开课PPT

• 2017年开发并在头条开始使用。

• 2018年邀请部分合作伙伴使用。

• 2019年9月,飞书在国内正式上线,官方定位为一站式企业沟通与协作平台。

• 2020年11月,π版本,增强协同能力,主打飞书文档,并将通讯与文档、日历、会议、审批等功能打通。

• 2021年5月,4.0版本,围绕“人、目标、信息”的组织三要素,推出了飞书知识库、飞书绩效、飞书招聘等产品。

• 2021年11月,5.0版本,增加新功能如飞书合同,飞书审批,飞书人事,把提升效率的形式由协同转变为提升管理。

图30:飞书成长历程和现有版本 来源:飞书公开课PPT

产品功能

飞书的主界面上,主要由即时消息、飞书日历、视频会议、云文档、通讯录、工作台、服务台 (飞书OKR)等几大功能模块组成的。

飞书的信息排列界面上,还是以国人更习惯的群组模式,与Slack的频道模式不同。在其他核心功能上,飞书与Slack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结构性差异。

图31:飞书产品界面截图 来源:飞书用户

“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沟通这件事情就是「从同步转向异步」”——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飞书的整个产品设计和产品理念,本质上就是在拥抱从同步转向异步的沟通大趋势,并不断提升异步沟通协同这件事的效率。

产品亮点

• 飞书与其他办公软件对比的亮点:

• 飞书在信息处理上的具体亮点:

飞书在中国建立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内外部协同办公与沟通的效率。虽然飞书没有像海外的Slack一样完全基于频道对人和信息进行子集结构设计,而是采用了中国人更习惯的群组模式。但飞书却在对信息的组织和分发上进行了许多高效的创新。

1)创建和管理群组的亮点:可与组织架构联动,历史消息对新成员可见。

• 自动加入全员群和部门群

团队管理员可在管理后台创建全员群和部门群,创建后所有新成员会自动加入全员群,并基于其所属部门自动加入部门群,离开团队或部门时成员也将自动退出相应群组,省去手动操作,方便快捷。

• 创建新群组

所有团队成员都可以创建群组,群组人数上限为 5000 。你还可以在单聊内直接创建群组,并将单聊记录一键同步至新创建的群组,让后加入的成员快速了解对话内容。

• 创建外部群

外部群是指包含了外部联系人的群组,群名称右边会标有外部标签。当你需要和本团队外的人(比如外包人员等),可以创建外部群,方便跨团队协作

2)收发消息和文件的亮点:操作简捷,信噪比高。

• 串联回复特定消息

一般群组中的对话比较零散无序,容易出现信息交错,前后“搭不上”的情况。在飞书你可以专门回复某一条消息,且所有针对该消息的回复会被串联在一起,点击其中一条即可查看相关上下文,避免混乱。

• 快捷表情回应

当只需简单回应某条消息,比如表达“好的”,“OK”等意思时,你可以用快捷表情回应。在群组中,所有回应的表情会集中显示在原消息上,且消息发送者之外的其他群成员不会收到新消息提醒,减少打扰。

• 查看已读未读

在发出一条消息后,你可以通过消息气泡边上的小图标知晓消息的阅读状态。如果是在群组中发送消息,还可以分别查看已读和未读的具体成员,快速确认信息传达状态。

• 多语言消息翻译

当收到其他语言的消息时,你可以一键将消息内容翻译成你熟悉的语言。目前飞书支持中、英、日、泰 4 种语言的互译。

• 富文本消息

与普通文字消息不同,富文本消息就像是一篇小帖子,可以写标题,插入图片,还可以编辑分段等简单的格式,方便将多条信息整合成一条消息发送,使沟通效率更高。

• 编辑图片

在桌面端聊天中查看收到的图片或上传发送本地图片时,你可以编辑图片效果,如添加标签、文本,涂抹马赛克等。

• 发送文档

在会话中,你既可以发送本地文件,也可以发送飞书云文档。当你发送了一份云文档时,会话中会显示文档预览,你还可直接在预览消息上设置文档权限,比如为群内成员开启编辑权限,协作撰写文档。

3)分类处理会话的亮点:自主设置沟通优先级,减少干扰,提升专注度。

• 稍后处理

当你需要关注一个会话但暂时没有时间处理消息时,可以把它标记为“稍后处理”。所有被标记的会话会被整合在一起,方便你在之后集中查看。

• 完成会话

如果不想让聊天界面上堆砌太多会话,你可以把已结束的会话设为“完成”,这样它们就会从你的消息列表中消失。你的聊天记录会继续保留,你可以随时再打开这些会话并查看之前的内容。

• 会话盒子

你可以把一些无须时刻关注的群组移入会话盒子,会话盒子中的群组会被静音,只有当有成员@你或向你发送加急消息时,你才会收到消息通知,既减少打扰,也方便你在空闲时集中查看这些消息。

• 收件箱消息分类

收件箱中包含了你收到的所有消息,你可以在这里分类查看消息,包括会话消息、云文档中的消息、与外部联系人的会话消息等。

4)沉淀重要信息的亮点:提炼和集中关键信息,方便查找和回顾。

• Pin住重要消息

你可以将一条重要的消息 Pin 住,避免它被淹没在大量琐碎的信息中。所有群成员都可以 Pin 住一条消息,被 Pin 过的消息会被整合在一起,方便集中查看,且内容对所有群成员可见。

• 搜索各类信息

你可以在聊天界面快捷搜索联系人、群组、消息记录、云文档、日程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还可使用过滤器对信息进行筛选,精准查找所需信息。

5)话题群的亮点:围绕多个话题展开讨论,沟通更聚焦,互动更高效。

话题群是围绕各种“话题”展开交流的群组,群组信息以“话题”为单位聚合展示。可支持多达 5,000 人,

可灵活适用于问题反馈、知识与资讯共享、兴趣爱好交流、企业文化内宣等多种场景,帮助团队营造一个多元开放的交流空间,从而激发成员更多的思想活力与创新潜能。

Fanbook

产品概况

Fanbook创建于2019年,是一款基于频道的效率协同工具,它可以让组织或个体创建各类频道,包括项目、兴趣主题等,从而构建去中心化自有阵地。

Web 2.0时代产品的痛点在于,用户创建的内容和流量都是归平台所有和掌控。反观,新型频道沟通工具“Fanbook”却给予内容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度,帮助他们搭建一个与用户更直接的、去中心化的沟通、服务、协同渠道,并且提供给用户一个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沉淀下来的高质量社区,像一块“私有领地”,不存在中间商;此外,Web 2.0产品掌握的流量数据也对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造成一定的困扰,区别于基于算法推荐的“发现页”功能,Fanbook是通过“邀请制”的功能让真实的用户在社区沉淀下来,自有的实现长生命周期的运营。

图32:Fanbook的用户关系图 来源:Fanbook

Fanbook是基于频道消息驱动的社区工具(目前仍以游戏社区为主,游戏服务器数占了Fanbook90%以上),强调“以频道(事情)”为中心,具备几大功能:

1)基于角色权限的频道管理和访问机制;

2)创作工具和内容沉淀能力;

3)多类型的频道能力;

4)开放平台能力;

5)数据分析能力;

6)商业化能力;

图33:Fanbook的服务器与频道界面 来源:Fanbook

产品架构

• 官方服务器

官方专属服务器,创建不同频道,文字/语音/视频聊天,随时随地拉近与用户间的距离。

图34:Fanbook的产品界面截图 来源:Fanbook

• 角色管理

角色管理,助力用户运营,赋予不同用户层不同的身份,控制内容的可见范围。

图35:Fanbook的产品界面截图 来源:Fanbook

• 机器人Bot

自动机器人Bot,降低运营成本:机器人可以被简单理解为各种“插件”,或是类似微信的小程序。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服务器上添加各种bot,这些 bot 类型的类型丰富,譬如有的bot是RSS资讯推送,有的bot提供辅助社区运营的功能,有的是CDK分发机器人,有的是活动签到机器人......

图36:Fanbook的产品界面截图 来源:Fanbook

• 圈子功能

圈子互动,帮助PGC&UGC内容沉淀。

图37:Fanbook的产品界面截图 来源:Fanbook

产品亮点

Fanbook的运营优势:

5. 总结/展望

采纳频道理念的产品方兴未艾。QQ在小范围测试内嵌的“QQ频道”;“DoDo森友圈”在用服务器和频道把众多的Switch用户聚合在热门游戏频道之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型产品以频道为核心来进行产品设计。Web 3.0之下的核心概念值得和频道结合进行创新探索。比如频道去中心化的权限结构叠加上社区规则,产生了DAO的雏形;比如频道下的UGC产出叠加上NFT系统,为用户和社区带来具有长期价值的虚拟资产,甚至为社区经济系统打下基础。

频道和Web 3.0及其他趋势的融合形态会如何落地,难以准确预测。循着用户行为的线索去观察前沿,方向不致走偏。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线上花费的时间,增速已大幅放缓。但用户在线上的存在感却越来越深,要求也越来越深化。频道打破了线上社交关系对线下的依赖,推开了以“事”重组线上社交关系的大门。在Web 3.0及元宇宙概念不断渗透的时代,用户的通信及社交行为,究竟是以线下为本位,还是以线上为本位?我们期待划时代的产品和划时代的用户来解答。

6. 附录:引用

• 讲讲discord:

• Slack的还原能力

• 招商证券:Slack的异军突起和微软的狙击

• 高效的办公工具:飞书的产品分析报告

• 玩转 Discord:为什么它这么吸引加密社区? 玩转 Discord:为什么它这么吸引加密社区?_服务器

• 万字详解Discord:DAO启动器、阴暗地下室、Web3新模式

• Fanbook路演材料《是时候建立一个自有社区了》

• 网民规模与结构:互联网普及率(2007/7) )

• 曾经红极一时,吊打腾讯新浪的天涯社区,为何现在却没落无闻了? )

• 中国互联网社交演进史:从BBS到Soul,时代更迭的背后是什么? )

• 清科研究中心: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四阶段分析 | 互联网数据资讯网-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 博客(网络日志)_百度百科 )

• 看FACEBOOK新群组是如何与其他功能交相呼应?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 微博粉丝群QA大全 )

免责声明

本文件内容由深圳市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整理完成,版权归深圳市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以下简称“版权方”)。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版权方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复制、传播、发表、引用或使用。 本文件中的信息均来源于版权方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版权方及其关联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件所提及的意见、评估及展望仅反映本文件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版权方不保证本文件所提及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文件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本文件接收方参考和学习之用,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本文件接收方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要约或推荐。接收方应当对本文件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接收方依据或者使用本文件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版权方及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版权方可能与本文件中提及的公司已建立、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接收方应当考虑到版权方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文件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

作者:涌容资产;智通财经编辑:魏昊铭。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